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棉花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发生论文,烂铃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烂铃是棉花结铃期到吐絮阶段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棉区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烂铃率10%~20%,阴雨连绵的年份烂铃率30%以上,甚至更高。如2003年,棉花烂铃病大暴发,有些地区发病株率达到100%,烂铃率50%以上,而且出现了少见的顶部3个果枝棉铃被侵染的现象。棉花烂铃主要由棉铃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等10多种病原菌引起。棉铃疫病是河北省棉花烂铃最主要的病原,发病率95%~98%。 1 病害发生时间 河北省棉花田间烂铃最早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雨水较多年份,9月份仍发病严重。8~9月份降雨早,发病早;雨季长铃病加重,如遇大雨连绵,3d后则烂铃大发生。 2 烂铃症状和危害 棉花烂铃首先在棉铃基部或铃缝处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无明显界限,病斑扩展极快,3~5d整个铃壳腐烂,并常感染多种弱寄生菌,生出白、黄、粉红、灰褐、黑各种粉状物。棉花烂铃主要为伏前老棉铃,对棉花产量、品质影响极大。调查发现,棉花烂铃75%发生在棉株下部的3个果枝,85%以上发生在下部4个果枝以内;腐烂的棉铃中65%完全无收成,20%形成僵瓣花,只有15%左右的后期轻烂铃可收到籽棉。与不烂铃比较,铃重减轻2.4 g,绒长减短8.4mm,衣分降低9.8%,减产11.8%,减收16.2%。 3 烂铃原因 棉花烂铃病疫菌通过风雨、虫害及农事操作等传播侵染棉铃,而且连阴雨天气造成棉田高湿环境,以及高密度种植造成棉田荫蔽等,加速致病菌的发生、繁殖和蔓延。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疫菌侵染。棉花烂铃病疫菌在病株残体及种子上越冬,春季侵染杂草和棉苗,并在出苗前后的病籽、病苗上产生孢子,借灌溉、雨水等因素在土壤中传播,雨后在棉田整枝的落叶上大量繁殖菌源,给铃期发病创造条件,棉花病铃又形成大量的越冬菌源。15℃~30℃时疫菌对棉苗、棉叶、棉铃均能侵染,如此循环不已。调查显示,老棉田比新棉田病株率高4倍,烂铃率高6倍。 气候条件。连续秋雨和低温寡照,导致土壤和空气湿度饱和,是棉花烂铃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病虫危害。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形成的蛀孔,能为病菌的侵入创造适宜条件,加重棉花烂铃。据调查,棉铃虫危害重的棉田烂铃率27.4%,危害轻的田块12.9%左右。棉铃疫病、炭疽病、角斑病可直接侵染健全棉铃,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等,只能通过伤口、虫伤病斑或铃壳裂缝侵入引起烂铃。 施肥过多。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棉田通风透光不良使棉田郁闭,都利于病菌繁殖滋生,加之棉田郁闭铃壳变厚,开裂缓慢,吐絮不畅,易烂铃。打顶、整枝、摘叶不及时,行间荫蔽光照少,湿度大,加重下部棉铃霉烂。 品种发育早。较早熟棉花品种棉株发育早,下部成铃多,蕾铃距离地面较近,易被病菌侵染,引起烂铃。 4 防治措施 温水浸种。试验证明,疫菌在55℃条件下5min即死亡。用55℃~60℃温水浸种30 min后播种,能杀灭种子所带疫菌,对烂铃有较好预防效果。 选用抗病品种。棉花类型不同对铃病抗性不同。一般海岛棉病轻,陆地棉病重,早熟品种病重,而且同一类型棉种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亦不同。株型通透,叶片较小,果枝不重叠,并能错开的品种,在遇上多雨潮湿气候时,由于棉田的通风透光性好,可有效降低棉田湿度,减少铃病发生;生殖生长较晚的中晚熟棉花品种,伏前桃及早伏挑少,亦可减少烂铃。冀863、冀棉151叶片较小,株型通透,是较好的耐烂铃品种。 清除烂铃壳。棉铃腐烂组织存有大量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5年以上,如果烂铃大量落在棉田中逐年积累,即成为感病来源。在拔棉柴前,把全部烂铃壳从棉田清除,可起到推迟和防病效果。 选用盐碱地和黏土地种植。盐碱地、黏土地前期地温回升慢,温度低,棉苗生长缓,推迟结铃期,减少伏前桃和早伏桃,烂铃减少。 宽行稀植,合理密植。合理密植,适当稀植,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棉田郁闭,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可减少烂铃的发生。通常掌握肥水棉田稀植、旱薄棉田密植的原则。 适期播种。依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合理确定播种期。通过适期播种使棉铃盛期与雨季错开,使棉铃在形成过程中不具备发病的生态环境,避过棉铃发病的敏感时期。通常棉花早播发病早、损失重。如邯郸育苗移栽棉花,平均单株烂铃8.0个,常规直播烂铃2.6个。 间作套种。实践证明,3~4行棉花与2~3行矮株作物间作可减少棉花烂铃。棉花与甘薯、芸豆、土豆间作,烂铃率分别为16.2%、6.9%、11.3%,单作棉田烂铃19.3%~21.4%。另外,棉花也可与小麦、西瓜、甜瓜等间作套种。 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排水降湿,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既可防止棉株生长过旺,又可提高棉株抗病力。通常低洼地块烂铃重;灌水次数多、灌水量大的烂铃重;成铃期灌水比早期灌水烂铃重。试验结果,邯郸排水区烂铃0.5%,不排水区2.2%;石家庄排水区烂铃16.6%,不排水区30.5%。 及时整枝。及时剪空枝、摘老叶、抹赘芽、去边心,减轻田间郁闭程度,改善田间通透性,使棉株正常发育,减少烂铃。成安县漳河店毗邻棉田,前期管理条件一致,整枝不及时的棉田烂铃12.4%,整枝及时、细致的棉田烂铃4.8%。 及时除虫灭病。蕾铃期是病、虫盛发时期,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交叉发生,及时防治,可减少棉株由病、虫害损伤造成的烂铃。 全程化控。为防止蕾期棉叶过大,初花期棉株徒长,盛花期赘芽滋生,通常采用缩节胺控制,每亩用量分别为0.5~0.8g、2.0~2.5g、3.0~4.0g。 培根扶理,减少倒伏。大风暴雨往往造成棉株倒伏,引起严重烂铃。及时在风雨前培土,风雨后扶理,可显著增强地上部分固定和支撑能力,抗风防倒防烂铃。培土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便于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棉株倒伏时及时推株并垄,使棉铃脱离地面,减少烂铃。 抢摘黄桃和烂铃。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根据烂铃发生趋势,及时对40d以上皮色变黄的老铃摘收剥晒,同时抢摘病铃、虫蛀铃带出棉田剥晒,并将棉壳销毁,减少病害蔓延。 去除早蕾,减少下部蕾铃。抗虫棉早期成铃多,蕾铃离地面近,易被各种铃病菌侵染,适当通过去早蕾把花期调整到7月10日以后,在最佳有效结铃期,多结伏挑和早秋桃,可有效控制烂铃。 喷施药剂和叶面肥。8~9月份,棉田有0.1%的棉株发生烂铃时,使用1:1:200的波尔多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的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保护1~2次。药液细致、均匀、周到地喷在棉株中、下部棉铃上;对旺长并出现烂铃迹象的棉田可加入2%过磷酸钙浸出液和1%~2%氯化钾水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液,有脱肥现象的棉田可在50 kg磷、钾肥液中再加入0.75~1.0 kg尿素。 塑料薄膜覆盖棉田行间。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发病初期防治效果70%以上,中后期防治效果34.0%~54.9%。 联系电话:0311-87652160标签:棉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