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10619871002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城市公园开放程度不断增大,但是某些城市的公园景观序列安排未将人们心理及生理需求考虑在内,不具备艺术美感,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本文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营造艺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营造艺术
1.前言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是将某些艺术元素根据特定主题或情节,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与安排,进而将整个艺术场景完整的呈现给观赏。景观空间营造包括风景序列与心理序列两个方面,景观序列是客观存在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根据人的审美感受对其时空秩序进行有机的排列与组合;心理序列是指通过联想而感受到的一种体验,包括压抑、兴奋等多种情绪,城市公园景观应当让观者体会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城市公园景点的完整统一依赖于充满艺术感的景观空间排列,通过精美的规划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使公园成为优美绝伦的风景画,让观者流连忘返。
2.城市公园空间艺术营造手法
2.1线型
线型手法主要运用于空间场地细长狭窄的地点,在线性轴的两侧有秩序的进行景观排列,这种设计方法有利于空间序列的组织,方向感比较强烈但是容易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者应当不断改变线性轴两侧的景观以及景观的排列形式,多次进行景物的交错及穿插,使得公园景观空间显得饱满。一般来说,城市公园具备多个入口,而线型公园景观序列排列方式很有秩序,容易使观者产生混淆,难以区分空间序列中的入口和出口,设计者应当合理的组织其中关系,使观者能够明确的区分公园的入口与其他景观。
2.2向心型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公园中心往往是最主要的部分,其他所有的景观围绕此中心有秩序的向周围展开。向心型空间序列具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也是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环绕周围的景物空间彼此互相融合渗透,有所间隔却互相映衬,能够加强各个小空间之间的关联,围绕中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3分支型
城市公园通常具备明确的中心轴线,作为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用于大型的集会,主轴四周的景观以树枝状依次分散开,并且衍生出多条次要轴线。通常来说,比较具备代表性、标志性的景观安排在主轴线的两侧,而其他小型建筑、长椅、垃圾桶等次要景点按次要轴线的顺序组织,形成城市公园的辅助空间,主要设置供人休息或者散步的道路和草坪。
3.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营造艺术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艺术营造主要是将景观构成的主要要素在时空上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排列,而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实体与虚体两个部分。实体要素指的是公园景观中实际存在的硬质实体与软质实体,比如道路、小品构筑物、地形以及景观建筑等属于硬质实体,而水体、植物等则属于软质实体。虚体要素主要是从人的感官方面刺激观者的心理,以公园景观的光线、气味、色彩、气候等方面影响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以下将从实体要素方面分析城市景观空间艺术的营造方式。
3.1道路
3.1.1道路在空间序列中的作用
道路是引导人们游赏公园的主要因素。城市公园道路将分散的景点串联为一体,通过在道路两侧摆放长椅、雕塑、盆栽等景观物品,控制游者观赏的速度及观赏的时间。在公园道路中,可以适当结合路牌、雕塑、草坪、路灯等控制人流的方向,使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设计者所安排的顺序观赏公园。另外,道路的的设置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公园的入口处进行空间扩展,能够加大人流的容纳量,而将水面道路演化为木栈道或者高架桥,根据地势灵活设置台阶与廊道,能够营造公园景观的艺术感[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道路营造空间艺术的设置原则
(1)公园道路的设置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地形的起伏、景观的特点进行改变,利用蜿蜒曲折的道路体现活泼愉悦感,利用笔直的道路体现庄严感。
(2)公园道路的设置应当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比如在进入景观中心之前,给观者设置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进行铺垫,为观者制造景观过渡的空间,形成一定的艺术趣味。而在景观中心游览完毕后,也需要改变道路两侧的实体要素,形成耐人回味的过渡景观。
(3)城市公园的道路应当尽量规划为环形回路,将所有的景观有序组织于环形回路的旁边,避免让观者走回头路,多次重复观赏同一景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观者的需求,适当距离的坐凳及凉亭是必不可少的景观设施。
(4)在城市公园中,观者对景观信息的接受量具有一定限度,因此,突出重点景观是道路营造空间艺术感的必要途径。对于需要突出表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公园道路设置应当曲折盘环,为观者提供多角度观察的平台,充分利用借景、障景等空间表现手法,增强重点景观与空间之间的渗透关系;而对于某些公园的基本设施系统,可设置于笔直园路的两侧,供观者使用即可。
3.2水体
水体是塑造城市公园景观艺术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水体不仅可以作为城市公园的主题景观,而且可以作为配体景观。在水体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观者的心里感受,营造丰富的意境[2]。
(1)在城市公园中,应当尽量避免大面积水体,大面积水体给人意境开阔的感觉,但是也容易使观者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因此,在大面积水体中,可以适应设置桥、堤坝、岛屿等分离水体,营造艺术空间。
(2)城市公园水体应当设置完整,各水体间应彼此联系而并非相互独立,空间上的完整统一为公园增添美感。
(3)利用多种形式的水体点缀公园空间氛围,给观者不一样的体验。
3.3景观
在城市公园中,景观在空间上的排列与组合富有逻辑性且联系性极强。一般景观营造空间艺术包括四个方面:前导--过渡--高潮--结尾[3]。
前导:前导作为城市公园的起点,通常需要开阔的面积来容纳人流,前导部分也需要具备明显的标志,提醒观者进入公园,为避免交通堵塞,使观者从喧哗的环境步入安静的公园,城市公园的前导部分应尽量远离城市的主干道。
过渡:过渡作为观者进入景观中心的准备,其艺术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过渡需要多种造景手法,比如漏墙、漏窗等使景物若隐若现,刺激观者的好奇心,也可以引入构筑物、植物等障景的使用。
高潮:高潮是城市公园景观的中心部分,是观赏者在情绪及心理上得到最大释放的部分。公园中心应当设置具有艺术特色的雕像,壁画及特色建筑物,以供观者的仰望、写生、拍照等。
结尾:结尾作为公园景观的终点,是观赏者由激动,兴奋情绪到离开公园情绪平复的空间,公园结尾部分不应戛然而止,避免使观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在城市公园结尾部分,设计者可以设计垂门、柞道等景物,营造幽闭、狭窄的艺术空间。
4.结束语
景观空间的表达是建立城市与艺术间和谐关系的主要途径,而集展示交流、艺术品创作、优美风景储备、艺术教育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景观公园,能够作为城市中最具艺术活力、视觉张力、娱乐体验的主要景观类型。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艺术综合体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城市融合艺术的平台,设计者应当从道路、水体、景观等多个方面集中表达城市精神及其公园艺术特色,为观者提供悠闲舒适的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1]孙杨剑.绍兴瓜渚湖东岸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6,(07):105.
[2]孙凤丹.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15.
[3]方美珍,朱小武.基于灯光艺术下的城市公园夜景营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48.
论文作者:李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景观论文; 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艺术论文; 水体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