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试的综合认识与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考“3x”的理性思考_理性思考论文

综合考试的综合认识与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考“3x”的理性思考_理性思考论文

全面认识综合测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对新高考“3+X”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理性论文,综合测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牵动千家万户的高考改革“千呼万呼始出来”。新型的“3+X”从考试的科目设置、命题角度、考试方法以及录取办法都有所变化,一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3+X”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X”到底是什么?如何面对“3+X”中的综合测试,以及目前中学教育中还存在哪些与“3+X”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是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和考生遇到的新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对“3+X”中的综合测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析,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教育部对综合测试的规定及命题动向

1.“3+X”中“X”到底是什么?

早在1999年3月, 教育部就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明确指出:高考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三项原则,并推出了名为“ 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3”指语、数、外 3科,这是每个考生的必选科目。“ X”是指由各大学根据本校具体情况,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6个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作为必选科目。“X”除了其他6门文化课,也可以是综合科目,如文理综合(大综合)、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小综合)等等。在时机成熟时,也可以使综合科目考试成为“3+X”中的一门考试科目。

2.揭开“3+X”中综合测试的庐山真面目

为了能让广大考生、家长及中学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综合测试,国家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1998年和1999年考试中心连续两年举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测试题”,并向全社会征集“3+X”的综合测试题。同时,国家教育部曾明确指出:综合科目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内容,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防止偏科倾向。

3.综合测试的考试目标和要求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综合测试的目标和要求”:(1 )基本知识和概念方面:①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规则、定律的意义;②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要领与结论;③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较完整地描述社会事物的面貌。(2 )基本技能方面:①能认识数据、公式、图形间的关系,认识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理解社会事物间的关系;②能阅读、选取使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阐释问题;③能通过数据、图表等认识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应用知识的迁移和信息的储备对社会事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的描述。 (3)思维能力方面:①能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准确认识事物的特征;②能根据图表、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或图示相关概念;③能根据事实作出科学判断、归纳、推理和结论,表现思维个性。(4)科学与社会协调发展意识:①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②体现人类与环境间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二、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与综合测试不相适应的环节

虽然国家在90年代一直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的需要,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即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依然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并非完全真正落实和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因此,“3+X”的出现让许多学校和教师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措手不及,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与综合测试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接轨的地方。

1.盲目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足开全课程

一些学校仍错误地将办学方向放在追求“升学率”上,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教学大纲的规定,没有开足开全课程,人为地将课程划分为“主、副科”。这就会导致一些领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人为的“主副科”意识,重视“主科”,轻视“副科”。现在面临着综合测试的需要,调整和纠正这种意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和一定的过程。

2.传统教与学的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在传统高考科目设置下,教师只是注重对某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研究机构如教研组的设置和划分是按某单一学科建立的,这样就会造成许多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很少或根本不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缺乏对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的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综合测试的要求,迫切需要打破传统格局,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这也要求教师要尽快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需要,而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3.缺少适应综合测试要求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教材和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根据。现行的各科教材,虽然已有了明显的改进,更趋向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也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与渗透,但实际上学科之间的参透是十分有限的。这就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难度,因而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制定编写能适应“3+X”中的综合测试的综合性教材和《课程标准》

4.很多教育教研机构对综合测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搞应试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和大多数学校都成立了教育教学研究单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余,还要搞教学研究工作。“3+X”的出现并没有使所有的人意识到危机感、紧迫感,部分教师和领导仍然对以往的科研方向关注的过多,而对综合测试的考试目标和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对综合测试的研究力度也不够,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就会缺少对学生相应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面对综合测试中学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中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根据未来社会的需求以及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趋向和当前“3+X”的要求,结合中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快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

针对中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和观念的转变与综合测试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各级各类教育教研机构要搞好教师素质提高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渗透的理解,多角度开拓思维,全方位、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另外,教师自己也要勇于更新观念,博闻广识,勤于钻研,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各学科教师应加强知识的互补性合作

建议将原来划分为单学科的教研室重新划分成综合文科教研室、综合理科教研室以及文理综合教研室。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相互研讨,在教学的各环节相互配合,以弥补单方面的不足与欠缺;同时针对“3+X”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要求教师从狭隘的学科壁垒中解放出来,走渗透、兼容、团结、协作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努力寻找各学科的共同点。各学科教师务必就教材及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开展从各学科角度的分析与研讨。在教学能力培养上,集体备课,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各学科教师相互指导,相互研究,共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当然,各学科教师可以就某一社会热点在各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发表见解,相互讨论,开拓思维,拓宽视野。

3.各学校应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开足开全课程

凡是没有开足开全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学校应及时调整日常教学安排,开足开全课程,消除人为的“主、副科”,加大对“3+X”的宣传,重新确立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综合测试。

4.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开展发散型教学

综合测试要求教学模式是发散性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的。要求学生能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形成整体观或系统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就某一知识点或某种社会现象开展学科内的知识联系或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的通用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发散性、全方位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5.教育部门应加快制定和编写适应新高考需要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建立健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

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要适应新高考的需要,教材要体现出“科学性、渗透性、开放性、时代性”。考试制度要真正将知识、能力、觉悟三者高度统一,既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对学生技巧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的考查。教学评价制度要适应新高考“三个有助于”原则,既要体现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思想,又要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减轻负担,进而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有利于国家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对综合测试的重视,防止走进教与学的几个误区

面对“3+X”,在教与学中,各级教育机构和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部公布的综合测试题和每年的高考题,把握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不能无动于衷,又不能惊慌失措,要“稳中求进”。只有坚守阵地,打好基础,注重应用,才能处世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防止走进几大误区:

1.有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教学观念上存在将“3+X”中的“X”错误地等同于“3+2”中的“2”

在以往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校的领导仍抱有传统的观念,过分地强调以前的“3+2”考试,以为新高考和它是一回事。这样,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施中,就会产生对新高考“3+X”的轻视,对综合测试的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2.将“3+X”中的“X ”错误地理解为“各学科知识的简单拼盘”

综合测试试题将涵盖中学所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中的必考内容, 但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基本内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并不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

3.有的学校在班级管理模式上,过早地划分了“文、理班”

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过早地分科。文理班的设置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精力、提高专业课成绩,但这又容易导致学生偏科,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4.教学中重视能力的训练,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高考中最基本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一味抓“能力”的训练,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险的。同样,综合科目考试是为了鉴定考生高中阶段对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X”综合测试的出现,引起一部分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又导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这种做法必须及时加以改正。

总之,“3+综合”高考改革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原有教育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对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标签:;  

综合考试的综合认识与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考“3x”的理性思考_理性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