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颈性高血压诊断;作用;
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性高血压的诊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学者在临床研究中只是简单地将颈椎病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整合。在临床工作中很多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被误诊为颈性高血压,延误了患者的治疗。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的60 例患者就诊者,其中男24 例,女36 例。年龄23 ~ 60 岁,中位数47 岁。病程7 d 至27 个月,中位数18 个月。
2.诊断标准。颈椎病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诊断标准: ①颈项部疼痛、酸胀、僵硬或麻木,转颈不利。②头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③眼胀、干涩、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④耳鸣、耳堵、听力下降。⑤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⑥心悸、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⑦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⑧颈部活动受限或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有时还可伴有心律、心率、血压等的变化。⑨X 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或颈椎上段结构失稳或骨质增生等异常改变; MRI 示颈椎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
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中①⑧⑨,同时符合② ~⑦项中任何1 项; ③年龄20 ~ 60 岁; ④同意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分组方法先为符合要求的患者测量血压,然后采用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1 次后再次测量血压。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值≥10 mmHg 或降至正常值或收缩压下降值≥10 mmHg 者纳入实验组,共30 例; 血压下降值未达到以上标准者30 例,纳入对照组。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颈椎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处理方法。仰卧位拔伸手法包括7 个步骤: ①患者俯卧,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其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 min; 然后令患者仰卧,术者站在其头端,双手重叠自患者C3 ~ C4椎体下方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 ~ 20°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1 min,重复5 次; ③术者以食、中、环3 指指腹着力,由上而下沿直线平推患者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双手协同,交替进行,每条经各6 次,共18 次; ④术者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患者项韧带及两旁自下而上弹拨,双手交替进行,重复5 次; ⑤术者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患者风池、风府、阿是穴,按揉肩井穴,每个穴位操作2 min; ⑥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患者颈椎至极限位,重复5 次;⑦术者用双手自颈根部将患者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边用双手向头部滑移至发际,重复5 次。分组后治疗方法分组后2 组患者均采用枕颌四头带牵引+ 常规颈椎病推拿对症治疗手法进行治疗。牵引力量以患者无不适反应为度,对部分不适应牵引的患者只进行推拿治疗。5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3.疗效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颈椎病疗效评定方法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制定颈椎病患者疗效评分量表,并根据治疗后疗效总积分减少量制定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疗效总积分减少量> 50%为显效, 20% < 疗效总积分减少量≤50% 为有效,疗效总积分减少量≤20%为无效。高血压疗效评定方法分别测定并记录分组治疗前及2 个疗程后患者的血压,并比较其变化。
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组患者性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颈椎病疗效的比较采用Ridit 分析,年龄、颈椎病病程、高血压疗效的比较采用检验。
三、结果
颈椎病疗效治疗2 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均明显改善,且疗效相当。高血压疗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
四、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如能及时治愈原发病,可能使血压不再升高。我们在治疗伴有高血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发现,随着颈椎病症状的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也得到了控制。因此,我们考虑颈椎病和高血压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我们发现临床学者在30 多年前就已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关于颈椎病引起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也已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其病因主要与上颈段颈椎病变有关,包括上颈段颈椎失稳、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或椎间盘突出等。临床研究逐渐表明:应用单次仰卧位拔伸法治疗后,部分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而另外一部分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临床上可用该方法鉴别颈源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①兴奋颈上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上颈段颈椎失稳使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致使颈上节发出的节后纤维中的颈内动脉交感神经兴奋,因而使大脑营养血管的平滑肌兴奋性增高,血管口径相对变小,造成大脑血管运动中枢供血不足,为了得到充足的血液,则要加强外周血管的收缩,进而导致全身性的血压升高。②影响延髓网状结构中的缩血管中枢。当颈椎上段位移后,椎动脉弯曲致使血流不畅,影响延髓网状结构中的缩血管中枢,从而表现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血压升高。③心上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心上神经起自颈上节,它与心脏的传导系统一道分布于心肌及冠状动脉。当颈上节受刺激时,心上神经的兴奋性随之增高,心跳加强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尽管目前关于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该病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经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1 次后,部分患者的血压会随着颈椎病症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而另一部分患者的颈椎病症状虽然也有改善,但血压下降并不明显。我们考虑,其原因可能为: 颈性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病人不能站立与久坐,采用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时,患者较易放松紧张烦躁的情绪,而且该手法轻柔深透,配合牵拉可使上段颈椎回复正常解剖位置,解除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使血压恢复正常; 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颈椎病无关,所以针对颈椎病的对症治疗当然不能达到有效的降压效果。在本研究中,分组后经过相同的颈椎病对症治疗,2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均明显改善,且疗效相当;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血压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作用。 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许蕾,解思涛,徐海燕,等.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J].中外健康文摘,2018,5(24):100-101.
[2] 郑胜明,陈鹏,张海芬.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8,24(4):19-23.
论文作者:澈力格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