2002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综述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发展论文,启示论文,科学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3)06-0096-07
2002年,随着反对恐怖主义的开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全球经济依然不振,西方大国经济复苏缓慢。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各国纷纷推出技术创新战略与科技发展行动计划。“9·11”后保障国家安全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面临的新的挑战。为谋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各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国际化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在世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9·11”事件的影响,世界人才流向有所变化,各国推出吸引人才的新举措。
这一年里,许多高新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信息技术在变革中求发展;纳米技术研究方兴未艾、应用潜力巨大;生命科学倍受关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现就2002年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一、技术创新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是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2002年,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和不断完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并以技术创新战略作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总体目标都是实现经济增长,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
(一)各国纷纷推出技术创新战略或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1.日本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实现知识产权立国综合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利用战略以及人才培养战略。
2.加拿大发布“创新战略” 加强创新知识的市场化以及对研发的投入,确保拥有足够的高素质合格人材,创造更有利于创新的经营和法律环境,加强地方的作用,支持地方创新,增强地方对投资的吸引力。
3.英国推出“为创新投资”新科技战略计划 加强政府各部的配合与资源集成,通过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实现财富创造和积累、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和国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在由公司、中介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包括地方政府)以及个人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4.韩国制定面向2010年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战略 坚持“有选择,有集中”的原则,继续大力支持信息、生物及空间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优势,尽快在信息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力争2006年成为全球十大科技强国。
5.俄罗斯出台联邦优先发展方向研发专项纲要 发展基础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研究,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变,实现从采掘工业向生产高技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加工领域转变。
(二)各国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1.竞争的焦点是前沿科学技术 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已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要跟上世界的科技进步,就必须采取跨越式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力争在前沿科学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生物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以及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人们清楚地看到其应用潜力巨大,蕴藏着巨大的回报,是世界瞩目的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由于这些新兴科学正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2年十大科技新闻中,最重要的前五条科技成果,是由美国以外的科学家完成的,这在历年的“科学”十大新闻评选中是从未发生过的。
3.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是技术创新的完整进程 完整的技术创新应包括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三个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普遍重视研究开发,而往往忽视产业开发。在日益讲求实效的今天,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取得市场回报。
一些国家在制定前沿科技发展规划如基因研究与新医药的开发、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以及微电子等方面的研究等,都把研究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
二、“9·11”事件后,保障国家安全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面临的新挑战
(一)“9·11”事件后美国调整科技发展重点和技术政策
1.开展科技反恐 “9·11”事件后,全力开展反恐战争和阻止美国经济衰退成为美国国家政策的两大主题。与反恐有关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美国科技界优先考察的重中之重。美国在争取国际联合反恐的同时,强调反恐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把安全问题提升为当前世界高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中最关键的问题。
2.大幅度增加反恐研发投入 “9·11”事件之后,2002财年的联邦研发预算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生物反恐研发活动是反恐研发投入的重点。联邦政府2003年财年的预算草案,仍然体现了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指导思想。建议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120.4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建议联邦的反恐研发投入又比2002年财年翻了一番。可见“9·11”事件不仅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也将对美国的科研重点和科技方向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美国本土安全和国际反恐斗争,估计未来几年联邦政府仍会保持较高的反恐研发投入。
然而,有些研发领域的经费,基本上是零增长甚至大幅度削减,削减最严重的是能源(-9.0%)和交通(-8.4%),这无疑将加剧联邦科技投入的不平衡,不能不对美国今后的科技发展造成影响。
3.适时调整了有关对外技术政策 ——解禁和调整计算机出口规定。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恐怖主义的威胁,联合国际反恐,2002年1月2日美国总统宣布,将对冷战时期美国计算机出口规定予以适当解禁和调整,放宽对包括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内的所谓“第三类”国家出口高性能计算机的限制。
——采取能源种类和产地多元化政策。一方面重视核能,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开发利用其它能源,如2002年1月9日宣布启动车用燃料电池计划即“自由汽车”计划,开发氢气和氧气作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取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动机。以防国际形势突变时,解决依赖外国石油对美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不利局面。另外,还设法与俄罗斯合作从中亚取得低价位的能源供应,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二)“9·11”事件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
1.反恐技术研究得到重视 “9·11”事件以后,不但是美国,其它国家为了本国安全也都加强了通讯、情报侦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军事技术研究。另外,由于恐怖袭击的随意性,各国必需加强科技反恐手段的研究,特别是要对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严加控制和防范。
2.世界人才流动有所变化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人的防范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美国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凭借其经济实力、对研究和发展的大量投资、灵活的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机制、较好的研究氛围以及有效的移民政策,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优秀学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移民到美国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占美国就业人员的比重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但是,“9·11”事件之后,出于对恐怖主义的担心,美国移民和归化局要求各大学跟踪外国学生,对外国学生接触某些研究也作出了一些限制。
为此,这些排斥反应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不少人首选移民美国的趋势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已在美国就业的移民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享有安全的环境也在寻找到美国以外发展。
2002年申请到美国留学的人数减少了10%。估计,近几年内流向美国的专业人才可能还会减少,这给其他国家吸引人才带来了机遇。对于人才流动的变化,许多国家制定了吸引人才的新举措。2002年欧盟决定斥巨资,在近期建立250个欧洲硕士研究生站,对非欧盟学生提供4200个奖学金名额。德国、丹麦、爱尔兰、荷兰和瑞典等国利用免征所得税和放宽工作签证的办法以及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吸纳人才。
三、能源的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各国关注能源安全
能源对各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国都把能源的供应和能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列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特别是“9·11”事件以后,为了满足对能源增长的需求和保障国家安全,各国对能源倍加关注。美国占世界人口的5%,国内石油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3%,而消耗的石油却占全球消耗石油总量的25%。美国国内所需的石油,51%依靠进口,其中30%来自中东。当前国际态势使美国认识到,长期依赖外国的石油对本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十分不利。从战略上考虑,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和开发新能源是非常必要的。西欧60%的石油依靠进口。2002年初,英国发表题为“能源回顾”的报告,把能源安全、能源多样化、能源效率和有竞争力价格能源的可持续供应确定为能源政策的取向。日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高,其中80%从中东地区进口。2002年,日本公布实施“生物能源国家战略”,把生物能源列入新能源范畴,这将对日本的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一些国家还积极开发高环保技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持续发展核能电力或低污染煤气能源和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二)改善能源消耗结构,降低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
1.大力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 石油和煤作为化石能的消耗约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4。目前,世界每年要燃烧掉40亿吨煤,而根据已探明煤的储量,煤还可维持利用二三百年。鉴于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仍然是以化石能为主体,在尚未找到完全可以代替化石能的新能源之前,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洁净煤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各国化石能研究与开发的主要方向。而“洁净煤技术”的突破将会为煤的利用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2.持续发展核能电力 目前,核能的利用只占全球利用能源结构的6%。在技术上对防止核辐射泄露和核废料处理技术未能使社会公众感到安全之前,大规模利用核能似乎不大可能。但一些能源奇缺的国家如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仍十分重视利用核能。“9·11”事件以后,美国为了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对“冷落”多年的核电,又重新提出应适度加大开发利用。
3.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利用可再生能源 由于利用化石能作燃料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开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战略。2002年,美国政府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预算达13亿美元,2003年,预期还要比2002年再提高27%,并把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和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列为27项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此外,还要积极发展发电与输配电领域的高温超导以及相关的能源系统和储存技术的研究以及重点研究低速风能轮机等。
值得一提的是可燃冰能源。它是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气体,由甲烷和水形成,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呈冰块状,又叫可燃冰。它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分布广的能源矿产。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约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碳总量的两倍,可燃冰能源有望成为新替代能源。国际上预测,21世纪中期天然气水合物可投入商业应用,并逐渐在能源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
四、纳米技术应用潜力巨大、目前仍处于发展时期
纳米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在纳米尺度(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微细的空间内,通过控制原子、分子在物质结构中的组成,开发超微细、高性能、超低能耗的新材料、新仪器和新设备的技术。纳米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新材料、信息通讯、医疗、化工、纺织、能源、环境和机械制造等领域。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它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纳米科技将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层次,促使人类认识的革命、改变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方向,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因此,纳米技术已经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02年,世界纳米技术研究扎实地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为了赢得这场世纪之争的最后的胜利,各国政府和产业部门纷纷采取积极的对策。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在纳米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奋起直追,围绕这一前沿科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然而,世界上许多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目前纳米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成果还只是制出了单个的器件,要将其集成为应用系统尚有许多困难,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与时间。
五、生命科学倍受关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1世纪科学家们对生命的探索导致了生命遗传物质(DNA)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人们有可能从本质上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奥秘,进而催生了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生物技术工程和产业。由于人类基因图谱已于2001年2月正式公布,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以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药品开发为重点的后基因组学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将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列为优先发展领域。
(一)克隆技术与克隆人成为世界关注焦点
1.克隆技术尚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活体动物的英国科学家Ian Wilmut针对多莉羊感染早期关节炎而对克隆技术的应用表达了谨慎的看法(多莉羊已与2003年2月因病安乐死亡)。他认为,克隆技术尚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动物进行实验时经常遇到大量的畸形和异常情况,因此他呼吁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应持慎重态度。
2.“克隆人”引发争议,“治疗性克隆”意义深远 由于“克隆人”挑战了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导致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世界上对待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美、法、德、加拿大等国政府通过立法禁止政府资助进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德国虽允许使用进口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但附加了严格的限制。英国政府却通过立法允许克隆胚胎的研究。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准备制定允许进行克隆胚胎的政策和法律,吸引世界上优秀科学家来本国进行研究,以使自己成为这项先进技术的国际中心。我国卫生部对生殖克隆技术多次重申“四不”政策。即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何条件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的实验。
当今,人们更关注的是“治疗性克隆”技术的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在基因上与病人完全一致的器官,将其移植到这个病人身上,避免发生一般异体器官移植经常产生的排异反应,此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对人类疾病治疗的手段产生革命性变化,有利于人类抵御疾病的能力。
为此,在美国和拉美的一些国家认为应禁止一切人类自身克隆技术研究时,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则表示可进行有规范的治疗性克隆技术研究。
(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人们对基因药物和基因治疗有了更多期望。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了培育和扶持力度,力图通过发展生物技术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制高点。预计,全球生物产品的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膨胀到1.95万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技术市场潜力巨大。
1.基因药物优势明显,生物技术制药业前景看好 当今,基因研究应用于药物的研发被很多企业看好。基因药物可以缩短新药开发期以及预测新药的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上,基因药物学可以推进遗传或癌症等疾病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为制药企业找到新的药物增长点。目前美国研发基因药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六大领域:肿瘤、感染、心血管、代谢、神经和免疫。研发一个新药至少需要10年时间,平均每个新药成本大约8亿美元,风险很大。而2002年,美国几家生产基因药物的生物技术企业却继续赢利。
2.农业生物技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正在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成为科技竞争的又一热点。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广泛应用,必然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进而推动新的农业产业的变革。
六、信息技术在变革中求发展
世界的信息技术企业曾在过去的一年遭受了重创,销量和利润大减,裁员几乎遍及整个行业,半导体和微机产量陷入衰退。但是,2002年,该行业的中坚企业仍持续加强研发活动,在变革中求发展。为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继续启动增强信息技术发展的计划。
互联网技术将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网络计算机技术、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网络终端与人机接口技术、网络业务与网络应用技术等。
互联网发展面临包括身份识别、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新一代网络通信协议技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无线上网技术、传统电话线路与网络融合技术、更有效的网络视频传输技术、垃圾邮件的过滤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十大问题。未来2-3年可能是网络发展的调整时期,以技术标准的推广和管理完善为特征。新一代网络技术、宽带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可能使信息网络技术迎来大发展时期。
七、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在世界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已成为发达国家抢占世界市场和资源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产品可能对民族产业产生更大的冲击,并加剧了科技人员的流失;但另一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通过技术扩散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从而成为一个机遇。
2002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国和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许多发展中国家更加注重科技发展,奋起追赶,争取与先进国家缩小差距。
印度今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快增殖试验核反应堆使用钚和铀混合燃料达到燃耗100,000MWd/t,研制成功每秒1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印度软件产业得到了政府优惠政策,获得了迅猛的发展。2001-2002年度印度软件产业总额为130亿美元,出口额达到7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6.5%。长远目标是在2008年出口额达到800亿美元。并且,印度软件产业正从以开发软件产品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向成为全世界的软件和数据服务外包中心转变。印度还在积极发展核武器和空间技术,力图在亚洲地区保持一定军事优势。
巴西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上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经济信息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较高。人类癌细胞基因测序及生物技术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地位。另外,巴西投资2500万美元,建成了拉美第一个大型基因库,可储存160万个基因克隆。储存的DNA片可用于基因研究和开发高产、抗病的甘蔗和转基因农作物。巴西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基因库。
2002年,以色列成功发射了分辨率在1米以内的高分辨率“地平线-5号”卫星,包括卫星研制、光学系统和火箭发射系统均为自主研制。以色列的"Electric Fule"公司研制成功以电池为动力的“零排放电动公共汽车”在美国正式投入运行,其中电池实现了“零排放、高能量”。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制造人工生物器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开发后将能实现根据病人的需要,在1-2个星期即可获得其所需要的器官。另外,以色列除在农业方面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外,信息技术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世界著名的网络安全技术公司Check-Point加大研发信息和系统安全技术的力度,目前已占据世界计算机信息安全市场60%的份额。
八、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世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由于通讯手段的改进以及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会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广泛传播。在全球化时代,跨国界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人类共同面临的自然界和社会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尽管各国科学家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近些年来,世界科学家作为一个整体所关心和所希望解决的问题逐渐趋同。
当今世界上每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只有广泛发挥各国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有效集成,开展国际合作,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2002年,国际科技合作主要表现在:
1.双边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扩大 俄罗斯将对外科技合作分成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创新科技合作两部分。通过在俄境内建立“国际一体化中心”,加强与独联体各国、发展中国家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科技合作。在应用研究领域,发展与西欧、美国、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韩国的合作。通过建立自由经济区或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以及科技城等加强与各国的双边科技合作。
印度在对外国际科技合作中,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集中在高技术方面,与俄国开展军事科技合作和与德国进行航空以及新材料方面的科技合作等。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注重发挥印度自身的优势,突出合作中的技术转让,并为印度技术寻找国外市场。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寻求全球反恐安全合作。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进全球经济整体。在此情况下,美国调整了对华关系,相应也加强了中美科技合作,以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科技合作第10次联委会为标志,中美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双方确定了在基因组、纳米、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七个领域加强合作。
2.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加强 2002年,继续或开始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国际空间站(ISS)、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伽利略计划、综合国际深海钻探计划(IODP)以及全球海洋监测网等。
3.世界各国参与实施区域性国际科技发展计划 “欧盟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2002-2006)是推动欧盟研究区建设和实施欧洲知识社会战略的重大措施。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大型研究与开发计划,推动欧盟科技联合,调动欧盟各成员国的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相对集中欧洲的人力和财力,进而促进欧洲的科技进步。
“欧盟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计划之一。具有研究水平高、投入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的特点。欧盟以此搭建平台,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科技合作。2002年底,召开了该计划的启动大会,有来自65个国家的8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了解计划内容和参与规则,以便参与此计划的实施,并以此加强与欧盟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
九、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对我国的启示
综观和研究2002年世界各国科技进发展,对制定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根据各国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资源和获科技专利数,1998年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为24位,2002年却降为第31位。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且排在以色列、新加坡、匈牙利、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之后。2002年我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为1000亿元,占GDP的1.1%,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2.5%)、捷克(1.5%)等也有差距。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不足,在每万个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研发的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仅为7人,而瑞典为86人,美国74人,澳大利亚为66人。这与我国拥有7亿多劳动力人口的大国比例极不相称。
另外,专利授予量低。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专利仅有1项,而日本994项、韩国779项、美国289项,巴西也有22项。
我国科技投入较低、科技人力资源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利拥有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如不尽快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无法提高,很多技术和产业必然受制于人。
2.必需不断加强我国科技创新,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为缩小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在科技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英国“为创新投资”的新科技战略强调政府各部门的配合与资源集成,在政府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企业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强调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政府科技决策能力,以及建立和完善科技决策咨询体系等对于我国建设中的国家创新体系,都值得借鉴。
3.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失时机地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生物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等世界前沿科学技术,尽管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但应用潜力巨大,它将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产生新的变革,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要及时加强对这些世界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力争处于前列,或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将进一步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依附地位。
4.能源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刻不容缓 从2002年“综述”看出,在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对能源安全倍加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不足,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达7000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比重)已超过30%,预计2010年将达到40%。保证能源的可靠供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要统筹规划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和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制定能源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5.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加强对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研究,提高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靠的安全保证。
2002年随着反对恐怖主义开展,单边主义更加凸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面对恐怖袭击和世界霸权主义威胁,迅速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我国军事高新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6.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发展科技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把加强国际合作作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上每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无不需要各国资源和技术的集成。为了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应采取以我为主、官民并举、技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管理机制,并有重点地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计划。
收稿日期:200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