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作为河北美术学院的英语口语课程建设组,在探讨大学英语的教学方面,我们负责方向为英语口语课程建设,将自己的课程建设定位为“1+2+3”行动,随着建设课程的推进和改良,有很多收获,本文拟将近一年来的经验总结成文,以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进行方法上的探究和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口语课程;“1+2+3”实践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口语和听说方向的改革先行者,我们一直将自己的口语课程建设定位为“1+2+3行动”。即:一个宗旨:实践实用。两个课堂:教室内,教室外。三个层次:单词-句子-意群。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实用为第一位,那些号称要通过语言了解文化、提升所谓人文素养的高大上的口号和宣传,我们认为是一种虚伪和自大。不但非英语专业如此,即使在国内外国语学院专业学习英语的学生,我们也不认为所有的都能达到所谓通过语言了解异国文化的宣称。所以我们不求高大上,只要实效。我们的定位就是“实用”。让学生能开口交流开口说话。以下是对我们前期进行的一些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列举如下,以便让同行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我们的思路以及行动方法。以期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活动,对我国艺术学院英语教育方向的探索。
一、大学英语改革理念的形成
新时代、新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注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发展,那就是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新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应用性教学的发展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原则。大学英语的所有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考核体系、实习实践活动的安排均应以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内容应涵盖语言应用技能、人文素质、跨文化交际、专业知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用性、多元化发展的课程体系。
2.大学英语教学与各专业教学有效结合的原则。“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一直以来是比较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各类院校都有过相关的尝试。以英语作为了解专业的工具,强化英语在实际工作情景中的应用是此模式的初衷。然而,师资问题是我们广泛面临的困难。大学英语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因此,要实现大学英语“语言+专业”的模式,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一定是基础阶段英语知识和高级阶段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内容便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都不再有固定的局限,如何结合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面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批判性思维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所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 专业定位的改革。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首先明确大学英语的定位,即: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传授其自主学习的途径、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场环境中能够灵活使用英语,包括口头交际、书面写作和专业研究等;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
2. 教学模式的改革,即网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有利支撑,各方面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时间和空间条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双方优势。网络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来确定,且每学期更新。从而使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学生可以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学习、反复练习、群组讨论、录制作品等。网络学习要求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来完成学习,不占用周内排课时间,便可以适度解决各专业计划将部分专业课程前置在第一、二学期的问题。
3. 同时,提高实验室及设备的使用率。这样的学习模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对网络学习的有效评估和拓展。第一学年网络和课堂教学主要侧重学生的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例如: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等模块。第二学年则侧重学生的专业及个性化需求,包括跨国文化、专业英语(ESP)、等级考试等模块。课堂教学这个环节要包括检查网络学习内容,盘活知识要点,操练学习方法,设计情景任务,评价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可以是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命题演讲、学生展示、应用文写作等方式检查学生在线的学习效果,并对其不足做出指导。两个环节如何有效结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要点。首先线上、线下学习内容要一致。同时软件技术支撑要保证教师能随时查看进度、布置作业、测试,成绩反馈等。其次教师过程性考核机制要完善。例如:网络测试一周一次,课堂测试反馈一个月一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一定要有学生课后的实践环节来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对教学的重要补充。
三、课程组具体实践情况。
在2015-16年第二学期,我们进行了考察活动4次,并且确定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计划。在2016年3月份实施了教改并取得初步进展,虽有不足,但比起之前的英语教与学,学生评价正面居多。课程负责人刘山峰、主讲教师王亚琼共2次校级观摩课、教学研究活动有记录的18次,教研活动记录详实,体现具体的教学安排或改进措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在2015年11月份,课程组刘山峰老师 获得 全国“世纪之星”第十六界外语演讲大赛教师组 三等奖。学生王莹莹、蔡文分别获得全国“世纪之星”第十六界外语演讲大赛学生组三等奖,这些是我们辛苦培育的结果。另外2016年4月份,又有7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我们的课题组论文《文化光环下的习语翻译》获得国家出版总署《速读》杂志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2017年4月和11月,本文作者去石家庄参加课外培训,对于英语翻译问题做了深入学习研究,并写成约4万字的翻译实践体验报告。我们负责参加学校毕业典礼外宾接待口语翻译活动、与法国新闻社外宾进行口语文化交流。在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上,指导思想明确,能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教学大纲的修订要符合该课程的实际发展需求,迎合社会人才需求,内容应尽可能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大纲修订,体现大纲修订前、后变化,并有修订、变化、结果分析,分析详细,深入。教学内容设计能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按照课程实际,建立了11个qq群及微信群,随时发布信息,并且自己录音发上平台,配合互动、辅导、答疑等各教学环节。
在课题组的资料库建立上,我们课程组自己出资,购置了近1000册相关图书作为课程建设的资料库。从中摘选精品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且从多种媒体渠道选材, 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开阔思路,推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配备了丰富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能及时更新、充实,满足教学需要;
我们每月至少听课两次,并认真做好了听课记录;我们还进行了校内外讲座4次。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不但带去了知识,还宣传了学校,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在即将进行的学校汇演中,以口语为底色的英语情景剧将是一个亮点。
四、对于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
1. 中国英语教育理念存在英本主义的误区,我们英语教育的理念有问题,教学目标、现行教材等也有问题,接触语言的频度、教辅资料、民营辅导学校、测试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理念的问题是什么呢?目前英语教育存在着国际上称之为英本主义的误区。英本主义要求在英语学习中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问路、看病、点菜等这些与人际交往有关系的话题。按照英本主义追求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以英美人的行为举止作为参照,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模仿英语国家人的行为举止。这种理念是英语教育的一个误区,对交际教育思想的理解偏差使得教材内容出现问题。
我们这么多年都在实行所谓交际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是为了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往,这个理解有很大的问题。以真实性为例,我曾到一个农村去,教材上要求学生写的周末活动是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到业余辅导班去学跆拳道、到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等,要设计这样所谓的真实性的活动。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周末是下河捞鱼、上山挖竹笋等,这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所以这样一种教材的内容,这样一种教学目标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对大多数城市孩子来说也面临相似的问题,我最近到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那里的经济可以跟上海和北京相比,但是那些孩子仍然感觉到教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什么?因为教材中很少有外国人想谈论的话题,学生学到的语言在与外国人真正交流时很少能用得上。我深感这些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我们联系我们艺术院校的实际,组建了资料库,学习艺术类的一些英语,比如《世界博物馆》的中英文版。
2. 英语考试导向存在问题
现在的考试、教辅图书、培训学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让学生写一个野营计划,但多少学生能真正有机会用英语谈论野营的问题呢?再比如说,现在的考试往往考一些人为制造出来的区别,其中有些甚至连英美人都不知道怎么区别。比如说twice和two times的区别;比如说大写的“可乐”可以加S,还是小写的“可乐”可以加S。——这样学习英语什么时候能学好呢!
针对现在对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解偏差,我们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在70、80年代刚刚流行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观点,即所谓的真实性、所谓的语言功能并不一定是要仿照英美国家的生活环境和了解他们的习俗,而要作为学科,也就是subject-oriented approach(学科教学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引起当时世界外语教学界的重视,现在这种问题显现了出来。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很多教学内容让农村的孩子觉得很困难,让城市的孩子学了之后觉得没有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如国际教育权威Widdowson所认为,外语教学可以和学校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联系起学生的生活经历,这就是真正的交际,这就是真正的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不是作为一种习惯用法来学习。
学生真实的世界就是他们的学校,就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学校里学生学习艺术这些根据孩子的经验来设计的课程,同时外语与这些学科建立起联系,那么也就和外部的世界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认为学校的外语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进行学科的实战教学。
五、对于英语教育的理论反思。
虽然“双语教育”、“实用型英语”等概念早已广为流传和普遍使用,但是“到底学什么英语”问题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层出不穷的网上课堂等学习形式不断成为吸引眼球的话题,但是在这些事件中真正需要严肃探讨的学习方法与内容问题却一直难以成为学界持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除了人们常常对互联网媒体与学术的关系所持有的简单化思维等原因之外,造成这种状况的问题症结在于:一方面是信息时代所涉及的英语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即便意识到这些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比较容易被人们在思维与语义中已经固化、实际上却是模糊不定的、所谓的“敏感性”而消除了对于英语与教学思考与探索的勇气;另一方面,由于在这些教育问题中所必然包含的固有思维形态、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以及技术性知识的准确运用等都超出了前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育传统及知识准备,而在诸如网络与教育等问题上能兼有深刻的学理分析与敏锐的现实感其实是一种相当高的思维与学术要求。作为英语教育研究的从业人员,我不但从边缘视角提出一些教育随想——还关注着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深深地受惠于网络知识时代的所有知识人的教育从业者的责任。
目前学科教育的弱点则在于课时少、合格教师少、接触语言的频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在现在中国的情况下,用英语来学其他的学科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现实难题的出路。表面上看起来两种语言是像海上的冰山一样,是两个不同的山头,但是实际上在水下,它们的概念是一样的。对照到英语当中,比如说“诚实”,在英语中和汉语中的概念是相同的。所以有了母语的这些概念,那么他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只不过是变换一种语音、发音、语法,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进行学科的融合是英语教育的可行途径,但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说,需要有合格的教师、适当的教材,学生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英语教育要想真正的改革,还要对测试进行改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在准备测试改革的项目,希望通过对各地命题者的培训来改变中国的考试,改变中国考试的目标,改变中国考试的内容。相信经过5年或者10年的耐心等待,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课程组愿意作为英语教育界的先行者,进行探索。
作者简介:刘山峰(1979年—),男,河北石家庄人,英语翻译硕士,河北美术学院讲师,河北美术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组组长,大学英语专科听说方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流、英语口译翻译及实践。
论文作者:刘山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英语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课程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