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_政治论文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_政治论文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论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高校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

高校管理中的系统思想,就是把学校工作看成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决策系统、指挥系统、执行系统(教学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后勤系统)、反馈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从而组成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纵横交错的主体网络结构。

高校管理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具有社会系统的性质。社会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说它也是一个目的性系统。目的是出发点的归宿,高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进行的。那么,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我们的改革就是为了这个总目标来提高办学效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

1.目标要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系统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目标要素具有指向作用、推动作用、标准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的团委、学生会以及后勤等部门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所收到的良好效果足以说明这三个作用)。高校培养“四有”建设人才的目标理当而且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教育者要素: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政工、后勤工作的各个部门的所有教职工,也包括同学间的互为教育者和个体的自我教育者,具有全员性。从狭义上讲,则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和教师,他们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教育者本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否则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应该以一种“朋友、顾问、向导”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尊重感。这可以说是搞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根本立足点。

3.被教育者要素: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既是教育对象,同时又是教育效果的具体体现者,因而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被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规律是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对其它四个要素起着制约作用。

4.教育过程要素: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过程实现的,它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达到共同预定的目标进行共同活动的过程。

5.环境要素: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国内外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意识、社会习俗、社会风气、宣传工作以及家庭、亲友等因素。从狭义上讲,是指学校教育环境,包括校舍校貌、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生活设施、管理水平及校风、班风等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从横向看,“五要素”又始终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过程之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随其它的要素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又是一个动态性系统,“五要素”在动态中互相协调、制约并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以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的整体优化原则。系统的整体优化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运用。列宁曾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绝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原则,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子系统放入学校教育母系统中,考察思想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系统与教学、后勤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诸多复杂因素中找出系统的规律,从而调节好各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产生整体效应,以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是明确总体目标。明确目标是实现整体最优化的重要环节。学校各子系统,都是学校教育这个母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各子系统的具体功能不同,但总的培养目标都是一个,即培养“四有”的合格人才。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要求学校上下左右,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那种认为教学人员只负责智育、政工人员只负责德育、后勤人员只管生活的片面认识,都不利于教育总目标的实现,都是不正确的。二是树立全局观点。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整体效应必须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其关键就是从全局出发,统一布署,协调各子系统力量,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作用,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如果片面强调各子系统的功能,势必造成系统不协调,产生内耗,从而影响整个母系统的效果。三是立足本职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尽职尽责地干好本岗位工作,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最好教育,这也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特殊教育功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符合教育的示范性原则的。可以断言,一个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劣、环境条件脏乱、服务态度糟糕的学校,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完全抵消。

2.系统的动态相关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作为一个过程来展开的,因而它是一个动态系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平衡状态是相对的,不平衡状态是绝对的,整个系统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取决于“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五要素”处于协调、统一状态,那么系统则平衡,反之就不平衡。“五要素”不断变化,它们之中只要有一个要素变化,就会导致其它诸要素的变化。其中,人的变化则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而,被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变化,思想品德的变化,在“五要素”的变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者确定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而学生思想品德所发生的变化又体现了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掌握住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必须把握好“五要素”的变化发展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入学年龄的逐渐变小,独生子女的剧增,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教育者的艺术,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结构中的矛盾点,启发诱导,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个性格顽强、品德高尚的人。

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虽然是由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规律性是思想教育系统的诸要素和相关学科(马列主义学说、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公关学……)之间,以及诸要素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反映,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内在必然联系,就能把握住系统诸要素变化的规律,从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之达到最优化和程序化。

4.系统的可控性原则。系统的有序性为系统的可控性奠定了基础,只有有序的系统才是可控的系统。可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威力的可靠保证,它主要体现现代管理科学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用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来看,管理也是教育,而思想工作则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手段。教育过程本身就通过计划、执行、调节、检查、总结、反馈等管理程序来实现,教育也只有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治而不乱”的最佳效果。

系统论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政工干部由经验管理型转变为科学管理型的强大武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不限于对个体先进经验描述性的总结,而是力求从无数个个体成功的经验中,总结出共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把这些个体最优的经验,由经验认识水平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最优化和程序化的原理,这样,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依据这些科学原理,有把握地进行工作,从而改变那种传统的、单凭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经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使思想政治工作获得高效率。

标签:;  ;  ;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