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明昌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马家塄小学 744402
说起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很多人都会说:要把握好课堂40分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的,好的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呢?今天,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情感和人生境界的提升、语文素养的积淀等等,来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不能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不着边际的一问一答和喧闹嬉笑中流失,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将最基本的东西丢掉。对教材,无论是课前的“导读提示”还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我在设计《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在对闰土和“我”这两个人物的分析,让学生学习用默读、跳读、精读和勾画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内容,就是想培养学生解决学习一些内容较长文章的能力。
二、把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关
1.精心设计开场白。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开场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伊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2.巧选切入点,出奇制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堂课就是一幕剧,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所以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巧妙地选择切入点,力争出奇制胜,是上好一节课的又一关键环节。恰当的切入点像投石激浪,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炬,激发他们的求知动机,突出课堂的重难点,带动整节课。
三、立足文本,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手脚放开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不可取的。虽然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权威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法、质疑法、猜测法、讨论法等)。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四、充分利用广阔的课堂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杂志、电影(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甚至连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学生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教师,除了把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使用以外,教学挂图、工具书、朗读磁带等也不可忽视。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视)、网络等了解社会,顺应时代潮流,要让学生能融入社会,培养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和亲近大自然,积极挖掘、利用蕴含在其中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论文作者:尚明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文本论文; 资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