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业外部重组热结构性动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油业论文,动因论文,探析论文,结构性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F407.22
0 引言
企业的外部重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扩大经营规模和强化核心业务的目标而采取的兼并、收购和战略联盟等外部扩张的市场行为。九十年代中后期,石油领域的外部重组热潮急剧升温,其波及面之广、形式之多样化、涉及金额之高是以往任何时期的重组活动所难以比拟的。仅1998年就涌现出英国石油公司与阿莫科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与美孚石油公司等多起数百亿美元的巨额兼并案。目前这股席卷国际石油工业界的外部重组浪潮方兴未艾,呈现出进一步升级和蔓延之势。
外部重组乃企业的市场行为之一。根据贝恩(Bain)等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学家发展的SCP 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即外生的市场力量(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将决定产业内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竞争方式。鉴于目前世界石油业的外部重组活动已发展为超越单个企业的共同趋势,本文拟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剖析这一重组热潮的内在动因。
1 当前世界石油业外部重组活动的总体特征
据对1996年以来国际石油工业界所公布的有关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事件的分析,当前的外部重组热潮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国际范围内的外部重组事件频频发生。在各种形式的重组行为中,企业对并购或联盟对象的选择已安全突破了一国的限制,而是着眼于世界范围之内。如一家欧洲石油公司兼并、收购另一家欧洲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或一家欧洲石油公司与一家美国石油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壳牌集团与德士古公司将各自在欧洲和美国的下游业务合并)。
其次,在各种类型的并购活动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中的产品扩展型、市场扩展型并购多于纵向并购和纯粹混合型并购。据对1996年以来的各类石油公司参与的并购活动的分析,发现除少数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为发展本国的下游产业,收购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剥离下来的炼制和销售类资产以及跨国大石油公司为深化天然气的利用而开展下游并购以外,其余多为同类石油公司之间在同类或相关业务领域以及市场方面的横向或混合并购。如独立石油公司之间的并购、跨国大石油公司之间的并购(BP与阿莫科、埃克森与美孚)以及石油服务公司之间的并购(哈里伯顿与德莱塞、贝克休斯与西方阿特拉斯、斯伦贝谢与卡姆斯等)。
最后,外部重组与企业的内部重组相配合。在企业利用收购、兼并、战略联盟寻求外部扩张的同时,企业内部积极通过业务整合、资产剥离、精简机构等措施与之紧密配合。如BP与阿莫科公司合并后裁减员工6000名,并且进行集中勘探、精简业务环节、在重叠作业领域改进采购,以期迅速获得业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突出竞争优势。
2 外部重组行为的结构性动因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下文围绕石油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固有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外部重组热潮的经济动因。
2.1 产业集中度分析
产业集中度是指经济资源在产业内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决定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因素是规模经济性与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或最低有效规模(MES)占市场需求比例高低的情况。一般而言,市场规模大、 规模经济性不显著((MES 占市场需求的比例低)则易于形成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即产业内积聚大量中小规模的企业,竞争强度高。相反,市场规模小、规模经济性明显(MES占市场需求的比例高), 则往往诞生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即产业内仅能容纳少数几家甚至一家大规模企业,垄断程度高。
石油产业乃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的比例较高。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业尤其是下游产业的集中度存在着进一步提高的需要。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的作用,炼化工业的最低有效规模存在着加速提高的态势,装置规模和企业规模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以乙烯工业为例,1980年世界级规模的乙烯装置占全部乙烯生产能力的比重为30%,而到了2000年将升至61%,根据施蒂格勒(Stigler)的“生存法则”判断, 乙烯工业的最低有效规模一直趋于提高。八十年代初,世界新建乙烯装置的平均生产规模为22万吨/年、1990年为33万吨/年、1995年为40万吨/年。而目前在建的乙烯装置规模则为60~80万吨/年。据BP公司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乙烯装置的最低有效规模应为85万吨/年。由此可见,九十年代中后期乙烯装置的规模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然而,乙烯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却并不完全与之同步。1990年世界乙烯需求量为5570万吨、1995年为7820万吨,年均增幅为5.5%。而从1995年到1998年,年均增长率却降至4.8%,1998年增长率仅为3%,需求增长明显趋缓。 除乙烯以外的其他多数大宗石化产品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特征,而许多炼油产品则更是陷入规模扩张与市场需求萎缩二者相互背离的困境。
显然,规模扩张与市场需求增长之间的错位,将导致最低有效规模占市场需求比重的上升,产业集中度趋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内在要求必然促使行业内的现有企业加强横向兼并,以实现资源向少数企业的集中。由此既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又可避免分散竞争所带来的资源重复配置、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恶果。当前世界石油工业领域频频发生的横向兼并以及下游产业不断开展的战略联盟正是对上述过程的反映。
2.2 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产品具有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总是力图建立足够的产品差异,以避免发生与完全可替代产品相联系的伯川德(Bertrand)竞争。在经典的伯川德模型中,提供完全可替代同类产品的企业面对无约束的价格竞争,企业只能按边际成本索取价格,且无经济利润。
石油产业的产品差异化在静态和动态方面分别存在着如下特性。从静态方面来看,石油产品的固有技术经济属性使在位企业有机会分散定位于不同的产品空间,建立较大的产品差异。如原油和炼油产品由于其销售和运输须采用专门的设备,运输成本高,往往存在着地理空间差异。而炼化产品本身随着催化技术的发展又拥有较长的产品线和较广的产品宽度,存在着质量、品种多样化、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的纵横向差异。而从动态角度看,石油业的产品差异化却又表现为难以简单维持的特征。其一,原油生产存在着自然递减规律,石油公司控制的原油储量和产量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二,炼化工业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速度较快。石油公司在炼化产品方面建立的质量和品种方面的优势易于在竞争对手技术改进的条件下丧失。
因此,从动态角度来看,石油企业必须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原有的产品特性,同时创造和增加产品特性空间,以巩固和建立足够的产品差异。目前,世界石油业领域的产品扩展型、市场扩展型的混合并购以及企业内部高效的内部重组基本上是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反映。首先,在上游领域,石油公司所控制的油气储量将有所下降,各公司不得不通过兼并、联盟等方式来弥补储量。1993年以来(布伦特油价平均约为18美元/桶),全球20家大跨国石油公司总计每年投资113 亿美元用于油气勘探,平均每年新增储量73亿桶油当量。油价下跌后,勘探资金趋于紧缩。若以油价维持在14美元/桶计,且假设勘探成本不变,则每年新增储量将不足50亿桶油当量,而这些公司油气产量目前平均为70亿桶油当量/年。由此估计,石油公司所拥有的油气储量将下降。兼并、联盟将是企业低成本有效补充储量的重要途径。其次,在下游领域,石油公司之间的兼并、联盟则有助于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品种范围、扩展品牌、完善油品销售网络、提高销售服务能力等手段树立产品差异。如BP阿莫科公司对阿科公司收购后,将把阿科公司在美国西海岸的炼厂和销售网络纳入进来,建成一条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一条龙式的油品销售网络。
2.3 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石油产业是少数进入和退出壁垒都相对较高的产业之一。进入壁垒高是源于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等特性,致使石油产业存在着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绝对成本壁垒和资本需求壁垒。而退出壁垒高则来自于石油业的资产专用属性高的特性,即资产一经形成后,难以向其他用途转移配置。进入壁垒高使石油企业开辟新市场、拓展新业务的成本较高。而退出壁垒高又使石油企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时,承受激烈的市场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范围内的兼并、收购和战略联盟就成为各企业绕开进入壁垒和缓解竞争压力的市场选择。如BP公司收购阿莫科公司以后,将有助于BP公司进入新的天然气业务领域(阿莫科公司是北美最大的天然气生产者,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943亿立方米,而两大公司仅在英国北海的天然气项目上有业务重叠)。同时这一收购行为又可缓解BP公司在美国的油品零售、炼油等方面的竞争压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石油工业领域大量涌现的兼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外部重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自然属性和客观变化规律的驱动。我国石油产业在1998年也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重组行为,市场结构由过去的行政性、行业性分割分治垄断演变为以“南北地域”分割为特征的“双寡头”垄断。尽管重组并不是来自于企业自发的经济行为,而是出自政府行政命令的推动,但也基本上反映了市场结构内在变革的要求,即形成一个兼顾规模经济性和维护竞争的寡头垄断结构。然而,目前靠这种政府行为催生的市场结构,依然暴露出一些“先天”的缺陷。其一,尽管产业集中度水平较高,两大集团公司内部却并未充分获得规模经济性的利益。划归给集团公司的许多炼化企业受到过去按行政区划分割的限制,普遍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装置规模偏小的弊病,集团公司无法获得专业化协作带来的规模经济性。其二,两大集团公司的产品差异化仅表现为地理位置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仅能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各自保持一定的市场势力。当外国石油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或国内的地方小炼油厂、社会办的加油站等介入竞争时,将打破平衡,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成品油市场出现的状况。由此可见,市场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变革。根据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经验和产业组织理论构造SCP双向互动的范式,企业间的兼并、 收购和战略联盟将是实现上述变革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