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让教学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变,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该体系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实践性,学生在其中可以有切身的体验和愉悦的感受,很好的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所以学生在体系下可以有综合能力的提升,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实践
前言:现在的小学阶段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进行素质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其进行实践活动,在实际的体验中,学生才能有效的将知识和思想进行吸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自主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真实体现,在与生活相关的活动中进行知识应用,也就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有效带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也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持续开展,让学生从中树立积极的学习意愿,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实践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结构,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体现,教学的效果也更注重与实际的应用。所以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更为全面,并且可以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践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让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连续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会阶段性的参与实践活动,对自然、社会、文化进行逐步的体会了解,所以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认知,还能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和认识的发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二是体系的建立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所以学生在其中可以获得愉悦的感受,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是实践活动地进行让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可以得到发挥,转变为求知的欲望,从而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并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学生的情感、性格、心理等也可以得到健康成长。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价值观念是探究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知识,获得发展,其特点有着综合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中趣味性的展现为自主性和探究性。综合性特点是课程体系的组成开发上体现了各学科的交互,在活动内容上展现了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在实践形式上也以合作为主,注重综合条件的结合[2]。综合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从中有更真实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趣味性特点是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然后去进行探究,这个过程较为自由,而且贴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主动性更强,教育效果也就可以得到保证。实践性特点是需要学生去动手、去参与到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并可以在活动中有个人体会。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地进行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综合性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回归生活”观念的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一)建立课程体系模型
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符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所以在要注重学生身心、学习科目、社会环境的建立,保证学生在体系中可以获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地起身感受[3]。在模型建立上要以生活融入课程为基础,通过校园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感受到综合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从而自主探究和综合运用,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这是模型的课程体系的理论模型规划,加强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体系模型中校园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组织是重点内容,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校园活动体现出的是自由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比如班会活动、运动会、扫墓、心理健康学习等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以活动内容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生活活动带有一定的限制,指定学生去参与,让学生从中体会并进行探究和知识应用,比如信息技术应用、生活劳动、探望孤寡老人、小组探究学习等活动,以活动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知识理解有实践的机会。通过课程体系模型的建立就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了一定的章程,可以在小学阶段有序的开展。
(二)建立课程体系层次
小学生氛围六个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课程体系建构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喜好,保证学生的持续发展。具体的层次氛围低中高三个阶段,对于低段的一、二年级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就要以基础性为主,让学生去经历,主要作观察和体会,以简单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想象、创新。比如让学生建立观察日记,针对一株植物每周记录一次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生命体会。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实践活动就要体现自主性,让学生针对社会中的一些实际现象去作调查,或者发展特长等实践活动内容,使兴趣得到发展,初步接触实际生活,建立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要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进行应用创造,提升自身的内在品质。通过逐层递进的层次建立,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加有效,并保证了学生综合品质的不断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考虑,从而使课程体系的意义得到呈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慧,刘延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4):61-62.
[2]谢传银,易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22-24.
[3]邬冰.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2018(03):44-47.
论文作者:高宏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知识论文; 趣味性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