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产业整合,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业整合是近年来国际竞争的新形式
近年来,在一些重要产业中,国际市场的争夺和国际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化工、通讯、航空等产业为代表,产业内大企业和特大企业之间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进行产业整合,导致产业结构变动剧烈日趋集中。这一趋势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自80 年代后期以来, 兼并几乎已成为美国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1988年美国企业兼并2752起,交易金额高达2638亿美元;1991年,美国企业兼并3268起,超过1988年;1993年,企业兼并案例与1988年持平(美国《金融时报》,1994年2月17日)。 欧洲和日本产业的变动趋势也与此相仿。
80 年代以来, 化工产业发生的重大兼并包括:美国有杜邦兼并Conoco(1981),BP 兼并Standard Oil (1987 ), 道氏化工(DowChemical)兼并Marion Laboraiories(1989), Mobil 兼并SuperiorOil(1984),RoyalDutch/Shell兼并壳牌石油(Shell Oil,1985)等;仅1994年一年,欧洲化工的重大合并和联合有:Bayer购买Huels的PE等部门,Huel兼并Phenolchmie,Neste与Statoil合并成Borealis,OMV与Repsoal合并,Shell与Himont合并成Montell,年产聚乙烯300万吨,超过日本全国产量;在这种形势下,以兼并困难的日本也不例外,新闻媒介大量介绍西方企业的兼并浪潮, 鼓吹日本企业合并, 扩大规模。1994年,在日本通产省的敦促下,三菱化工与三菱石化合并,组成日本第一家世界最大级化工企业。1996 年, 通产省要求三井石化(MitsuiPetrochemical)与三井东亚化学(Mitsui Toatsu)合并,组成日本第二大化工企业。
就航空业来讲,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波音(Boeing,1993年世界排名第47位),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MeDonnell Douglas,世界排名第83位)。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10亿美元。1997年, 波音预期收益达48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就通讯业来讲, 有大西洋贝尔(Bell Atlantic )与尼奈克斯(Nynex)500亿美元的合并,创跨国兼并历史记录的英国电讯(BT)与美国MCI200亿美元的合并, 以及时代公司(Time Inc.)和华纳通讯(Warner Communications )于1991 年合并组成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为世界第四大媒体企业,企业界普遍认为,此项141 亿美元的兼并案,揭开了媒体、通讯和电子企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除了这些产业以外,银行兼并和跨产业兼并也很引人注目。1991年,有150年历史的三井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成樱花银行:1995年, 三菱银行(Mitsubishi Bank)与东京银行(Bank of Tokyo)合并,组成总资产排名世界第一的东京三菱银行(Tokyo Mitsubishi Bank)。 AT&T 计划用330 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TCI ( TeleCommunications Inc.);通用汽车集团所属微卡姆(Viacom, 世界第五大媒体企业)收购派拉蒙电影电视制造公司(Paramount Studios )。
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是产业整合的根本目的
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基本原因是:
1.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拥有产业战略优势必须具有规模实力。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上述这些产业的竞争都是在世界市场的意义上和范围内进行的。
相对于世界市场的规模,一个企业想要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包括一定的价格制定权力和一定的产品规模和花色品种,拥有一定的战略竞争优势,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研究开发能力,积蓄产业发展后劲,在产业中获得生存权利, 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 这也就是说, 在全球化了的市场(globaised market)中,规模经济至关重要。
一定的市场份额,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相应的产业利润,决定该产业中的企业获取的收益。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实现产业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提供必要条件,为产业的发展和跃迁、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可能。也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市场战略竞争中,保持和巩固优势。这是一个正向反馈过程。
这也是说,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相应的市场控制能力,其意义不仅在于当前获取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是产业发展以及进一步获取战略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条件。同样,丧失了市场份额,不仅丧失了当前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丧失了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机遇和可能。
显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市场控制能力所需的企业规模与原有的在一国市场上具有垄断权力所需的企业规模相比,两者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上。Shell与Himont合并成Montell,年产聚乙烯300万吨, 超过日本全国产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在你死我活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战略竞争目标是产业整合的基本动机。
就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而言,在一个产业中,由少数几个企业以至由一个企业生产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就生产能力和大型组织管理能力来说,已不存在任何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约束。这就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产业都处于这种所谓寡头竞争局面的基本原因。
在寡头竞争结构的产业中,企业扩张的约束主要由其竞争对手的战略手段所决定;同样,企业生存的约束也取决于其竞争对手。在这种产业中,是对手企业之间的战略竞争,而不是市场中一般消费者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也就是说,在这一种市场结构中,所谓的竞争并不是单纯的优胜劣汰,它主要的含义在于你死我活的掠夺性的战略博弈之争。如果认为市场经济仅仅具有优胜劣汰的筛选功能,而不具有弱肉强食的战略意义,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就过于简单幼稚了。微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都是沿着这一方向展开的。
寡头竞争产业中,企业的扩张和兼并决策就主要出自于针对其竞争对手的战略动机。波音和麦道的兼并,显然是针对欧洲空中客车的。
3.产业整合的目标主要在于战略竞争而不在于短期盈利。
通过整合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强控制市场能力,巩固战略地位,是产业整合的直接目标。
由英、法、德、西班牙四国政府各自的国有航空制造企业跨国组成的空中客车,经过25年的努力,市场份额从零增长到30%;1994年,空中客车的订货首次超过波音,占市场份额的48%,波音为46%;1996年,波音共得645架订货,空中客车为309架,成为波音颇有威胁的竞争对手。而波音兼并麦道后,其民用客机的市场份额立即为空中客车的两倍多,使其战略地位重新得以巩固。
同样,麦道被兼并的原因,就不在于它的近期盈利问题,而在于其战略地位的丧失。1996年1~9月,麦道民用客机的销售为19 亿, 利润9000万美元,销售利润率为4.7%,为上年同期的2倍多。但在过去6 年中,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竞争中,麦道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下跌,从22%下降到不到10%;且在大型客机和军用飞机的战略竞争中,都丧失了竞争实力和优势。
4.通过整合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蓄积研究开发实力和产业发展后劲是产业整合的长期目标。
在产业战略竞争中,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能力是决定竞争结果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不断产生新的产品淘汰旧的产品,在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的同时,不仅过时产品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它甚至意味着整个产业的没落。模拟电视、录像机以至VCD 的生产都是如此。
信息产业是在研究开发上投入极高的产业。据估计,从现在到2000年,三年时间,全球将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上投入6000亿美元,平均每年2000亿美元。而研究开发上的投入能否收回,最终取决于产品的销售规模。销售规模足够大,平摊在单位产品上的研究开发费用相对较低,价格才有竞争能力。显然,只有拥有相当市场规模的企业,才能承担如此之大的研究开发费用;而只有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规模,才能在未来的战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关于我国实施产业整合的几点看法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规模不经济、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上下游产业脱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1.逐步开放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是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工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始终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和相对较小的范围中进行的。在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市场规模中,我国企业的相对规模还较为合理,也能达到一定的技术经济规模。但在全球化市场的范围内,从战略竞争所必须具有的规模水平来看,我国企业的规模显然过小。
首钢与日本钢铁公司相比,后者1993年世界排名第45 位, 营业额255亿美元,为首钢的12倍;大庆与英国石油(BP)相比, 后者世界排名第13位,营业额525亿美元,为大庆的15倍;金山与杜邦相比, 后者世界排名第30倍,营业额326亿美元,为金山的30倍;GE为哈电的172倍;日立为长虹的191倍,日立世界排名第6位,营业额686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我国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规模上的差距如此之大,势必难以在战略竞争中占有优势,形势非常严峻。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规模问题就更为突出。
2.实施产业整合,提高产业竞争实力是造就和扩展我国国有企业生存空间的必要前提。
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造,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率。随着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其积极意义是显著的。但如前所述,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显然具有优胜劣汰和弱肉强食的双重性,对我国和一切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双重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此消彼长;而经济改革的中心问题就在于如何扬市场经济之长,避其之短,为我所用。正是:借猛虎之威,又要避猛虎之噬。
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包括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现已直接面临世界市场头号强手的战略竞争,弱肉强食的问题日渐突出。我国企业如何才能在适应优胜劣汰的过程之中,面对弱肉强食的国际战略竞争的呢?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结构中,在世界强手争夺国际市场的战略竞争中,单纯依靠企业改革和相应的效率提高,并不见得能为我国国有企业争得一席之地。如果没有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其效率提高又有何意义呢?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产业环境,处于产业成熟期(即产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有节制增长的时期)中的企业,其竞争环境通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作出相应的战略反应,很可能是企业难以实现的。产业处于成熟期,意味着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经常,企业在成本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压力很大,在生产能力和人员上出现过剩,国际竞争加剧,产业利润下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产业都处于产业成熟期,与处于产业迅速增长期中的企业不同,处于产业成熟期中的企业生存问题相当严峻。通过积极的产业整合,使处于产业成熟期的企业提高竞争实力,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是扩展国有企业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3.实施产业整合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前提。
市场份额——市场控制能力——产业利润——产业发展能力——竞争优势,这一关系前已阐明。没有一定的产业利润,就无法积聚起产业升级发展以及产业跃迁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须的资源。
我国产业组织中的现存问题,诸如市场集中度过低,恶性竞争导致产业利润下降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构造成的。由于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与企业之间共同利益过多,在企业发展和进行市场战略竞争的过程中,企业就难以通过兼并重组、纵向延伸等产业组织调整和重构的正常的经济手段,来实现扩大市场份额,获取竞争优势的市场战略竞争目标。
没有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和战略竞争优势,就无法保证一定的产业利润,相应产业中的企业势必难以实现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实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由于行政组织的干扰,致使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不具备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的经济实力,这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
通过产业整合,使相应产业中的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和战略竞争优势,是我国实现产业发展和顺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前提。
4.实施产业整合,提高产业竞争实力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国际知名的战略竞争专家、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国家的繁荣是创造出来的,而并不是来自遗传。它并不象经典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取决于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储备、利率、货币价值等因素。”相反,他认为:“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
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原有的国际贸易的方式被跨国公司所逐步取代,旧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提供的国际贸易的原因,如资源比较优势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弱,而由跨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战略优势所取代。
企业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和产业跃迁上的能力,构成了它在世界市场上长期争夺战略优势的实力。在国际市场的剧烈变动中,只有某国企业具备了进行产业创新的相应能力,才能说该国真正具备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的竞争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比较优势。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这一优势已逐步丧失。我国要在进一步开放的世界市场中,保持和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实施产业整合,获取国际市场上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放在重要位置。
5.总结经验,积极试点,构造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整合。
就我国实施产业整合的方式来说,首要问题在于针对不同产业的既定利益格局,构造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利于产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产业发展的背景显然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同于没有计划经济背景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产业发展问题上,它们都不存在需要重新协调发展的利益格局。在这种既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对利益协调机制作出改革,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就是以现有利益格局为出发点,找出个体之间冲突和矛盾最小的利益协调方案,以实现整体目标的最大化。
如果说股份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提高供给效率,以实现供给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制度,那么针对中国既有的利益格局,构造有效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利益机制,才是中国式的保证产业供给结构得以根本性调整、实现产业供给效率提高的关键性制度。从我国两大支柱产业——轿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的现状来看,构造这一机制刻不容缓。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也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产业效率。
我国产业目前普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国际跨国公司由于具有金融实力、技术和管理先进、市场份额高、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等各方面因素,在相应产业中所具有的战略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则属于后来者,在战略竞争中处于劣势。研究说明,这一类市场竞争结果并不一定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也不一定是产业效率最高的。在产业竞争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掠夺方式将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因而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在有关产业中,中央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战略竞争实力的相关政策。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业水平上,只有在提高产业效率和战略竞争实力的基础上,我国的支柱产业才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我国产业发展也才能最终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