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对设备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电网升级改造中不断提升输电线路的检修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状态检修具有效率高、预见性强、安全性好的特点,是线路检修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出发,进而探讨输电线路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检修策略。
关键词: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
1实施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分析
1.1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
在电网系统的检修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检修技术和检修经验,检修时间、地点、方案都是提前规定的,定期检修能够定期检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问题,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得到正常维护,当然,定期检修也有自己的弊端。
1.1.1缺少预见性
定期检修往往属于事后检修,无法提前对事故进行预测,往往影响到正常的供电状况,给用电单位以及检修人员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网弊端。
1.1.2具有盲目性
传统检修属于大范围的检修,没有具体的检修目标,检修中全方位的对线路进行检修,这样就增加了检修的工作量,提高了检修成本,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电气设备数量增多,给传统检修增添了大量检修负担,因此这一模式弊端显得更多。
1.1.3存在引起其它设备事故的隐患
在电力系统检修过程中,由于检修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不同,会影响到最终的检修效果,另外受到检修环境的影响以及设备问题都会产生新的检修事故。
1.2状态检修方式的优越性分析
状态检修是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的检修方法,它是通过智能软件以及智能操作实行的一种智能检修模式,通过对数据分析能够有效的判断出电网运行的状况,一旦数据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分析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的位置,这样就能够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法,能够快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状态检修具有相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以可靠性和预防性为中心
预见性是状态检修的特点,它能够对电网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超前的预测,并根据数据分析了解存在的潜在隐患,能够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这种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效果和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1.2.2降低了因检修引发其它故障的可能性
状态检修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此能够降低电网的事故发生率,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周期,提高电网运行寿命。
2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分析
2.1线路导地线的检修技术
在线路检修过程中,定期检修模式不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新型检修模式对线路安全运行具有稳定作用,具体检测流程如下:
2.1.1线夹处理
在线路检修初期要通过检测工具进行内部线路的排查,要正确的打开线夹,如果检测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广,那么就可以采取抽查检查的方法,对于关键位置可以加强检测力度,例如,遇到冰冻天气或者雨雪天气时就要加强检测力度。
2.1.2缠绕处理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进行缠绕处理的,要根据检修结果进行严格操作,首先要对受损位置进行平整,然后根据受损位置选择适应的材料进行维护,确保修补后与原先没有差异,同时也要确保缠绕的紧密性和适度性。
2.1.3划伤处理
对于线路中出现的划伤问题,处理前需要对其进行磨光,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修补,确保线路的完整性。
2.1.4修补处理
修补主要是对线路中损坏的位置进行修补,修补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修补方式,修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液压、爆压等方法,具体采用哪种需要根据具体的损坏程度来决定;在修补过程中还要注意严格按照线路修补规定以及线路维修规定进行修补,确保修补后的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5断线处理
当线路受损较为严重时,无法通过修补来处理线路损坏,那么就需要进行断线处理,所谓断线就是将受损的部分切断然后进行重新连接。一般情况下出现线路内部变形难以修复的情况时可以采用断线处理。
2.2绝缘子检修技术
绝缘子主要作用是防止线路漏电,对绝缘子的检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通过材料检测来检验绝缘子是否存在开裂、腐蚀等现象;其次要对绝缘子的材料进行定期更换,确保绝缘子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再次要对绝缘子表面进行定期清理,因为绝缘子长期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冰雪、灰尘、杂质等影响,因此要定期进行表面清理;最后要进行检修验收,根据相关规定严格进行检验,确保绝缘子满足供电需求。
3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3.1输电线路综合监测系统的建立
完善的检修系统是确保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确保线路正常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综合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电力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绝缘检测、温度检测、绝缘子检测等;第二,线路环境检测,主要检测电力系统周围环境因素;第三,机械力学检测,包括导线检测、杆塔检测等;第四,线路缺陷检测,主要是对线路问题进行录入检测。
3.2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介绍
电力系统在线检测能够对线路进行正常运行检测,及时检测线路的运行状态。该检测需要多个系统进行检测,通过红外线成像、超声波检测技术以及电压检测技术等对线路进行及时检测;其中绝缘子检测系统主要是对外围环境进行检测,通过对电流运输状况的检测来完成绝缘子环境的检测;而雷电检测主要是对雷电区域进行定位;机械力学检测主要是对整个线路的机械运行状况进检测,通过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线路环境检测系统主要是对线路运行的整个环境进行检查,包括地理环境、大气环境、气象资料等进行检测。
3.3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系统的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将GIS运用于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可将地理图形、电力设备及监测数据有机结合,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可视化和图形化;通过对设备数据和地理数据的综合判断,实现输电线路检修的交互性,其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如下所述。
3.3.1硬件配置
(1)监控终端
置于电气设备安装现场,用于自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的智能电子装置,主要包括:泄漏电流监测装置、温度监测传感器、线路监测装置及相应的辅助设备等。
(2)通信设备
置于主站、中继杆塔和监控现场,用于主站与现场监测装置之间通讯的设备,主要包括发送和接收设备、用于通讯接口、转换与信息集中的设备。
(3)通讯集成平台
置于主站,用于采集、接收监控终端的实时数据,下达主站命令,完成输电监测设备的通信集成,存储集成平台传输的数据。
3.3.2软件结构
(1)数据规约墙
数据规约墙将国际标准协议IEC61850作为通信规约,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接口标准,凭借其开放的动态实时数据库,形成独立的通讯接口服务平台,实现不同供应商设备间数据、SCADA与状态监测系统间数据的交换及无缝衔接。
(2)应用支持层
应用支持层服务于整个系统,其作用主要有:存储输电线路基本信息和专家判断知识的数据库,为GIS平台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管理、调用输电线路基本信息,支持辅助软件平台。
(3)应用层
应用层是状态检修系统的核心部分,应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和分析、输电线路状态评估、预警功能、检修决策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4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线路检修技术随之提高,新型电力线路检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力检修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线路检修费用,提高线路运行安全,当然,新型线路检修技术需要通过综合性的电力系统来完成,这就需要在检修过程中严格遵守检修步骤,按照检修标准严格进行检修,促进电网运行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肖波.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中的信息传输[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郭雅丽,赵宝柱,罗畅. 数据挖掘技术在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04:28-32+36.
[3]张伟,闫军,刘志林,张捷,金磊.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分析[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04:64-69.
论文作者:李秀芳,田爱荣,李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绝缘子论文; 状态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