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 山东济南 250062
摘要:目的 探究持续负压吸引在器官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护理中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6.1~2016.10收入80例气管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进行负压吸引,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卧床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负压吸引;气管切开;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基本的临床救援技术,常常通过放置金属气管导管及时有效地缓解喉部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症状。同时能够避免呼吸困难引起窒息以及猝死等并发症发生。逐渐应用于因分泌物滞留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中各种危重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气管切开术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增加了后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当呼吸道气管出现暴露时,临床患者感染风险会增加,引起气道分泌物量增加,最终导致堵塞。在临床呼吸道并发症的过程中,会影响病人的治疗,甚至会对病人生命造成生命威胁。有研究表明,对该类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能解除患者痰液阻塞状况,同时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2]。本文探讨持续负压吸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6.1~2016.10收入80例气管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本次试验所有患者经过我院专业医师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原发疾病;所有患者切管切开前无肺部感染症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一般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9~73岁,平均(42.6±3.1)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4岁,平均(43.8±2.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气管切开治疗,所有患者伤口敷料均使用无菌纱布。2次/ d,当敷料的位置被分泌物渗入1/2敷料或痰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后进行常规护理,在切口周围消毒,消毒过程中采取0.5%碘伏。若患者纱布侵湿或痰液增多时,及时更换被感染的敷料和湿敷料,气管切开套管松紧度适宜,保持一根手指的空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气管切开,并将无菌吸引管连接到窦下中心以持续吸引负压。间歇性地放出引流管,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和吸引管。操作要点:定期消毒患者周围的皮肤,并在气管切口通道的下缘留置无菌吸引管。当与吸管前端的距离为5〜10 cm时,吸痰管应用医用胶带固定。吸痰管前部的侧孔不应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固定于患者皮肤的位置。使用0.9%氯化钠或无菌水与吸痰管连接。使用无菌纱布保护患者的伤口,并根据分泌量和粘度来调整负压,并根据分泌物量以及粘稠程度相应调节负压大小,调节过程中负压应不超过0.02MPa。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肺炎、气道出血、痰痂、呼吸道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40,例)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重症疾病,主要应用于喉梗阻,其次为喉部肿瘤、炎症等,能及时、有效、快速解除患者喉部梗阻现象,并及时恢复患者呼吸状态[3]。同时,气管切开术对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是作为昏迷,颅内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是理想治疗措施。通过切开支气管,可以避免呼吸道死腔,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状况和换气功能,缓解呼吸道阻塞状况,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机。该类患者实行管切和机械通气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因窒息引起死亡,对提高整体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4]。
本文研究表明,对临床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对照组比较,P<0.05。对临床上喉头梗阻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过程中,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可以及时干预并清除高气道分泌物。确保及时、迅速和彻底地清理分泌物,降低气道痉挛、呼吸道出血等疾病发生率。同时,该类操作与气道湿化同时进行,能达到清除分泌物、湿化气道作用,最终降低逆行感染。在邬超群,罗沛佑,金成梅等[5]研究中,证实气管切开术患者持续负压吸引,可以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并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永彪,马艳丽.持续负压吸引在气管切开术后高气道分泌物卧床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16-1017.
[2]魏文学,李凯,连鸿凯等.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59-62.
[3]朱文峰,徐亮,任斌等.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01-3703.
[4]王瑶,吴海珍.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213-214.
[5]邬超群,罗沛佑,金成梅等.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0):3372-3373.
论文作者:燕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分泌物论文; 负压论文; 气道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