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和危机与困境中的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前途和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资本论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出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再现了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还远没有结束。不可否认,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引入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最近几年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化越来越变本加厉,大有席卷中国经济学界之势。①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原本清清楚楚的指导思想问题,现在在一部分人心目中似乎并不明确。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以及思想文化的其他领域,不赞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有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有之;任意修改、随意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搞得面目全非的亦有之。漠视甚或公然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需要十分重视的倾向性问题,绝不是细枝末节。②在经济学领域,具体地表现为,国内一些重点大学的经济类院系花费巨资买断国外经济学原版教材的版权,一字不改地影印给中国学生作教材,甚至完全以西方经济学作为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与考试的重点,并取消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课程和入学考试中的科目设置。因此,随着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大量引入,出现了“从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张应当有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两个基础,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地位遭到削弱甚至被边缘化、西方经济学逐步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情况。已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核心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不断被排斥和贬低,而以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不断被误升和渲染”的结局。在国内某些经济学刊物,只发表介绍、推崇和生搬硬套地应用西方经济学的文章,而不发表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经济学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的文章,表现出惟“西方主流经济学”马首是瞻,甚至不允许“马克思主义”和“非主流”经济学家发表不同的学术言论。这种妄图垄断话语权和学术统治权的现象这些年愈演愈烈。新自由主义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甚至根本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他们眼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甚至连一个学派的地位都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几乎没有哪一个基本原则不受到公开的否定和批评。
之所以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问题,是由于自建国后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却面临着丧失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危险。尽管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③刘国光教授曾经从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教学的方针和目标、教材问题、教师队伍、干部队伍的问题、领导权问题等方面对内部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④如何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偏见、误解和超越客观历史条件下的某些理论上的局限,以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构造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使它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学范畴、规律、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真正成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深刻的反思和深入持久的理论创新。
之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会出现被持续地边缘化的危险局面和处于被不断地架空的困境,我们认为主要与下列情况和问题有关:
1.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借口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不断滋长和成形。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时有发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公然受到挑战毫不奇怪。集中鼓吹“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地试图影响和误导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
2.中国理论经济学在具体演进中创新、改良与若干不良倾向是并存的。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经济学界曾进行过“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理论争论,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这个核心,对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激烈的学术讨论。颜鹏飞教授曾指出:有一些同志不赞成“建立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在概念和体系上完全不同的中国经济学”,而主张引进反映“资源配置全过程”的现代经济学范式(董辅礽,1997;魏杰,1997);或者着眼于世界三大理论体系互补性的“马克思主义新综合”,但前提是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行发展和改造”,并且也不主张构筑新体系,因为“斯密的理论体系在当初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樊纲,1988年)。⑤因此,所谓的《资本论》过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非科学论,西方经济学真理论等等,已经在中国形成一股思潮。在这种背景和前提下,高校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在持续减少。许多学校管理类学科已不再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2006年高校政治课改革,更是把政治经济学合并到马克思主义这一门公共课里,自上而下的措施与教学改革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突出。从表1可以知道,在教育部1999年在全国13个大学设立的经济学专业建设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课程体系中,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的学分与西方经济学的学分比例一般为1:2,高者达到1:3以上。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群的总学分差不多超过政治经济学课程群的总学分的一倍。政治经济学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造成许多大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远不如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高,造成许多大学生产生社会信仰危机的恶果。
3.由于高校在经济类学科中取消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即使还保留的也只是作为公共政治课而开设,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高校中的学术地位明显削弱。从师资力量来说,政治经济学师资力量也明显下降,特别是新一代年轻教师,优秀的越来越少,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滑坡、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科研人员转行和师资队伍萎缩日益严重的局面。
资料来源:桑乃泉、王健《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中外比较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4.刘国光教授在论及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时提到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两种教条主义。所谓两种教条主义,一个是迷信、空谈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是迷信、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的、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学派、某些理论或者西方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为教条,向我国思想、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事实上,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已在进行。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中国学者们之所以一窝蜂地盲目推崇西方经济理论,主要在于西方经济学信奉者们不懂或不愿意承认西方社会科学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是努力去证伪可检验的预测,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证明真实世界如何符合他们的语言,于是,他们用轻易的证实取代了艰难的证伪”,从而形成了“没有理论的测量”。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者已经陷入了一系列理论误区,以为西方经济学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不承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以为西方经济学是纯科学,而不承认西方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为西方经济学讲的是客观经济真理,而不承认价值判断在西方经济学中起着重要作用。⑥
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等于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过去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中,有三种不良的倾向曾经普遍存在过:第一种是附加的理解,马克思本来没有而由别人强加给马克思;第二种是教条的理解,把马克思的理论当做万古不变的信条;第三种是曲解,按自己主观的臆想来理解马克思的本意。这些不良倾向,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新时期被持续地边缘化和处于被不断地架空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因为上述的“左”的教条主义的存在,现在中国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甚至拒绝在理论上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右的教条主义在当前已占上风。而滥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名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某个局部性结论来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形“左”实右的教条主义实际上已经大行其道。
上述情况和问题的存在与激化,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期研究、丰富、发展、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而且在看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重建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中国政治经济学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创新和重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认为有几点是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
1.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旗帜鲜明地坚决捍卫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和主流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实质,以及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且以此为理论依据,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也就是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使社会主义真正变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就充分说明了它的科学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形式,是对现代经济生活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反映,它要说明新现象,回答新问题,揭示新规律,要有新的主题、概念、范畴和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与不断变化的条件相适应的历史性科学,必须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2.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以“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重建。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但需要坚持或继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顶礼膜拜。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不但面临着范式危机,更面临着信仰危机。如果只讲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将被彻底边缘化。程恩富(2000)、林岗(2000)、吴易风(2004)、刘国光(2005)等就曾旗帜鲜明地明确指出:应该重建以“马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范式。
3.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科学地理解“与时俱进”,用科学和发展的态度坚持和继承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而且应该科学地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发展和创新的,要根据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扬弃某些被实践证明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和论断,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论和观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坚持和继承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离开坚持和继承,发展和创新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4.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重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应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理论体系的基础是《资本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创建,是创新和重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必须对下述困扰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经济的要害问题能做明确无误的回答和解释: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位置特征?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其正常和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特殊的生产关系特征是什么?
(3)在此特殊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下,人们的阶层分化特征、各阶层的生产和生活的行为特征又是怎样的?
(4)在此特殊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下,由谁掌握和拥有对生产与否的判断和决定的权利,这种判断和决定的权利的特征是什么?
(5)这种对生产与否的判断和决定的权利实施和作用后的结果,会形成和诱发何种经济现象与经济特征?
(6)上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特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上能发挥何种作用和产生何种效果?
(7)上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高度化再生产过程中,能发挥何种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程恩富教授等创立的“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主张以当代中外市场经济实践为思想源泉,以传承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假设为基点,积极吸纳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广泛借鉴相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可用方法,构造既超越苏联经济学范式,又超越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新范式,即新建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特性的经济学范式。⑦“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对上述困扰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经济的要害问题做了明确无误的回答和解释,本质上可视作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后现代经济学”。
5.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其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和重视将西方经济学中包含的有益科学成分纳入自己的分析框架,使自己更加充实和完善。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比较和科学地借鉴,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经过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70年代发达国家的“滞胀”和90年代的金融混乱的发生和形成,使得居于主流地位的现代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陷入了危机和泥潭。而且,新古典经济学虽然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主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已使世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并成为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障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看不见的手”在造福人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是造成新形势下人民大众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没有国家管理的市场不但会导致社会的分裂,也会埋葬市场经济。必须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但不能对西方经济学中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显冲突的内容进行所谓的“兼收并蓄”。只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成分纳入这个框架中进行整理,使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食洋不化——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被西化。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既反对全盘排斥西方经济学,也反对全盘照搬。目前,尤其要注意反对后一种倾向。在基本的理论问题上,应当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⑧
6.必须坚持强调和重视的是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应该成为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分析之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为我们的理论经济学,而且也为我们的应用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共同的、必不可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理论框架或方法论原则。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重建要注意理论研究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为应用经济研究提供理论分析的基础。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整理、提出自己的阐释体系的时候,要注意运用一些形式化的分析技术。当然不是滥用数学,而是我们在科学论证中间要充分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⑨
一定要坚决克服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单纯地看作“意识形态”或者所谓“价值判断”的错误认识,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只有西方的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才可以成为各门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的错误说法和看法。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克服那种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仅仅看作是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的任务的想法和做法。其实,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我国所有的经济学家的共同的任务。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的那样:“只有抛开互相矛盾的教条,而去观察构成这些教条的隐蔽背景的各种互相矛盾的事实和实际的对抗,才能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实证科学。”⑩
注释:
①贾根良:《中国经济学革命论》,《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②陈奎元:《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日。
③方兴起:《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④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⑤颜鹏飞:《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
⑥吴易风:《当前经济理论界的几个理论误区》,《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2期。
⑦程恩富:《当前理论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
⑧⑨林岗:《在新的形势下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⑩许兴亚:《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07年9月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标签: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