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出报告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冠状动脉再开通的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入我科治疗的9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对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前工作流程进行逐点梳理,针对每个环节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应用到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进行成效比较。结果:预见性护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P<0.05),肌钙蛋白出报告时间(P<0.05),术前准备完成时间(P<0.05),冠状动脉再开通的时间(P<0.05),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中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该方法,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14-03
全球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难以预料,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紧急救治[1]。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尤其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有重要意义,并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改变护理模式、提供综合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及其之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血管。而急诊介入治疗前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以减少术前准备工作所消耗的时间为目标,为患者的赢得宝贵的时间[4]。本研究是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的影响,以期预见性护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入我科治疗的9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美国2007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胸痛≥30min;(2)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ST 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前导联≥0.2mV;(3)cTnI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以上符合两条者。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腱索断裂等需外科治疗的患者;(2)伴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出血,脑血管意外,精神心理疾病及其他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3)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入组的9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所有研究内容均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其中男性80例,女性19例,平均64.7岁。按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为常规护理组(2015年7月—2016年3月),男性30例,女10例,年龄40~82岁,平均(61.1±3.40)岁;接受预见性护理的59例设为预见性护理组(2016年4月—2016年12月),其中男性50例,女性9例,年龄38~85岁,平均(59.7±5.26)岁。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监测生命体征,落实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的常规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时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规护理 是患者入院后,护士按上述方法遵照医生医嘱进行相应的常规护理,而预见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前工作流程进行逐点梳理,针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
(1)预见性护理的管理方法
①成立心肌梗死护理团队,梳理急诊PCI患者术前护理各环节,找出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行预见性护理的点。②针对可改善的环节,召集护士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规范术前相关护理流程及制度,并反复培训,使护理人员对理论、操作达到100%熟练掌握。并模拟演练急诊介入治疗术前护理工作流程,考察护士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使护士能熟练掌握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流程,根据需要能做出预见性护理。③护理过程中,加强与医生沟通,提高医护合作度,发现问题时及时改正。④每日由胸痛中心专职人员对进行数据收集及效果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给予改进。
(2)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措施
①成立专门针对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医护团队,规范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流程,并进行培训、考核,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术。②院前运用扁鹊飞救系统及时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实时传输到中心医院,使专科医生能及时了解病情,提前做好手术等相应的准备,使救治时间尽量前移。③患者入院后或发病时,护士立即通知医生查看病情,快速完成患者心电图描记,减少诊断时间。④护士预见性做好采集心肌标志物的准备,快速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为诊断提供依据。⑤患者确诊心肌梗死后,护士熟练安排时间,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溶栓药物,并迅速做好术前备皮、宣教等,最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⑥科室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包装成“一包药”备用,有利于患者快速服用。⑦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嚼服或将急救药物磨成粉末后喂服,以快速达到药物疗效的目的。⑧急诊术前常规进行患者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以备行介入术。⑨左上肢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为介入手术留出右上肢。⑩网络心电图机呈开启备用状态,且将心电导线保持好清理的状态备用,以提高心电图描记速度。11术前护理所需的采血针及试管、备皮包、肌钙蛋白测试所需用物等放置在方便易取的地方备用,并安排专人每天检查,减少护士准备用物的时间。12患者一旦确诊心肌梗死,护士在完成术前准备的同时,提前安排转运人员、平车和电梯管理人员等环节,尽量减少转运至介入室的时间。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1)首份心电图时间:医务人员首次接触患者到心电图完成时间。
(2)肌钙蛋白报告时间:护士采完血标本到肌钙蛋白出报告的时间。
(3)术前准备完成时间:医生下手术医嘱到患者入手术室的时间。
(4)血管开通时间:医务人员首次接触患者到手术开通血管的时间。
(5)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完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1例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验证其正态性假设,Student’s t检验用于定量变量的比较:包括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冠状动脉再开通的时间。分类变量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完成: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显著性差异水平设定在一个双向的P值(0.05)。
2.结果
2.1 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时间相关的比较(表1)
表1 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组时间相关的比较(x-±s,分钟)
3.讨论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5]。病人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肌钙蛋白升高以及心电图出现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预防和康复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常规护理效果较差[6]。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近年在我国各大医院应用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一直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它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体而言,对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规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危险问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做出评估,从而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尤其是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其病情变化发展迅速,需要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并有预见性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组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出报告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梗塞血管再开通时间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P<0.05)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组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预见性护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有效落实后,最终缩短了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为挽救缺血坏死的心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因而也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从研究结果显示,运用预见性护理的方法,能平均降低每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天数3~4天,节约医疗费用3000~4000元人民币。同时通过预见性护理,向患者讲解诱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梗死血管对患者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及护理,对心肌梗塞的发病因素,预防方案也有较好的了解及掌握。两组之间患者满意度也存在差异,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可缓解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度。
4.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中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该方法,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燕娟,黄海燕,张桂霞,等.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53-155 ?
[2] jWindecker S,Kolh P,Alfonso F,Et af 2014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he Task Force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cutaneous 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 (EAPCI) [J]. Eur Heart J, 2014, 35(37):2541-2619
[3]甘玉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5):777—779
[4]芮立美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2,Vol,33.N.15.
[5]朱方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33 -34.
[6]杨妙珍,廖赵林,洪明花,等.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55-56.
[7]朱红艳,刘静,徐小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5):106-107.
论文作者:李玉琼,李雪娟,李成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术前论文; 心电图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