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国民经济如果持续协调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随之提高,国力也会随之而强大起来。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全体国民的重要任务。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培养各行业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各行各业只有都拥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国民经济才能顺利地发展起来。下面我谈谈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全面协调
国民经济包括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业内部的各行业和各类企业的全面协调。
1.农业。农业是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其生产的产品要能够供给全国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业的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当前我们国家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家通过采取对农业减免税收、对农民减负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国家甚至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的补贴,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合理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调节市场价格并设法满足粮食生产不足的地区的需要。但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还是要采取一些长期、有效、可持续的发展措施。我们国家要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走技术进步的新路子,其中的关键是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许许多多像水稻专家袁隆平式的农业科技人才。据报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政府的主持下,中国水稻所和江苏明天种业公司正式签约,由该公司出资1000万元,买断由水稻所育成的超级稻“国稻6号”的品种经营权。“国稻6号”是科研人员历时多年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超级稻,集高产、优质、高抗、广适、口感佳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在浙江试种时,百亩平均亩产达805公斤,最高田块为825公斤;2004年国家南方稻区区试中平均亩产591公斤,比对照组增产极其显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超级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他农产品也要有大的发展,实现农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赖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技术的进步,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科研机构与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2.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部门涵盖行业众多,如机械制造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纺织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工业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对生活消费用品的需要,同时,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需要。工业生产的产品,有一些产品要供给农业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车辆、烘干机、化肥农药等都是由工业生产供给农业使用的,要发展农业,必须采用这些由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农用生产资料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农业生产需要有工业生产的产品作为生产工具,农村居民的生活也需要一部分工业产品来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电视机、洗衣机、电话等,这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工业。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发展。
现代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但是面对我们国家已经取得的成绩,还应注意到,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比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落后许多,不论是在工业规模、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还是工业经济结构、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先进的现代机械设备制造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作用。
3.交通运输业。生产部门生产出的产品要经过运输业,从生产地运到销售地,运输业如果发展不够,就会有一些产品运输不出去而无法销售,从而制约生产的发展,所以运输业是和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交通运输业的任务,就是把生产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运送到目的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工业化水平比较高,但农产品生产相对较少,一些地区作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供当地消费,还要供应外地市场,这就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将需要交换的产品运送到相应的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满足各地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对这些产品的需要。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虽有较大的发展,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要,一些地区交通运输业还不够发达,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国民经济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发展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运输网络,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再受交通运输的制约。不少地方为了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已经县县、乡乡都通了公路。
4.商业。商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买卖的行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购买原材料和各种生产设备等,都要经过商业,而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要经过商业的渠道才能把商品销售出去。我国的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商业形势和过去相比变化很大。比如,商品生产的订单式销售,有些商品由购买者可直接向生产这种商品的企业去订货,企业按照订单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将产品直接运送给购买者,供需双方直接完成商品交易。当然,绝大部分消费品的销售还要经过商业的零售环节来进行。但是一些商品存在大量的供需双方,用户不可能都直接向生产者去订货,生产者也不可能去应对众多的直接用户,这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商业环节来实现商品流通。生产越发展,商业也应随之而发展。商业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如上所述,连交易支付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不仅有现金购买方式,还有信用卡结算交易,甚至一些耐用消费品还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实现购买。
5.金融业。金融是商品交换的工具,在经济发展的交换过程中,货币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国民经济运行当中,如果货币发行量不足,出现货币紧缩,就会阻碍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多,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量,就会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会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金融不只是联系着商品的买和卖,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还发挥着储蓄投资转化方面的功能,比如我们每个居民的个人储蓄,一些大的工程建设的投资,都需要金融机构来实现资金的融通。我们可以设想,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每一项大中型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投资,都需要用货币去购买物资和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如果一时没有那么多积累,则需要去向金融部门进行融资,金融业虽不直接生产产品和建设工程,但是,生产任何一种产品的企业,离开资金的投入都是绝对不可能的。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它不直接生产产品,但它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储蓄与投资转化的枢纽。
6.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全面协调,简单地说,就是生产的产品都能相互满足国民经济中生产生活的需要。上面我们讲了5个方面,但是真正生产物质产品的只是工农业两个部门。农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能满足国民经济实现再生产和全国居民生活的需要;工业生产的产品也必须既能满足工业进行再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交通运输业要能够及时把工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运输到市场和消费者手中;商业企业在购买了生产企业产品以后,也要设法把它及时销售出去,及时把购买这些商品的货币收回来,商业企业在购买各种商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种商品是否能够很快销售出去。现在有些企业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是我们在生产的时候就没有很好地考虑销售与市场需求问题。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必须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否则,这些企业只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们国家出现一些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现时有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及时销售出去,反映在经济结构上就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认真加以改进。我国的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的损失,过去有一段时间,贷给企业的钱收不回来,出现一些呆坏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金融企业在发放贷款时,必须多方考察贷款者的盈利能力、还款能力与信用状况,从而能够及时收回贷款和利息,绝不能根据某些人的面子、权力、地位去发放人情贷款。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各企业相互提供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相互提供人民生活所需的消费资料。对国民经济中产能相对过剩的商品,应适当压缩其生产,有关部门应促使一些行业和企业按照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转向市场中适销商品的生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理顺各产业各行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生产和需求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快速协调发展。
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包括各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停滞,如果发展停滞,我们就会长期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除了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协调之外,还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还是分部门来阐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的农业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种农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全国居民的需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民,粮食还不够,有时还吃不饱,即使在发达地区,农产品的品种也还不够多,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下,为了发展农业,尤其要认真保护耕地的面积,可耕种土地是发展农业最根本的生产资料。为了城市的大发展,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圈占农民的大量耕地,这是不妥当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20331_15502.htm)。截至2003年末,我国实有耕地面积12339.22万公顷(注:数据来源:农业部官方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2004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http://www.agri.gov.cn/sjzl/baipsh/WB2004.htm#6),大约18.5亿亩,按照农业部公布的耕地面积和我国13亿人口计算,人均才1.42亩。时隔7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和切实保护好耕地面积,即使因为城市扩大、修路等建设用地,也必须认真研究尽量缩小占用的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的面积,就是保证我们的农业生产,就是保护我们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科学种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求农产品的产量要有适量的增加。要使农业持续发展,就要给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要把土地耕作好。耕作土地的深度要合适,耕地的表面有一层土地是熟土,这层土地不断被施肥、被耕作,土壤的肥沃程度比较好,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深耕到熟土以下的生土层,土壤有机肥含量少,不适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在翻耕土地时不宜太深。
要把好施肥关。土地耕作后的施肥也有讲究,施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虽不像化肥那样对增产可以立见成效,但它可以蓄养地力、保持土地的疏松,在较长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品质,对土地和作物生长的作用是化肥所不可替代的。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因此,施用化肥要适量。随着年复一年单纯施用化肥,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容易出现板结,农产品品质开始下降。因此,化肥、农家肥的使用应该合理搭配,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要把好种子关、灌溉关。播种的种子要选种优良品种,优质高产的背后依赖于优良的种子,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要适时灌溉,浇灌既要使作物有充分的水分,又要节约用水。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还要消除病虫害和加强田间管理,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所必须创造的条件。
依赖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由于我国的农业耕地面积少、人口多,农业发展只能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推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这是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如前所述,我国的水稻产量已经有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改良水稻增产的措施,这些方法实施后,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我们还曾提到,又有科学家研制出了水稻的新品种“国稻6号”,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经营,可见,我国农产品依赖技术进步进行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也说明,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可行的。
研究农产品的增产问题与提高农产品品质。我国的工业生产每年需要大量的优质大豆,而且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也很大,但是亩产量却比一些发达国家要低,为了提高大豆的亩产量和质量,研究生产大豆的农业科学家,通过自我研制的途径改良一些大豆品种。“我国著名农学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中黄13’,日前取得韩国官方的受理通知书,这是我国首次向国外申请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集高产、高蛋白、适应性广、抗性较高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具有抗倒伏、抗涝、耐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亩产可达250—300公斤……在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2个大豆新品种中,‘中黄13’增产幅度位居首位。该品种还抗花叶病和霜霉病,中抗孢囊线虫和根腐病。近两年来,该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得到迅速推广”。[2]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战日趋激烈的同时,“种子大战”和“品种大战”又成了新战场,我们在积极进行品种改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更应注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要积极开拓农产品加工增值新领域,改变农业生产初级原料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少的状况。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畜牧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强农村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副产品中的秸秆、牧草、榨油酿酒后的废料等等都可用作饲料,发展规模适度的畜牧养殖业受其他自然因素的制约相对较小,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可以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数量的要求将进一步增加,对畜牧养殖业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也日渐提高,以畜牧养殖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也日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畜牧养殖业生产周期短,不仅适合农户的小规模经营,而且可以调动众多农户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从而适合在农村发展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种植、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现代综合农业转变。因此,各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也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农业发展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注重向农民普及适用的科技知识,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有些地区农民经过学习和培训,知识面增加以后,就会有自我发展的想法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去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与经营思想,实现农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
2.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日益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的工业要想拥有持续的增长空间,就必须拥有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使研究出的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时下,我国的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依赖于外国进口,进口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是可以的,但是,绝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我们的强国之计。单纯依靠引进和购买,我国的工业现代化是没有发展基础的。像我们的钢铁企业,从产量上来说已经很大了,但有些品种我们还不能生产,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所使用的特种钢板是进口的,我国生产的小汽车所使用的一些薄钢板、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自己还不能制造。随着生产的发展,核心零部件仅靠购买显然是不适宜的,这会制约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更高的产品来。我们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需要以体现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因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机械工业是制造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企业,是其他一些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现有条件下,完全由我国的科技工作者自己去研究、设计和制造某种新的机械设备,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认为现时可在引进先进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研制。方法是对引进来的整套先进机械设备,先对这些整套设备零部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拆解零部件的方式,研究这些零部件所用的金属材料、制造工艺;研究这些零部件被组装成整套机械设备的工艺过程;研究这种机械设备在被使用过程中的转动速度和效能,在运转过程中,是否曾出现过故障,如出现故障,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修改等。对从国外购买的机械设备进行研究的过程,也是我国科技工程技术人员提高科技知识和研制能力的过程,最终是要使我国科研工程人员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机械设备来。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产品更新、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不断有新技术被发明创造出来。“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3] (P279)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对其技术和产品进行反复研究、试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是会取得成功的。我们发展高新技术,现在已基本具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现在我国已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科学技术水平很高的科学理论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为了使某项科技研究能较快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可以把一些行业与企业的相关高级专业人才适度集中起来,改变分散进行研究的状况,以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或研究院所为依托,按每位专家的专长和工作需要进行分工,协同攻关,联合起来会更有利于完成待攻克的科技研究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转化,推动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不会在高新技术领域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21世纪高新技术的挑战中取得应有的成绩,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能力直接影响了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只有建立更加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运与货运运输量的扩大,交通运输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如今,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就会给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也必然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它们有各自特殊的运输方式,它们相互之间需要进行协作,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经济发展时期的人口大国,交通运输业要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运输效率,消除经济发展中的运输瓶颈。比如,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火车提速。同时要加大对交通运输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加快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能够实现近距离公路运输的便捷到达。发展现代物流,将各种运输方式摆脱孤立地从各自的系统出发思考问题的传统观念和运作方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应,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4.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同时意味着市场的繁荣。市场中不同种类的生产企业,都要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市场就不可能进行交换,企业也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经营,消费者所需的生产和生活用品也无从购买,这些都需要在市场中起着重要交换媒介作用的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在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消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的货币收入日益提高,在城市,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商业网点在城市与乡村都存在合理布局的问题,布局合理才能满足城乡居民生产和基本生活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因此,加快发展城乡范围内的商业的发展,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需要,也是扩大劳动就业的手段,为工农业产品开辟广大的农村市场提供了新空间,这既是商业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契机。
在商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一些负面的因素,在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大头奶粉”等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应该认真进行查处,不能让假冒伪劣产品有任何市场。“一些地区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仍很严重,特别是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农资等坑害群众的事件时有发生,土地市场和建筑市场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在社会上反映强烈”。[4] 因为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这必然会阻碍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国家应针对阻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同情况,制定和颁布各种法律,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必须真正负起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对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除不准进入市场外,还应没收其先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时所得收入,直至关闭其企业,重者则按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5.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媒介,是促进全社会经济的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主要杠杆。同时,金融作为资本形成、投资转化的枢纽,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金融的发展不仅对其他产业,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金融风险是与金融发展相联系而产生的,随着经济与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化。拿信贷风险及其管理来说,我们对信贷资金的使用,一定要进行严格考察。过去一个时期,金融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呆坏账,这一方面可能是错误投资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金融企业要考虑盈利问题,这就要在贷款时进行严格审查,防范和化解各类经营风险、市场风险,通过金融业的适度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持续的,其基本规律是国民经济从一个较低水平的阶段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阶段,其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各种产品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兴旺、全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家。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农业论文; 交通运输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销售行业论文; 第一产业论文; 畜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