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燕
【摘要】为了建设书香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上要从小抓起,再加之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在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上作出相应的努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表现在课程上,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改变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摸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203-0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从现实来看,很多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课后布置的也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摘抄作业,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流于形式,在这样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学不到更为深入的知识。
(二)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发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缺乏沟通和互动,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是沉闷的、枯燥的。除此之外,单一的教学方式,未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也就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我国教学体制改革已经得到了全面推进,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牢牢把握课堂走向,为维护课堂秩序,反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有效的指导,进而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缺陷和漏洞,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就会逐渐下降,所获得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佳。
(四)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很多小学都未能配备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选派其他科目教师来兼任这门课。这些教师虽在本专业上有所建树,但对于这门课的相关知识还是欠缺一点,因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上道德与法治时,他只能照搬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来教授学生,也就不能举出一些案例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也就很难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而影响了这门课程在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目的,包括让学生收获到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等,更要知道讲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充分发挥讲课在增强学生道德观和法治观上的作用,另外,在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时,要细化到每一课时,并在课堂上,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来推动学生对课时目标的完成。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式如果过于单一,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一定不佳,因此,教师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入案例,以代替空洞的讲解,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足,但如果将一些真实的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准确的掌握和消化相关知识。另外,案例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并且也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因此,要尽量挑选学生感兴趣且格局不会太高的案例,这样也容易在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再就是,教师所选取的道德与法治案例要尽量贴近生活且具有真实性,这样能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他们会因此对案例行为有更深的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进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的正式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便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学生信任教师后,就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老师分享,更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较为单纯,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教师就要发挥引导性作用,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用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遇到老人摔倒,到底应不应该扶?”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将学生分成两组就扶不扶的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阐述出来,最后教师再对双方观点给予点评和总结,通过此辩论教导学生在做好事的同时,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四)丰富教学内容
大多数小学生都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时,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的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特别是讲解品行与道德相关内容时,可以借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提前上网查找一些照片和视频,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不文明行为、文明行为,然后将其添加到教学PPT中,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逐步加强,相关课程教师要注意更新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维,进而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效果,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另外,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实现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6-67.
[2]俞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03):100-101.
[3]郭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06):56-57.
论文作者:郑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法治论文; 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课程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