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供电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电力配电输送的过程是建立在电力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配电输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将潜在的问题隐患在潜伏期就予以控制和消灭,尽可能地减小不必要危害的发生,确保电力配电输送到千家万户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电力配电输送;风险控制系统;技术措施
在任何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有的风险会增加项目的费用,有的风险会减缓项目的进度,有的风险会影响项目完成的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项目的预期收益,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管理和控制,而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内容
1、风险控制的概念。目前,风险控制的概念己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风险控制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等管理主体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科学控制方法。
2、风险控制的主要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风险控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按照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等风险控制管理;第二,按照引发风险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意外事故、火灾、洪灾、地震、技术等风险控制管理。
二、风险控制的方法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风险管理者为了避免特定损失的发生,选择放弃风险的行为。风险回避是风险管理者有意识的行为,风险管理者采用风险回避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放弃了风险所对应的目标收益,所以风险回避是最消极的风险控制的办法。风险管理者一般不会采用此种办法,在没有能力消除和转移风险,或者没有能力承担风险发生的后果时,才会选择对此风险进行回避。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制定详细的计划,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办法,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发生的概率或者是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损失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指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减小损失发生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是指采取有力的措施办法以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损失控制跟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风险。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可以大大降低投资主体的风险程度。目前,风险转移是4中风险控制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投资主体利用手头可以使用的任何资金去支付风险发生以后产生的损失。风险自留属于风险承担。风险保留有两种,一种是无计划自留、一种是有计划自我保险。前者是指投资主体没有对发生潜在风险产生的损失做出资金安排,或者做的资金安排不完全时采用的方式;后者则是投资主体对发生潜在风险产生的损失做了各种足够的资金安排所选择的方式。如果投资主体选择后者,可以确保风险发生后能够获得资金补偿,以弥补损失。如果投资主体选择前者,一旦风险发生,投资主体可能要面对远远大于预计的损失,造成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局面。
三、电力配电输送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先将天然的一次能源转变成电能;为了减小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和压降,电能会经过变电站的升压;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的需要,升压后的电能又要经过变电所的降低,最终分配给各个用户,这是对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的简单描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过程包含着许多大中小型的电力设备,有很多的技术环节,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运行、维护、和销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正是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行决定了电力运行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工作人员的技能不过硬,不能胜任其所在工作岗位。比如: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不够熟悉,没有按照规范操作设备,导致某些地区断电,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等;大多数的电力设备都是不间断,连续运行的,这就要求电力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一旦某个关键零件出现问题,可能会使电力设备停止工作。电力设备的工作年限已经超龄,个别的供电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没有及时更换新的电力设备;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很多电力设备就修建在公共场合,这些设备的电压很高,对周围过往的行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是很大的威胁。
四、电力配电输送中的风险控制系统
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产品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电力系统必须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要加强电力配电输送中的风险控制。电力监管部门要对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人员和电力设备以及人和设备的工作环境三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办法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本文总结了下面几种电力配电输送中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参数监测,并分配专业人员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参数异常,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解决方案,尽可能早的将危险解除。对现有落后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更新换代,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实现了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都将少油式的开关改造成无油化的,设备完全自动化,这就增加了企业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程度。对于特定场合和特定地点的危险源进行隔离,避免对周围的人和物产生不必要的危险。一是在检修电力设备的时候,要先将设备按照规章制度隔离出来,然后对其检修,不妨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要在公共场合的电力设备周围修建护栏、隔离带等,并要在显眼的地方加上警示标语,防止周围过往的行人靠近电力设备,发生意外。相关部门要加强电力配电输送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奖惩的措施以及合理的管理体制,真正地将电力运行安全落实到位。同时应定期的安排安全知识讲座,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1、消除法。此方法能够从问题的根本上将危险源进行消除,而且作用非常的显著。确实在电力的运行存在的类似于孔和洞以及地沟盖板等等的危险源比较多,针对这些危险源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一些参数上的监测,比如对温度或压力或流量等等参数采取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被测的参数发生异常,此时就可以从潜在问题的前期就将危险进行消除。然而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电力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危险源过于顽固,所以该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2、代替法。此方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一般多是风险以故障率比较低的装备把一些高风险类型的装备采取一种替代的形式。每一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时刻地将安全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谈及到企业的效益问题,过程中就需要对运行中现有的设备合理地进行改造或者更新换代,这个方法己经成为了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对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所采取得较多的方式。就比如现今辖区内一些少油式的开关大多都己经采取无油化的改造,很多设备己经做到了半自动化了,甚至己经完成了全自动的形式,这些企业在措施上就增加了其设备的可靠性,还能够大大地将操作人员的双手解脱出来,使其劳动的程度大大地降低。
3、隔离法。该方法主要是将危险源采取隔离的方式,同时在电力的运行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一些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应用有效的方式手段将危险源合理地处理以及控制,保证危险源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是非常必要的。在对电力设备采取检修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严格将需要隔离的设备弄出来,在日常的维护中经常采用此方法。就类似在拉开刀闸的时候,这就很好地利用断开点隔离要检修的设备与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
结语
电力运行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对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识别,再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燚。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王爱民。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
论文作者:金云奎,王银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风险论文; 电力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 危险源论文; 损失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是指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