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纲领而奋斗——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笔谈——坚持“三改一加强”搞好国有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笔谈论文,纲领论文,全会论文,五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三改一加强”)是根据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原则。
改革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改组就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实现规模效益,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造就是在机制得到转换、结构趋于合理的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素质和国有经济的增长质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强管理就是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科学管理,从严治厂,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只有将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以有限的投入取得搞好国有企业的综合效果。只强调和重视其中的某一方面都将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这是我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切身体验。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改革是动力,改组是前提,改造是“催化剂”,加强管理是基础和保证。这反映了“三改一加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本着改革的精神,以各项改革措施为先导,才能顺利进行存量资产优化,实现结构调整;才能建立起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包括投资决策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一般说来,要获得同等的收益,通过存量资产调整远比进行增量投资所需付出的成本要小,因此,我们强调改造应以经过改组、使结构趋于合理为前提,并通过加快改革步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确保技改项目能够尽快建成,并高效运转。加强管理,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改革、改组和改造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求有改革和改组措施的配合和促进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实际上,实现科学管理既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又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正是由于坚持“三改一加强”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组织实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试点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自身现状和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方案。
目前在贯彻“三改一加强”原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滞后,尚未能在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的事情,各级政府也责无旁贷。一方面,企业要在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积极推进;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切实迈出转变职能的步伐,否则企业内部的改革很难收到实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组方面,各级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应精心谋划,按照“扶优扶强、抓大放小、分类指导”等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出台各项加快本地区、本行业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亏困企业的政策。单靠国有企业自身的努力,改组过程将十分缓慢,并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二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体系的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企业改革的深化。一些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经省级政府授权成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公司,大多还没有与国家或国有资产授权方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尚未落实。许多新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其董事会成员的素质和经验还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要保证企业领导班子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有配套的改革措施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办法。三是许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还不够重视,不利于“三改一加强”的贯彻实施。无论是设计内部改革措施还是研究制订技改和资产重组方案,乃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都需要有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了解国内外市场动向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如果不及早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企业就很难向资产经营过渡,也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壮大。
经过十几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道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内涵;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见实效上下功夫;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加速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抓好“关键的少数”,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搞好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改革创造条件,“三改一加强”是涉及广泛、贯穿始终的主要原则,是指导国有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