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论文_涂丹丹

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论文_涂丹丹

龙里县水务局 贵州省黔南州 551200

摘要: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的安全饮水提供有效保障,从而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而要保证其顺利建设以及运行,就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体制,并设置公平合理的收费机制,从而使农村同样能够长久地喝上健康安全的水。本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并就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以及对策,以期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建设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农村分布范围广且具有多种多样复杂的地形,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农村各地不同的地理面貌以及建设范围,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以已有的城市水厂管网为依托,不断扩建沿用,将管网向郊外向农村延伸,扩展覆盖范围。这种以城市供水管网向城郊辐射且一直延伸到农村的供水模式比较系统好管理,具有明确的产权划分,并且已然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和障碍,也能够成熟的应对并解决。这种农村饮用水供给模式供水范围广、规模大,通过对用水进行的计量收费,生活水价超过了制水成本,再加之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收费标准之间的差价进行一个填补,就能够保障供水成本的补偿。

其次就是规模次之的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这种供水方式能够满足农村供水的长效运行需要。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即区域集中供水工程,这种供水方式是从水源地集中取水,然后经过统一的净化处理以及消毒后,再由区域铺设好的输水管网输送到各家各户。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其优点就在于其具有相对完备的净水工艺、足够的技术力量和水质监测设施,所以能够保证供水区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其水质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城市延展到农村进行的统一供水相比,区域集中供水的生活水价就要低于制水成本,同样也是通过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高收费标准来弥补了其间的差价,虽然有的地区还需要进行个别扶持,但是从整体上来,大多数基本上都能够维持其供水的持续运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的产权通常都属于水利部门或乡镇部门,性质上属于集体企业,那么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上就隶属于水利部门或乡镇部门,这种在政府行政职能上延伸出来的管理,就会导致维持成本和收益平衡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供水方式则是由于村庄太过于偏僻偏远,导致只能单个村子或者附近几个村子共用一处水源。由于这种单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太过偏远,或者是位于地理环境差的丘陵边缘地带,并且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资金力量薄弱,无法建设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水系统。因此在没有达到建设标准且缺乏净水工艺和消毒设施的单村分散式供水系统,农村群众的饮用水水质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越是偏远的农村其有偿用水的意识就越淡薄,导致供水系统建成后村民的用水量也比较少,并且收费比较困难,水价通常都低于成本价,这就导致了日常的水费收入不能够维持供水系统的有效运行,使单村分散式的供水系统无法维持其正常运转,甚至连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无法保证,一旦工程设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维修,就会因资金的断裂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维修。所以这种单村分散式供水模式使无法长久维系的,只能是入不敷出,并且饮用水卫生问题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从以上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与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基本都是一种能够保证持久正常运行的可选工程。而单村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则会为其后期的运行和维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仅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管理良性运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对于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通常在建设农村供水系统时相关部门还比较重视,但是在工程建成验收后,后期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的管理方面还欠缺相应的监管制度。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安全供水工程长期发挥其效益方面缺乏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忽视了问题所在,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导致农村饮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程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是进行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催化剂。农村供水特别是偏远山村、丘陵边缘地带的饮用水安全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资金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水质的安全管理更是无法保障,同时农村的饮水安全宣传也没有做到位,水质监测工作还亟待规范。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完善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进行规范管理,权责分明,从而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的长久性与可持续性,促进工程的长久运行以及发挥出其效益最大化。管理范围囊括城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区域集中式饮用水工程、以及单村分散式饮用水工程。实现全覆盖的管理制度,落实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具体责任,使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卫生部门负责水质监测,发改局负责项目审批,物价部门负责水价核定和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农村供水安全负总责。使政策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设施管理。

农村供水管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供水管理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而政府倡导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实则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事业,因此,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争取设立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从而为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避免供水工程无法发挥出其效益。

(三)逐村做好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管理工作

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离不开深入基层的调查管理工作。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管理工作其主要管理保证在于基层组织的管理。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管理工作需要基层组织首先认识到其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此可以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考察具体村庄其用水情况,对村干部进行考评,查看其具体管理办法、水费收缴办法、巡查制度以及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也可通过竞标投资建设、产权拍卖、长期承包等形式,将村级饮用水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建后管理,保证农村饮用水正常运行。

(四)建立饮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建立饮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实行动态管理,为各级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提供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水源信息,利用数据库技术,将水源、水厂、供水管网、居民点、管理网点、水质、管道压力等信息分门别类的建立和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是一个需要深入基层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各地区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以及信息化管理,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权责分明的持续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工程的持久有效性,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卢海浪,孔华锋.欠发达山区农村饮用水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水利科技,2005(6):36-37.

[2]徐玉,王宝侃.农村饮用水管理制度的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0(3):55-56.

论文作者:涂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论文_涂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