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主题性教学模式的探索_教学理论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主题性教学模式的探索_教学理论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学模式论文,课中论文,高中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主题教学模式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主题教学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综合性的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对主题有所了解,同时获得各种知识,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中,其中的课题式教学(ProjectBased Instruction)的模式是主题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课题式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指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单元即课题,每个课题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通过搜集资料、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学习者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主题教学模式是二期课改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

二期课改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概括地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课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材的展示形式,都是以学生的当前发展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依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学理念实施会遇到各种矛盾。首先是新理念和旧传统的矛盾,其次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的矛盾。

缓解或解决上述矛盾,主题教学模式不啻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首先,主题教学模式中采用一课一主题,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教时,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得到增强,教学进度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教学模式是一定教育理念的理想模型,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使一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操作中得到反映和实现。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受到一定规范的指引和约束,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其次,主题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主题教学模式是吸收、借鉴和总结各种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改革以来,政治课涌现出一批优质的研究课,它们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受到广泛的好评。这些研究课,几乎都是一课一主题,强调多维目标,主题教学课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从教学模式角度加以总结,使研究课的经验家常化、普遍化。同时在实践中采用的问题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合作模式也是主题教学模式重要的实践基础。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设计

主题课的教学设计中主题的确定,话题的选取,问题和活动的提出,都是能否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接下来,我将结合主题教学模式的特点来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的理念。

1.确定主题

主题教学模式提出“一课一主题”,要求每节课确定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完整性(避免上断头课)、约束性(规范教学内容、进度)。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主题课更加强调单一性,不受教科书节题、框题的束缚。一课一主题,需要打破原有教材的课、节、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

主题的确定首先应该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入手,如高中三年的教材中,高一经济学,可以围绕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展开;高二政治学,围绕国家政权,民主制度,政党制度,国际关系等问题;高三哲学,几条主线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在从教材知识体系入手的同时要注意主题的理论含量,就高中学生的学习特质而言,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浅显易懂的教学主题不再适合高中政治课堂,有一定理论高度,思考深度的主题,能够更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不拘泥于现有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在遵循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若干个理论支点,把其作为教学的理论重点进行精讲,讲深讲透,把理论的深刻性、理论的穿透力以及逻辑力量充分展示出来,以理论自身的力量使学生理解、信服。

其次,要从学生实际需求来确定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主题既全面、系统、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涉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吃透理论和吃透实际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主题教学模式在“一课一主题”基础上,要求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每一节课上都有完整的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从总体上来看,政治课的三维目标的确定,要着力于帮助学生完整准确理解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使学生懂得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觉悟程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道德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2.导入话题

导入话题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话题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讲解税收时,可以先让同学们看嫦娥一号卫星的图片,然后提问同学国家科研的钱从何而来,从而顺势导入课题。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话题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因此设计导入时,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导入话题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话题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因此,话题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理解教学内容打基础。如在讲解投资理财时,可以让同学们看一下最近股市的情况,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除了购买股票以外投资理财还有哪些方法?是否所有的理财都和股票投资一样是为了财产的增值?股市的风险是否可以规避,如何规避?这样可以对投资的方法、目的、原则进行学习研究。

3.问题、活动的教学主线

问题和活动的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起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问题和活动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了解学生对以往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交叉的知识点,有的要略讲,有的可以不讲。二是要了解学生教课内容以外的一些认知能力,如2008年科索沃问题,可以结合国家的主权这一课题进行讨论,但是对于科索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学生如果不知道不清楚,则要事先进行介绍或印发相关材料,否则,课堂活动将无法达到预设效果。

其次,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在主题教学模式中,不应对于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而应设立侧重点,围绕重点和难点的环节进行讨论活动,使课堂主题明确。如在税收作用的学习中,设立的主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重点应放在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是调节经济的杠杆。突出利用好税收,稳定经济发展步伐。服务于人民。同时,对于教材的把握也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组织,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而应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再者,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教学路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如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如在消费中同学们对于名牌购买的态度问题争论不休,使课堂节奏不能按照教学设计往下进行;同样在课堂实践中也发生过问题的提出后,陷入“冷场”尴尬,也使教学无法顺利进展。要解决这些困扰教学课堂生成的问题,就会对教师在主题课的预设活动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最后,主题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使教学五要素互动整合,有机统一。构成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有五个方面:教师、学生、教科书、板书和笔记、多媒体等教具。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括传授必要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讨论,提供正确的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行为是检验课堂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板书是体现教学流程,思维逻辑的简明概括;学生笔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传统教学课堂往往会出现教师单向传授、三级提纲式的板书或者没有板书,闲置教科书,多媒体成了电子板书、老师只是主持人这样的两种倾向。主题课的设计中,各要素负担课堂教学的不同的功能,不能互相替代。

标签:;  ;  ;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主题性教学模式的探索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