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招商局的多元化战略_招商局论文

早期招商局的多元化战略_招商局论文

早期招商局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招商局论文,经营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规模涌入我国,外资轮运企业也在中国相继创办起来,并不断扩张,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业。他们不但打开了上海以北的沿海贸易,而且把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变成了他们任意驰骋的商船通道。英国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美国的琼记及旗昌洋行都先后在上海建立起轮船公司,控制了长江及我国沿海的航运业务。

当时各国侵略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渠道即为商船运输。其中贩运鸦片、走私偷税、拐卖人口等罪恶行径无所不用其极,这些外国轮船公司获取了惊人的暴利,无论是他们的船舶进出口数量还是运输利润,都成倍地直线上升。

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创办于1862年,资本额100万两,利润率逐年上扬,1867年一年净利高达80多万两,从1868年到1870年,每年净利均在70万两以上。①怡和洋行在大规模贩运鸦片的罪恶勾当中,仅营业额每年就高达700万两,其利润之丰不难想见。

在外国轮船业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木帆船航运业立见凋敝,迅速地走向穷途末路,大量船主被迫抛弃旧业另谋生途,上海港口“有成千上万的帆船闲置在黄浦江上,闲置得快要烂掉了”②,这种景象在沿长江及沿海其他港口也屡见不鲜。

受到严重打击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木帆船航运业,当时清廷大宗传统贸易——由东北、山东经上海转至东南各省的豆石运输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漕粮运输,也均受到严重威胁,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各洋商轮船公司久已顗觎此项庞大业务,他们一手掀起了激烈的竞争风浪。在把中国旧式航运业推向毁灭绝境的同时,却也激发起中国的一些官吏、商人及有识之士,开始了购买或租赁洋船的设想,有的已付诸行动。

当时洋务派骨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向朝廷奏呈申办轮船招商局,他说明创办此局“冀为中士开此风气,渐收利权,……以为华商保护”。③此后又一再上奏折申明设立此局“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并“略分洋商之利”,“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所尽”,④显然是以富国便商,回收利权为目标。得到皇帝批准后,于1873年1月17日(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正式开局,局址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从此,我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正式诞生,标志着中国航运业从此跨入了机动船时代。

招商局创建之初,采取官督商办的组织形式,即“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⑤经营方针仅限于“分运官粮,兼揽客货”,营运船只只有5艘,2000多吨,规模不大,受益也不多。但是经过几年草创期之后,逐步开展和扩大了航运业务,很快打开局面,在上海设总局,在天津、烟台、厦门、广州、香港、汉口等地设立分局,还扩展到海外,日本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槟榔屿、安南、吕宋等地也设立了分局。招商局船只活跃在我国沿海、长江直至亚洲太平洋地区,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对中国江海运输的控制和垄断,短短十年光景,1883年招商局船只增至23艘,30000多吨,累计利润高达二百多万两,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招商局历史上发展最快、经营最成功的黄金时期。

1873-1884年这十年为招商局的早期,它不仅发展了自身的航运业务,而且起龙头作用,开展多元化经营,向其他相关经济部门扩大投资,并创办了一批大型工交企业,相辅相成,提高了该局的经济实力,也发展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其他近代企业。早期招商局兴办或投资的企业包括:

1.保险公司

招商局创建之初,轮船均向洋商投保,费用昂贵,还要受制于洋人,常遭掣肘。如江船永宁号,因为用华人为船主,各外国保险公司均拒予保险。⑦1875年11月招商局设立仁和水险行及济和火险行,后两行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专营招商局轮船装货保险事业。此后,除了在经济上可免受洋商保险公司敲诈盘剥外,还充实了自身的经济力量,积累了巨额保险基金,也提高了本局的竞争意识,并为扩大其他各项投资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2.码头栈房

招商局初建时,只有天津紫竹林和上海浦东两处码头栈房,主要用于储运漕米。以后由于转口货增多,码头栈房不敷使用,招商局除迅速扩充以上两处外,又逐年营造添置了不少码头栈房。据统计,十年间共建置牛庄、烟台、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汕头、宁波、镇江、九江、汉口,以及日本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槟榔屿、安南、吕宋等19处,连前共为21处,各处均设立仁济和保险公司,担保商货,方便商旅,每年租税不下10余万两。⑧为本局航运提供了方便的服务,也增添不少房地产业,加强了该局经济力量。

3.兴建同茂铁厂

随着招商局业务的扩展,运输能力增强,船舶数量日益增多,修葺船舶必不可少,建局初期均为委托外商船厂代修,费用高,服务差,诸多不利。1874年招商局筹款在上海虹口自设同茂铁厂,另一方面自我服务,无论费用、修葺期限、质量等都便于掌握,一方面也为日后中国人自造船舶培养和储备了技术力量,可称目光远大。

4.投资煤矿

煤是轮船航运的动力来源,李鸿章曾向皇帝启奏:“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诚能遴派妥员,招觅商人,购买机器,开采价值,必视洋煤轻减,通商各口,皆可就近广为运售,而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若“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⑨他认为开采煤矿一能为航运业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动力燃料,二可为国家大开利源,三又把洋煤排挤出去,收回利权,是从经济和政治上一举三得的“举国大利”之事。

1877年清政府在安徽贵池设立煤矿局,试用洋法开采,招商局诸多领导人纷纷投资该矿,并“送试办章程”,从资金和管理上予以大力支持。

1882年招商局向安徽送荆门矿务局投资6万余两。同年又向开平煤矿投资21万两,促进了开平矿生产力的提高,第二年该矿日产量超过600吨,保证了北洋舰队和部分洋务派官办工业用燃料,也成为招商局燃料的坚实后盾。

此外,招商局对淄川、磁州煤矿都有部分投资,并为其提供工矿章程,以利经营管理,既支持了新建煤矿的发展,也为招商局轮船筹备了充足、廉价、便利的燃料。

5.对外商贸公司

李鸿章曾在奏折中分析:“窃维西洋富强之策,商务与船政互相表里……整顿通商,尤为急务”,他认为“四出通商,以为利国利民之本”,⑩洋人视中国为一大利源,纷至沓来,而中国却足不出户,任凭洋人驰骋,极为失策。他建议走出国门,到外国去直接进行商贸活动。1881年李鸿章接受船政大臣黎兆棠的意见,筹办宏远外贸公司,与航运业相互配合开拓外贸业务,但由于巨资难筹,终于未能付诸实践。

同年顺德黎召民在上海及香港集资15万英镑,由招商局船承运有关人员,携带股份资金赴英国伦敦,创办肇兴公司。在买卖货物上受到招商局领导人的支持,如郑观应曾“助资若干”,还“自办宁州茶五百箱往销售”,(11)但在英国商人的倾轧排挤下,不到三年亏本过半,终于被迫停办。

6.关栈及揽载行

1887年12月20日上海海关发出通告,自次年1月1日起,凡外国进口货物存于关栈暂缓付税者,必须存于中国政府核准的关栈。招商局上海虹口中栈、北栈即为政府正式核准的关栈,该局持有关栈垄断权,不允许外商设栈分利,以免利权旁落。后又经招商局禀请,所有进口火油也归招商局栈房存放,不准外国商栈插手,表现了对招商局的格外关照。以上决定虽遭上海大多数外国贸易公司的激烈反对,甚至严辞抗议,清政府总算顶住了压力,为保护本国商人利益做了一件得体的事。

招商局建局初期,不少洋行在中国设立揽载行,与中国航运业竞争客货。为与之抗衡,招商局在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分设揽载行七、八处,大力揽求客货生意,在竞争中毫不示弱,几年之间揽载货运收费达40余万两,揽载搭客约万人之多,对促进招商局业务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具体经营者营私舞弊,各行亏损日重,招商局不得已于1884年将其全部关闭。

7.纺织与缫丝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于19世纪80年代,是我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企业,也是在李鸿章倡导下开办的近代洋务企业。1891年李鸿章命招商局在备记项下提银10万两,附入织布局股份,掣票分给各股商收执,(12)1894年该局失火,第二年李鸿章仍就织布局原址设立华盛机器纺织总厂,另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地招集华商认添新股,并分设10厂,所有老股作二成抵华盛新股。但附商股者不甚踊跃,又从招商局所属仁济和拨搭32万两资金支持开办。(13)

烟台缫丝局创办于1882年,是采用近代技术加工野蚕丝的小型中外商合资企业,其中外商资本占40%,华商占60%,该局的认股工作也得到招商局的大力支持,不少领导成员都持有丝局股份,该局在上海的有关财会业务等也完全由招商局代理,两局间人事及财务交往频繁。

招商局作为一家大型近代企业,其早期在多元化经营方针指引下,不仅创办了一批与轮船航运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而且多方投资,加强或支持了其他新型近代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从内外两方面扩展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对中国近代工交企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贡献,其成功的经验及重大意义可简单归纳为以下五点:

1.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招商局的主要业务范围是轮船航运业,这在当时属于新兴事业,向前看需要工商业的普遍繁荣,才可能有客货运载的大量需求;向后看需提供充足的燃料、方便的维修保养等一系列自身服务,才可能提高营利能力及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如果缺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规划,很难想象招商局会“一花独放”。

2.起龙头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招商局早期正处于我国开始寻求救国之道的时代,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要求振兴民族工商业,收回被洋人掠夺侵占的利权。招商局为适应主业需要,创建和带动起一批全新的企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波及效应相当大,带动了煤矿业、铁矿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邮电业、纺织业、外贸等一系列近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20世纪初我国一批新式工商业的诞生,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3.保护利权,不受洋人挟持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不允许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招商局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调动外界一切有利因素,掌握住资源及市场优势,保持了经营的独立性,在与洋商的竞争抗衡中,打破了洋商公司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保卫住中国利权,也显示了中国人抵制外侮的爱国热忱。

4.集股投资,加速资金集聚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曾概括当时创办近代企业的集资规律:“先筹官款垫支开办,……然后招集商股,……付之商人经理,则事可速举,资必易集”,(14)洋务派创办招商局即以此精神为本,招商局在其多元化经营中,也采用了相同办法,他们以股份制方式,把商人资本引入近代产业部门,从而集中起民间闲散资金,投入于发展社会化大企业中,加速了资金的集聚,既解决了政府资力不足的困难,又摆脱了洋人资本的控制和侵夺,还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条创办大型工交企业的新路,其率先和示范作用不可低估。

5.各局各业间互济互利

招商局多元化的经营涉及广泛的工交企业,多方面的经济合作必然给各方面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增强各方的经济实力,包括生产与经营上互利互补,资金互济,从而也分散或降低了风险,显示了开展多边合作的优越性。

但是,在肯定多元化经营的积极作用与重大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明显的欠缺或局限性。首先是战线过长的困难,招商局承受着来自各方面、多行业的竞争对手(包括洋商)的压力,经受多种挫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其次是分散了资金的使用,牵制和削弱了本局的经济力量。再次,它刺激了中国第一代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产生,招商局诸多领导成员凭借权势,随心所欲地跨行业投资,局产成了他们依仗的后盾,为他们私人大发其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官僚买办资本迅速聚积,促进了中国第一代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迅速形成。

注释:

①刘广京:《英美在华轮运势力的竞争》,第101-105页。

②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下册,第1269页。

③《论试办轮船招商局》,《李文忠公全书》第1卷,第40页。

④《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20卷,第32页。

⑤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27卷。

⑥参见《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

⑦郑观应:《增订盛世危言新编》第3卷,《商船》(上),第30页。

⑧《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091页。

⑨《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19卷,第44页。

⑩《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41卷,第26页。

(11)郑观应:《盛世危言》卷3,商务印书馆版,第15页。

(12)《交通史·航政篇》第1册,第10页。

(13)《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28卷,第10页。

(14)1879年交通部提出24字方针前加“以航运为中心”6个字,遂改成30字方针。

标签:;  ;  ;  ;  

早期招商局的多元化战略_招商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