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学习中的疑团浅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疑团论文,浅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用KMnO[,4]鉴别不饱和烃时为什么要加酸酸化?且以H[,2]SO[,4]为好?
解析 KMnO[,4]与乙烯、乙炔等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受环境的pH影响较大,能充分体现氧化能力的环境为酸性环境,鉴别物质需有明显的现象,而KMnO[,4]在不同环境中的还原产物是不相同的,酸性环境中MnO[,4][-]→Mn[2+](紫色变为近无色)这是最具明显现象的过程,所以应加酸酸化。但加入的酸具有选择性,若加入盐酸,Cl[-]将被MnO[,4][-]氧化,得到污染环境的Cl[,2],若加入HNO[,3],HNO[,3]自身的氧化性又将干扰MnO[,4][-]的氧化能力。
二、若干有机反应常用浓H[,2]SO[,4]作为反应条件之一,为什么?
解析 浓H[,2]SO[,4]在有机反应中如醇的脱水、苯的硝化、酸醇酯化等等常作为必不可少的反应条件之一,这是因为:
①浓H[,2]SO[,4]具有强酸性,许多有机反应,当反应体系中H[+]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降低,其速率很慢甚至不能进行,当反应体系中H[+]增加时,反应部位通过H[+]作用,削弱了其需断裂的共价键,从而增强反应活性。②浓H[,2]SO[,4]具有吸水性,能与反应产生的水结合成硫酸水合物,从平衡角度考虑,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③浓H[,2]SO[,4]作为酸性催化剂能减少不必要的副反应,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若用浓HCl代替浓H[,2]SO[,4],其产物不仅是乙醚,还有大量的副产物氯乙烷产生,因为Cl[-]有较强亲核性,而SO[,4][2-]无此性质。④浓H[,2]SO[,4]还具有难挥发性,在酸性条件下显示极强的稳定性,这是其他酸所无法比拟的。
三、卤代烃和醇的消去反应有什么样的规律?
解析 消去反应是卤代烃(在NaOH醇溶液条件下)分子内脱去HX分子生成不饱和烃的过程,消去时必须是与连接卤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可发生,如CH[,3]—X和(CH[,3])[,3]C—CH[,2]X则不可消去。若消去时与卤原子相邻的碳原子有多个,则应消去含H较少的碳原子上的H。
附图
主要按②式进行消去,CH[,3]—CH=CH—CH[,3]为主要产物。同样醇的脱水反应亦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具有相似的规律。
四、醇催化氧化的实质和规律是什么?
解析 醇催化氧化的实质是羟基中的氢和与羟基相连的碳上的H共同脱去,若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无H则不能被催化氧化。
附图
其规律为: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叔醇不能催化氧化。
五、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除生成苯酚,另一产物为什么是NaHCO[,3]而不是Na[,2]CO[,3]?
解析 这是因为H[,2]CO[,3]是二元弱酸,有两级电离,分别为:
附图
由数据看,苯酚的电离比H[,2]CO[,3]的第一级电离弱、比第二级电离强,则在溶液中争夺H[+]时夺H[+]能力却比HCO[,3][-]强而比CO[,3][2-]弱,因此,苯酚与NaHCO[,3]可共存,若Na[,2]CO[,3]与苯酚共存时则要发生下列反应:
附图
六、与溴水反应能生成沉淀的有机物一定是苯酚吗?
苯环上直接连有—OH为酚,由于—OH具有供电性,使苯环中与—OH处于邻对位上的H活化程度增大,很易被取代,所以溴水的加入即刻发生如下反应:
附图
若苯环上直接连有—NH[,2](即苯胺),由于—NH[,2]对苯环的作用与—OH相似,同样使其邻对位上的H活化,因而与溴水即发生如下反应:
附图
七、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为何不能过量?银氨溶液为什么要新制?
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有:
附图
在含银氨络离子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Ag(NH[,3])[,2][+]Ag[+]+2NH[,3],若氨水过量会抑制银氨络离子的电离,使溶液中的Ag[+]达不到反应所需的量,降低了反应的灵敏度,这样不利于银镜反应的发生。
银氨溶液存放较久,会产生Ag[,3]N和雷酸银等易爆物,这些物质一旦受到振荡即可发生爆炸,故需新制,且实验后应立即对废液进行处理,以防爆炸。
八、油脂与酯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酯是含氧酸和醇酯化的产物,如
相当于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酯化的产物,因此油脂属于酯的一种,酯是大范围,油脂是酯中的一个分支。
标签:氨溶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