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学 课前预习 有效性 课前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讲解课时的减少,部分学生会对数学课堂充满困惑与迷茫,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理清学习的思路,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重拾学习的信心。我校开展的“四步八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前预习和课前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预习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评价等,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出现了“伪预习”现象。教师在课堂当中持之以恒的坚持预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可以有效杜绝“伪预习”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交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整个课堂当中,学生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投入到有效的学习当中。
1、预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难点,构建知识结构,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2、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渐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而预习就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3、预习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重点,精简课堂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节省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做到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充分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二、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
(一)、细化预习的内容、明确预习的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所以预习的内容要少、难易要适中,以解决课堂重难点为主,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要做到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切不可笼统的制定预习的范围和页数,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九章9.2一元一次不等式,我就设计预习作业如下:
1、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其中元和次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等号两边是什么式子?
2、观察下列各式,指出他们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点,能否根据他们的共同点给起个名字?(1)x-7>26 (2)-4x>3 (3)3x<2x+1
通过以上预习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同时也通过类比的方法,找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指导预习的方法,保证预习作业多样性。初中数学教材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课前预习的方式要用多样性,切不可过于单一。形式多样的预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多方位的感官体验,以达到更好的获取知识的目的。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有序数对,我就设计了如下的课前预习作业:1、你看过电影吗?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2、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3、根据你找到的方法,试着确定一下,你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预习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我就设计了需小组合作完成的预习作业。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确定了小组长,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如下任务:1、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全班同学对美术、声乐、舞蹈、足球的喜爱程度。2、将收集到的数据用表格(人数统计表)进行整理3、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来描述表格中的数据。
三、检测预习的效果
要想让预习真正有效,而且做到持之以恒,检测环节的落实更为重要。初中学生的自觉性、约束力不够强,如果不及时检测或检测内容与预习内容是两张皮,教师就无法把握学生预习的程度。预习好的学生因缺乏检测,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缺乏预习热情,而缺乏主动预习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督促和鼓励而放弃预习。久而久之,预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针对预习要求,及时的一一落实反馈,而且要进行精心设计、形式多样。
1、课堂提问检测。提问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针对预习作业,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既能有效反馈预习的效果,也能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课前3分钟检测。根据预习要求,设计相应的检测题,做到有梯度,难易适中,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检测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3、分组检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成学习兴趣小组。检测时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共同解决检测题目。对各个小组的检测完成情况,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实现生帮生、生教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先学后教”的预习模式,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魏荣欣. 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c].教育教学论法 , 2010(1)
论文作者:贺舒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课前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作业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