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工作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区党建,是街道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社区党建工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还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社区党建工作的社区定位
社区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在实际工作中,社区的概念有三种含义:一是把市辖区视为社区,如一些城市建立的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救助中心等。二是以街道办事处辖区为社区,上海市开展的社区党建工作,基本上是以街道办事处辖区为单位的。三是以调整后的居民区(社区委员会辖区)为社区,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沈阳市。
把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委会辖区这样一个层面上,有利于体现城市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有利于社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也与民政部门指导居民自治组织工作的职能相吻合。目前,在领导和指导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还是有关职能部门,大都把工作重点放在街道、社区这个层面上,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采取市、区、街、居联动的工作方法,这是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应当明确的首要问题。
二、关于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经验,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般为六项:一是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党的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建设。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社区弱势群体的无偿性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低偿性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全社会的有偿性的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四是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的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区党建工作,是街道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为抓手,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社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区域性党建工作。
实践证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区建设要有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只有街道、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本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社区党建工作一定要围绕社区建设来进行。社区党建工作只有紧密围绕社区建设来开展,才符合党的建设一定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的指导原则,才能适应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同。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用社区党的工作包办代替社区建设的问题,也要防止脱离社区建设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
三、关于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深化、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是:
(一)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调动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建立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协作共建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社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是加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但在一些城市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群策群力、共建社区的局面还没有形成。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1.赋予街道党组织必要的职权。例如,上海市委规定: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关,要成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担负起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明确由街道党工委和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对市、区在街道的派出机构实行工作双重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制度。
2.建立协商议事机构。深化社区党建工作,要有相应的组织载体。由街道党组织牵头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等协商议事机构,都是行之有效的组织载体。
3.创新活动载体。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形式、增强实效,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原则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社区党建活动,不能脱离社区建设就党建抓党建,而应着眼于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合、渗透到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中去,融合、渗透到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去,融合、渗透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去。
4.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区共建的工作机制。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不能“一阵风”、抓抓停停,而应当坚持经常,持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提高。这就需要探索和建立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区共建的工作机制,调动两个积极性,寻找一个结合点。两个积极性,即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都有积极性,不能一厢情愿;一个结合点,即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都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以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项目。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街道、社区组织与辖区单位相结合,社区工作志愿者与专业工作者相结合,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办法,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化。
5.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根据群众意愿、需求和承受能力,有计划地安排社区建设项目,从群众最关心最支持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社区建设。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建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这是拓展街道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的工作薄弱的问题,应当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调整社区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通过党的工作和活动,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三)改进对退休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退休职工党员是街道党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街道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应当进一步发挥退休职工党员的作用,加强对老龄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应当多引导、少说教,多理解、少刻求,多分散、少集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街道党组织的又一项重要职责。许多城市和街道创造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在工商管理部门、个体劳动者协会、人才交流中心、农贸市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在街道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者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成片集中动迁区的居民党员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等。
(四)加强街道、居民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街道党建工作向社区拓展和延伸,归根结底还要加强和改进街道、居民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一些街道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问题,以及一些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较弱等问题。
1.进一步转变观念,培育和宣传社区理念。担负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繁重任务的街道、社区干部,必须善于学习,在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观念创新。要从“老居委会”的传统观念中跳出来,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方法。
2.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要求,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应当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领导方式上,要由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方式转变。二是从活动方式上,要由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三是进一步理顺党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和保障基层政权组织依法行使职权。
3.进一步做好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实现一居一支部。二是建立一支社区工作者队伍。许多城市通过从街道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选派,从退休和下岗职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和大学毕业生党员中选聘,以及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办法,把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党员,选配到居民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领导岗位上。这将有利于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结构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