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发展,水利水电事业作为基础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全新的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这种状况,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完善水利水电施工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
1 混凝土施工技术简述
操作简单,性能稳定是混凝土技术的显著优点,所以它在建筑施工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技术就是将以混凝土为原材料,根据工程的性质,选择适应的混凝土种类,并配置恰当的比例,然后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将这种技术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
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的是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等工程。混凝土搅拌要在施工之前开展,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将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做好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在根本上保混凝土的质量。在一般状况下混凝土可以由机械或者人工进行搅拌。人工搅拌在质量上要明显低于机械搅拌,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设备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较为突出,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的应用充分的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质量,节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提升混凝土施工效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主要是针对交通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开展。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等特点,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层或者离析的状况。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装载数量过多,还要特别的注意严密性等特点。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运输。混凝土教主的时候要利用机械进行充分的振捣,振实混凝土能够避免出现空洞状况,这样将会提升浇筑的质量。在完成上述环节的之后就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及时的养护能够降低混凝土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对混凝土的养护还需要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不能够操之过急。
3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3.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构成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石子、水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被研制出来,并且投入使用。根据不同而混凝土特点在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到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在当地进行材料采购。根据地质条件等做好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管理。混凝土的和易性较为明显,因此对当地的气候条件等也需要列入到参考的范围之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气温变化要进行方式调整,强化对混凝土的护理,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
3.2优化配比技术
科学的混凝土配比将会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起到关键性影响。混凝土在配比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优化,科学的开展配比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混凝土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搅拌,同时还要特别的注意到水化热的状况。混凝土配比耐久性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3.3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可以利用大型搅拌机械进行。机械搅拌能够使混凝土质地更加均匀,并且速度较快,保证工作效率。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材料质量,不能够使用不合格产品。根据规定的比例进行实验,这样能够将误差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可以适当添加外加剂,对剩余部分要做好保留工作。在搅拌的过程中不能够对配比进行私自更改,不合格的混凝土不能够应用到水利水电施工建设中。隔夜的混凝土是坚决不能够再用的。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要做好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对于混凝土收缩应力等数据要进行详细的搜集计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掌控温度的变化。浇筑的过程中将配比好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放置在相对温度较低的阴凉干燥区域,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控制。同时对模板等进行验收,清洁干净模板,保证混凝土与模板能够保持紧密的贴附。按照石、水泥、混合料、砂的顺序将材料放置在搅拌桶中。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数量等。不能够随意进行条件的更改。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保证连续性。这样在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振捣,混凝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沉。而对于钢筋十分密集的基梁交叉部位,振捣时应注意从四周插振捣棒,预留插棒孔,有必要处实行二次振捣,确保工程质量。振捣后被覆麻袋,继续铺筑。
3.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水泥分水化效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混凝土的硬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混凝土遭受到直接阳光的照射,或者气温下降寒冷的影响等。这都是超出混凝土正常承受范围,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或者损坏状况。混凝土要在20±2℃范围之内开展养护,这也是混凝土最佳的养护温度。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标准条件的调整。在养护的过程中要做好温度湿度的控制,不能够使混凝土较大面积的暴露在空气中,这样才能够达到养护的目的。
4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4.1规范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和管理
首先,要根据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标准选购混凝土施工材料,要控制好混凝土骨料的大小,实现骨料与水泥的有效结合。要杜绝因个人私利或者是企业恶意竞争造成的材料不达标问题,要保证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水泥的品质达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其次,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对进入到现场的混凝土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并且要做好材料实际用量的统计和记录工作,要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施工用料降到最低,进而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
4.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是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混凝土施工设计人员要深入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设计。其次,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地理位置、施工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采取适合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并且要加大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一般来说,28℃是混凝土施工温度的临界点。另外,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要保证钢筋和模块之间的紧密结合,并在浇筑完成之后采取持续洒水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加强养护措施。
5 结束语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持续的开展,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为水利水电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0):142+146.
[2]刘玉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83.
[3]连新强.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56+358.
论文作者:郭素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不能够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