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探论文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探论文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探

王世铎1, 李 圆1, 雷 云2

(1.洛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2.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 :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依托于存在主义哲学, 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经历了由意志主义到生命哲学, 再到存在主义的演变过程; 其意蕴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论、 教学方法论、 师生关系论、 知识与课程论、 道德教育论这五个方面。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启示, 即教育者要珍视个体的存在性与自由性, 要充分重视个体的独特性, 要注重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引领性作用, 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特色人才。

关键词 : 存在主义; 教育思想; 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当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之一, 高度标榜个人的存在性、 自由性和独特性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依托于存在主义哲学, 虽本身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但研究它对当今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使教育回归其本性, 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成长。

一、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演变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近代得到了较快发展, 其演化主要经历了意志主义、 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三个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 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存在主义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阐释如下。

(一)意志主义

意志主义(Voluntarism)强调自我意志与情感的非理性主义化,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宇宙, 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德国阿尔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生存意志主义和费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的权力意志主义是其典型的代表。 它作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开创性流派意义非凡。

(二)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Life Philosophy)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生命,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它的理论源于叔本华的意志主义, 而后于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的哲学家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创立生命哲学流派。[1]该理论流派对后来出现的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主义等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用的施工脱困方法较多,如:侧壁导坑法、辅助坑道法、设备技术改造等[7-9]。虽然上述方法都能脱困,但是方法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引水隧洞TBMF4、F5断层处极高的地应力引起围岩快速变形是引起TBM卡机的根本原因,由于F4、F5断层处复杂的地质条件,围岩异常收敛,TBM护盾压力过大,极容易造成卡机现象[10-14]。F4、F5断层处TBM脱困施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前盾脱困,支撑盾至后盾变形部分的支护置换。

(三)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种个人色彩很浓的危机哲学,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而后一批学者(如雅斯贝尔斯、 梅劳·庞帝、 卡缪等)将其进一步发展,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真正使存在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灵魂人物, 提出了著名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该命题被视作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萨特本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首先是人的存在、 出现、 登场, 然后才给他下定义。 按照存在主义对人的看法, 即是:如果人是不能下定义的, 那就是因为起初他什么也不是……人, 除了他把自己所造成的那个样子以外, 什么也不是。”[2]这就是说, 一个人成为何种人完全由自己负责, 或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或是某种情况下别人替他选择的结果。 前者是一种主动、 勇敢的选择, 而后者的沉默却是一种被动、 懦弱的选择。 总之, 一个人是被选择创造出来的, 他自己仍然是个体的主宰。 萨特的存在主义第二原理即为: 人是绝对自由的。[3]萨特所讲的自由看似过于绝对化, 其实并非指实践中目的的达到, 而是指选择过程中的自主。 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迅速发展, 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因此, 它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

二、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意蕴

存在主义教育家反对单纯地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内容而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他们一再强调知识传授是了解“自我存在”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 知识是情感的载体, 良好的知识本身具有价值性和意义性。 知识有使人从无知与偏见中解放出来的巨大力量, 同时能培养人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的能力。

存在主义者认为, 传统的集体教学忽视了人的差异性, 采用步调一致的教学来对待千差万别的人性的做法是荒谬可笑的。 因此, 他们坚决提倡个别化教学, 主张在教学内容、 方法和进度上都要富有灵活性, 不可过分整齐划一。 这样能照顾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 从而使他们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同时, 鼓励学生真正从理智和情感上投入学习, 即便非要使用集体教学, 也是为了更好地使集体中的每个独特个体得到自我实现。

(一)教育目的论

存在主义者认为, 人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造就自身的存在, 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个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自由。 自由本身不是一种目的, 也不是一种理想, 自由是行动的潜力。[4]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维护个人的自由, 帮助其进行自由选择并保障其对所做的选择负责。 学会主动并及时地选择, 既是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

其一, 这种关系是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一种真实的平等关系。 “我-你”关系不同于“我-它”(I-It)关系, 强调两者是主体间关系, 而非主客体间关系。 换言之, 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交往关系, 这种交往通过对话、 交流来实现。 他不赞同教师对学生单方面施加影响, 即反对课堂上的个人专制及权威依从。 教师应该把知识提供给学生, 不含任何强制成分, 这是一种平等的分享。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特朗普先是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采取了对等的关税举措予以回应。7月美国再次发表声明,拟对价值2 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8月特朗普又准备将2 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使得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这次清单涉及范围较广,美国政府会加征部分木坐具如沙发、床垫、卧室及厨房用的木制家具、办公室木质及金属家具等家具产品的关税。

(二)教学方法论

存在主义者认为, 教育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我选择及表现的机会, 反对传统教育僵化的模式和唯权威论。 他们十分推崇的教学方法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通过对话讨论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自己选择正确的知识、 进行独立的学习。 存在主义者强调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敦促学生, 使他们认识并努力去实现自己作为人应有的自由。

where n is the turn ratio of primary coil and secondary coil.The transfer impedance can be simplified from Eq. (3) as:

这次合作演出最让我感动的是日本歌唱家马场清孝先生(剧中与平的扮演者)。为了和孩子们用音乐“对话”,原本不会说中文的他在对唱时全程使用汉语演唱。为了演出,他需要勤学苦练,非常令人敬佩!

创造性活动是存在主义者在教学过程中极为强调的。 他们认为, 创造性活动可以使学生富有艺术灵感和积极的创造力, 这样, 学生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更好地去改造和主宰自己的人生。

此外, 反躬自问和个人内省也是存在主义教学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师生关系论

存在主义教育家对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商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 忽视学生的自由发展、 主体性及个性, 将教师视作知识传授的工具和手段的现状予以彻底和无情地批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布贝尔的“我-你”(I-You)关系论。

第二个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特的存在, 并更好地为个人的存在而服务, 引领他们进一步发现、 追求并超越自我, 对自我的选择负责, 最终铸就最佳自我。 他们认为, 教育一定要使文化中压抑人、 阻碍人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地减少, 甚至消除, 这样心灵空虚的人便会离我们远去, 真正富有十足精神的人便会向我们走来。

布贝尔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建立“我-你”教育关系, 关于学生的人格、 品德及学校道德教育有一些论述但比较中庸。 萨特强调主观情感是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 他曾经这样表示, 情感是一种主观随意的、 不可捉摸的、 不受理智支配和不受客观因素影响的东西。 道德教育的本质作用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使情与理更好地结合起来, 最终形成道德意志进而支配道德行为。 情感在道德选择上固然十分重要, 但只强调个人情感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其制约因素, 忽视教育本身对情感的塑造, 忽视理智推断的积极作用, 这些都是萨特道德教育理论的不足之处。 奈勒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指导, 反对学校设置统一的道德教育科目, 反对学校统一大纲式的教育模式。 存在主义者提倡的是一种个体自发式的道德习得模式, 而不是学校干预式的强制灌输模式。

其三, 这种关系是一种可感的包容关系。 我和你相互包容,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我-你”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相互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性与包容性并存的交叉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是富有深意的。

当前,工程中常见的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平地机整平、推土机摊铺以及摊铺机摊铺,考虑到摊铺机摊铺虽然费用较高,但相较于其他两种摊铺方式,其摊铺效率较高且摊铺质量较好,混合料不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离析现象。因此,在本项目中均采用摊铺机进行级配碎石的摊铺施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摊铺速度通常控制在1.0~2.0m/min,应尽量与拌和机的生产相匹配,做到不间断供料,保证施工连续性。

总之, 存在主义师生关系倡导的是师生间的相互合作, 通过合作来提高教学效率。 让教师真诚、 主动并带有明确目的地教, 而不是屈从于外界压力被动地教。 教师要认清其作为鼓励者和创造者的使命。 同时, 存在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主动选择而不是一味地顺从与模仿;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个人的存在更充盈, 而不夹杂任何功利色彩, 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才是其真意。

第三个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关心并认识到其身边各种良好的可能性, 即可能性教育目的。 看到发展的可能性, 并为之付出努力, 使这种可能的花蕾绽放, 获取真实、 完满的人生。

2013—2016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的地理集中指数总体呈现减小趋势,如表1所示,从2013年的23.5070减少至2016年的20.7732,而全国地理集中指数的理想值为17.9605,很明显2013—2016年的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地理集中指数高于理想值,说明目前全国对亲子游活动的网络关注度相对较高,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亲子游活动的网络关注不均衡,没有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且呈现均衡程度的不断较弱。2013—2016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的赫芬达尔指数相差不大(见表1),比较接近于0.05左右,说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亲子游的网络关注较为分散,没有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

(四)知识与课程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来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 马丁·布贝尔(Martin Buber)、 奈勒等人对相关教育问题的界说, 其内涵主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 课程应选择那些可以直接体现人性及人与世界冲突的学科, 因此, 如政治、 历史、 文学、 哲学、 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受到他们更多的重视。 他们认为, 通过这些课程,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死亡、 痛苦、 自由、 道德、 快乐等人生体验, 进而更好地实现并超越自我。

(五)道德教育论

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是存在主义教育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中, 布贝尔、 萨特和奈勒对此问题的理论论述相对较多。

其二, 这种关系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信任关系。 存在主义者认为, 只有当学生对教师完全信任时, 才能使其更好地意识到自我的价值, 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也才能使内心恐惧和失望的学生顿悟到人存在的真意所在。 因此, 当教师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时,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启示

存在主义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 选择与发展。 它作为人本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 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启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者应珍视个体的存在性与自由性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性与自由性, 在此基础上将其培养成可以自主选择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该思想的实质所在。 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 国际相关研究越来越支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优势发展潜能, 重视人自主、 自由发展在教育目的中的时代价值”[5]。 这与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精髓保持一致, 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学生的“可能性的教育”, 利用好每个独特个体的遗传潜能, 发掘他们的兴趣点和天赋点, 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良性成长。 萨特的存在主义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明确指出个体成为何种人(好人或坏人), 过何种人生(平淡的或辉煌的人生), 都是个体自由选择、 自由行动的结果。 存在主义教育家明确表示应赋予每个个体平等的自由选择权, 让他自主地去选择他自己的人生, 同时也必须承担这种自由选择与行动所带来的后果与责任。 正如萨特所说: “我就是我的自由, 你也是你的自由, 我们都是对等地存在着……但是我必须开辟自己的道路。”[6]可见,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以个体的自由平等及自我奋斗为其存在的根本, 这种思想对新时代的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 承认他们的存在性, 并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恰当的自由度。

(二)教育者要充分重视个体的独特性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过程中个体的独特性, 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 要善于把握每个个体独特的人格(性格、 品格等)和特质, 注重对他们自立、 自信、 自尊、 自强、 诚信、 乐观等良好人格品质的塑造与引导, 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进而使其过上幸福的生活。 幸福, 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追求与目标, 这在今天尤为重要, 也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时代的教育启示之一。

(三)教育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2012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并吹响了强国的冲锋号。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何谓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给出了精准的回答, 即“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 用16字加以概括, 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 人人成才”[7]。 这种人才主要是指有文化、 有道德、 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他们是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人。 要想培养出这种人才, 我们的教育需要公平。

4.体验高尚、远大的精神境界。任何伟大的思想家都意味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达到了极高的维度,人类历史和精神发展的历程,是以伟大导师的头脑和著作为路标的。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现成的知识”和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和逻辑,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和人生境界。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事业和人格那里感受“为全人类而工作”的恢弘大气和精神高度,感受“有许多敌人,但没有一个私敌”的光明磊落和坦荡胸怀。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教育公平性对现今中国教育的发展极具价值。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最早体现了这一点。 这要求我们在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等各领域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而不应受学生的性别、 民族、 地域及家庭出身等因素的影响, 努力使我国教育在各个层面与方向(起点、 过程和结果)上实现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主要指“学生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 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指“学生进入教育系统学习后受到平等的对待”, 教育结果公平主要指“教育发展质量的公平, 即学生走出校门时大致获得相同的学业成就”, 也就是说, 平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8]

教育公平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界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复兴中国梦的成败, 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 这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启示。 少年强则中国强, 希望寄托在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身上, 尊重每一个青少年的自由选择, 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所要求的。

让密立根教授极为恼火的是,这个新来的中国学生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嫌课题太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后,密立根重新给了赵忠尧一个题目: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当时,无论是密立根,还是赵忠尧,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题目会把赵忠尧推到一个物理科学伟大发现的门口!

[参 考 文 献 ]

[1]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7.

[2] 萨特.存在主义[M].林冰,译.纽约:哲学图书出版公司,1947:18.

[3] 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4.

[4] 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杨之岭,蔡振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09.

[5] 傅维利.新教育目的观如何确立[N].光明日报,2015-09-08(14).

[6] 萨特.萨特戏剧集[M].袁树仁,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

[7] 袁贵仁.我的中国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3-03-08(01).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Existentialism Education Thoughts

Wang Shi-duo1, Li Yuan1, Lei Yun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2. School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 )

Abstract : Existentialism education though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Existentialism hav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nowaday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existentialism thoughts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voluntarism to life philosophy, and then to Existentialism. The implication of the existentialism education thoughts include educational purpose the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theory, knowledge and curriculum theory, and moral education theory. The existentialism education thoughts are inspiring in that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freedom, the uniqueness of the individual, the leading role of education equality in promoting social equality so as to better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talents needed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 existentialism;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Sartre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2019)03-0069-04

收稿日期 :2018-09-04

作者简介 : 王世铎(1986—), 男, 辽宁辽阳人, 讲师, 博士; 李圆(1990—), 男, 河南商丘人, 助教; 雷云(1990—), 女, 辽宁开原人, 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倩 ]

标签:;  ;  ;  ;  ;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