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为例
王琳洁 陈星烨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摘要:如何因地制宜,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保护和利用当地资源,把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塑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已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为例,在对其历史文化、村落特征、自然环境等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提出村庄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并对村庄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节点地块详细设计。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乡土文化
提到美丽乡村,首先脑海中浮现的是山清水秀、田园阡陌、鸟语花香的优美画面,这些都是乡村的自然之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在部分。而文化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呈现了美丽乡村的内在魅力。如何因此制宜,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保护和利用当地资源,把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塑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已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为例,探讨在村庄建筑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村庄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区域特征分析
葛塘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东北部钦堂乡内,地处富春江畔。村庄四面环山、一溪穿流,自然景观环境良好;村庄历史悠久,保留有古道、古亭等历史遗迹;村内民风淳朴、注重孝道、崇学氛围浓郁。
1、茶香水清自然环境优越
村庄位于两山谷地之中,村庄内部葛塘溪穿流而过,周边水库、竹林、茶园、农田、环抱,总体形成“一溪穿村过,多山外环绕,竹影随风动,水塘波粼粼”的山水田园村庄风貌。
2、碧寺古栈人文情怀浓厚
村庄内古道、古亭等历史古迹被完整保留,沿用至今。村内碧云寺历史悠久,但由于保护力度缺乏,原寺庙已被破坏,现已重建开发,并被列入浙江省新批重建的三大寺庙之一。
3、崇学尚孝民风乡情淳朴
村民崇学、尚孝氛围浓厚,民风乡情淳朴,形成有独具特色的耕读文化、孝道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规划理念与策略
1、弘扬文化传统--“佛学 ? 尚孝”
佛教:利用碧云寺的扩建和其影响力,结合通儒亭、通儒古道等建设佛学文化园,弘扬佛教文化。耕读:在村入口区域通过雕塑、景墙、宣传栏、壁画等形式,体现葛塘崇习的良好风气。孝道:结合老年活动中心,打造崇孝广场,并设置宣传栏,展示老年人生活幸福以及村民尊重孝道的宣传照片。
2、唤醒历史印迹--“追寻 ? 重塑”
追寻:古树,古庙,古道,古亭,这是村里老人们对葛塘的印象,但由于保护不力,古道斑驳,古亭废弃,古庙拆除,古树苍老。重塑:规划建议通过修葺古道、古亭,重建古庙,保护古树等措施,重塑村庄历史文脉,恢复葛塘“十景”。
3、塑造独特景致--“更新 ? 交融”
更新:现有村庄建筑形式风格多样,公共开敞空间缺失,规划通过对建筑、庭院、街巷、道路等分类进行景观整治,改善村庄整体环境。交融:通过梳理和强化村庄周边水库、田园、山体、竹林等自然环境,组织富有特色的空间景观,形成村景交融的美丽乡村景致。
4、激发村庄活力--“挖掘 ? 再生”
挖掘:通过整合村庄的禀赋资源,注入创新要素,在传统的一产产业基础上,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的产业,将农、文、游三位一体,形成村庄新的经济触媒,提高村民收入。再生:充分利用禀赋资源,发展多元产业,为村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达到富民富村的目标。
三、乡村建设规划
1、村庄定位目标
形象定位:崇学尚孝,碧云竹溪。
功能定位:民风厚朴的原乡村落,茶香溪美的宜居田园。
发展目标:崇学尚孝弘扬地、参禅礼佛净心地、通儒山水宜居地、严州文化传承地、浙西山村体验地。
2、区域统筹规划
2.1采用农、文、旅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利用葛塘村自身的优势,采取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文化与旅游三位一体联合发展的措施,总体形成”一心、两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为水库休闲度假中心,重点发展精品垂钓、餐饮住宿、游船码头等度假娱乐项目。两带为葛塘特色旅游观光带和葛塘溪滨水休闲带。四区指村庄建设片区、竹林观赏体验区、原乡田园风貌区、生态蔬果采摘区和绿色山林保育区。
2.2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格局
规划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形成三大主题旅游区块、恢复原有葛塘十景,并形成四大旅游线路。三大主题旅游区块为宗教文化游览区、传统村落游览区、山水休闲游览区;十景为古树茶韵、葛塘茶语、耕读传家、湖畔垂钓、孝道广场、溪涧野趣、清风竹影、农夫乐园、碧云悟道、通儒古道;四大游线为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葛塘崇学尚孝文化”为内容的乡村民俗风情旅游线路,以收获、采摘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路线,以跃进水库为核心的乡村亲水休闲度假游路线和以碧云古寺、通儒古道为核心的古迹游路线。
3、村庄建设规划
3.1基于保护村落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的总体空间布局
规划对葛塘村山水格局进行整体保护,理顺青山—绿水—村落关系,保证村落所依托的外部环境与村庄相协调。同时对村庄进行道路系统优化,公共设施配建,以及相关建筑、景观等整治。并着力打造依托水库、茶山为核心形成的村庄休闲娱乐区,使之成为葛塘村未来村庄旅游发展的地标性区域,为葛塘村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基础。
村庄总体形成“一轴、一带、两心、三片”的功能结构。一轴为沿对外道路形成的村庄功能发展轴;一带为沿葛塘溪形成的滨水休闲带;两心分别为以村委会为中心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和以大礼堂崇孝广场为核心形成的文化活动中心;三片为河流北部的村庄居住片区、以水库茶山为核心形成的休闲娱乐片区、以杨梅采摘项目支撑的农耕文化体验片区。
3.2 塑造尺度宜人、归属感强的村庄特色空间
规划保护并延续原有街巷空间尺度和质感,采用当地自然石料进行铺设。对街巷空间的建筑整治时,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和空间组合形式。梳理村庄重点区域和闲置空间,整治与营造村入口、道路交汇处、街巷转折处及葛塘溪沿线等节点空间,同时融入葛塘文化要素,以还原村落历史感,增强村落文化性。
3.3 村庄示范整治
规划主要通过建筑整治、景观整治、道路整治、河道整治四大方面对村庄进行整治,以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和面貌。
建筑整治:规划通过对建筑质量、高度、风貌的分析,提出建筑分类整治,主要从危旧建筑拆除、保留建筑整治和新建建筑选型三方面入手。
建筑整治指导图
景观整治指导图二
景观整治的重点是通过对村庄内围墙整治、铺地形式、植物配置、环境小品布置等方面实现,打造风格协调、整洁美观的园林式村庄效果。
道路整治:规划入村主干路及过境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增设道路两侧绿化;村内步行道路采用鹅卵石和毛石铺设几何形图案用以区别普通道路;宅间路采用鹅卵石铺路等方式。
河道整治:规划保护葛塘溪水体,拆除河道两侧影响景观风貌的构筑物,对现有水系驳岸进行整治,根据景观需要设置汀步、亲水平台等设施。
3.4 重点节点设计
规划重点节点包括“五点一区一线”。
村入口区域节点:村入口节点结合村委会、葛塘古树以及如村口区域的微地形台地式入口打造,并配备有停车区域,是展示葛塘村新风貌的窗口区。
水库周边区域节点:水库片区结合优越的自然环境设置垂钓、精品农家乐、茶博园等休闲度假活动,是未来葛塘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崇学广场节点:崇学广场结合葛塘村崇学的耕读文化设置,并配备篮球场、健身活动区,为村民提供一个集会活动的公共空间。
崇孝广场节点:大礼堂节点结合葛塘村崇孝的优良传统,利用老年活动站的有利资源进行设置,为葛塘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放松,领略葛塘文化的公共空间。
粮油加工区域节点:粮油加工区节点利用粮油加工站重建的时机,设置一处科普农业知识,熟悉农业加工流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主体节点空间。
星月湾节点:星月湾节点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设计时力图保留其原乡风貌,使之成为葛塘水清田美展示的窗口。
滨水岸线节点:铺地采用青石、大理石、鹅卵石等材质,设置亲水广场、亲水平台、汀步和木质护栏,营造优美、安全的步行环境。
重要节点设计图
结语
葛塘村在本次村庄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施了危旧房拆迁、入村道路拓宽、入口公园及停车场建设、葛塘溪堤坝改建工程等项目,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庄在建德市的影响力也在日渐上升。
本文对村庄的规划方法、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村庄整治措施和特色空间的塑造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以期对类似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开武.特色乡村的规划塑造——以徐州市倪园东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J].城市设计.2015.11,71-76.
[2]徐呈程,许建伟,高沂琛.“三生”系统视角下的乡村风貌特色规划营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践[J].建筑文化.2013.1,70-71.
[3]熊泽群,边经卫,张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庄特色塑造浅析——以滨海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1,118-120.
论文作者:王琳洁,陈星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村庄论文; 节点论文; 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论文; 美丽论文; 建德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