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精神需要健康吗?_亲子成长论文

孩子的心理需求健康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孩子论文,心理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每时每刻都会表现出他们的需求,例如:

希望和家人在一起——这是安全的需求;

让大人抱一会儿——这是爱的需求;

希望和同伴一起玩——这是交往的需求;

趴在地上观察蚂蚁、蜗牛——这是他们探究的需求……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的需求是其心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机制。如果满足幼儿健康的心理需求,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的主动精神,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关知识链接: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指个体有待于满足的心理状态。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人的价值与潜能》一书中提到:人的需求被满足以后,就会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

健康的心理需求:健康的心理需求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并与其年龄发展相符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各种心理需求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不管是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还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都应该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减少不健康的心理需求。孩子健康的心理需求,不仅能促进他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可以受益终身。

孩子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爱的需求

孩子关心、喜欢小动物,能喂养小动物,会发现、了解小动物的变化;

孩子尊敬、爱戴师长,愿意亲近成人,对成人有礼貌,能主动打招呼;

孩子关心同伴,乐意帮助同伴。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需求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在关心、爱护小动物方面:

3~4岁的孩子满足于看看、摸摸小动物,关心小动物吃哪些食物;

4~5岁的孩子则想到要亲手喂养小动物;

5~6岁的孩子们就会更加关注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独立的需求

自己的事自己做;

能独立解决遇到的小困难;

做事有主见,不纠缠大人。

随着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幼儿要求独立的需求日益强烈,独立的范围也日渐扩大。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又各有侧重:

3~4岁的孩子独立的重点范围在自理能力方面;

4~5岁的孩子则侧重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

5~6岁的孩子侧重点在于独立解决与同伴间的矛盾、问题方面。

交往的需求

能愉快地和老师、同伴一起玩,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能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刚入园的3~4岁的孩子多喜欢独自玩,这说明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烈。

随着孩子的社会性逐渐发展,会越来越喜欢和同伴、老师一起玩,并表现出迫切的交往需求。

在评价孩子的交往需求时,不能忽略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3~4岁的孩子,以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愉快为评价标准。

探究的需求

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好奇好问;

在认知活动中有一定的积极性。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究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能帮助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

通过对幼儿的探究需求进行评价,您可以掌握孩子的需求动态,及时提供相应的探索信息及材料,满足他的需求。

创造的需求

在活动中有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尝试与众不同。

幼儿阶段是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赋予他们个性化的想象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对孩子创造力的观察,您可以充分挖掘出孩子的内心体验。

表现的需求

愿意用自己偏好的方式表达与表现;

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决定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如有的孩子对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没有兴趣,也不太愿意参加这些表演活动,但他对美术活动却非常感兴趣,常常通过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美好愿望。

只要您平时稍加留意,就可以及时观察到孩子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成功的需求

对自己做成功的事感到高兴、自豪;

做事失败时能继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自信的基础,成功能让幼儿获得愉悦感。但是,根据莘松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如果过分满足孩子的成功需求,可能会导致孩子盲目自大、缺乏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因此,家长应该在满足孩子成功需求的同时,提高他的抗挫能力。

测测孩子的心理需求

下面(见下页)的评价表格,您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选择相应的年龄阶段进行评价。

评价表为五级量表的形式,孩子心理需求的程度越强烈,得分越高,反之则越低,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

在完成评价后,可将评价得分进行综合统计,计算出孩子的平均得分,平均分在2分以下,说明孩子健康的心理需求较弱,平均分在4分以上,则表明孩子健康的心理需求较为强烈。

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因此,给孩子做心理需求的测试也要成为一个长期跟踪的过程,以便及时了解孩子需求的变化,并针对其薄弱环节加以引导。

家长在给孩子测试时,可采用提问测试与自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表现他的心理需求。

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客观的评价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需求的发展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关注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不都是健康的。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性的、阶段性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相对某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健康的、并无害处的,例如“对成人适度的依恋需求”、“模仿的需求”等,这些都是中性的需求。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及心理的逐渐成熟,这些需求会逐渐被克服或适度地表现出来,但是,如果这些需求表现过度,就会演化为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以致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外界环境的刺激是使孩子产生需求的客观因素,在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孩子自身也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需求,如任性,利己的需求,表现为对喜爱事物的独占;犯错时推卸责任;对成人过度依赖等。这些不健康的需求也会造成孩子人格缺陷、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等,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有时甚至会影响他的终身。

所以,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细心地观察孩子,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的各种心理需求,并仔细探究其心理需求产生的原因,加以解决和疏导。

例如,小班幼儿依恋情感比较强烈,容易产生过度依恋的现象,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感及健康的需求,您可以利用爱抚、抚摩等肢体语言向孩子表示关心;经常抱抱、亲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爱;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和其他成人多接触,引导孩子对安全的依恋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课题组成员:杨来娣、郭丽妹。张英芳、卞震坤(执笔)

标签:;  ;  ;  ;  ;  

孩子的精神需要健康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