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制技术,它可以是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软件编程处理,统一整合这些技术,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通过计算机辅助操作,机械操作,使机械设计和控制的各个方面的优化,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技术,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能够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耗能,同时还能改善机械各方面的性能,提高操作的舒适度。机电一体化又称机电电子学,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的优点,如安全性能比较高,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监控、报警和自动保护等领域都有较强的功能。
二、机电一体化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在数控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一体化的应用模式已经全面拓展于数控技术发展当中,个别已全面拓展至机床操作系统当中,包括经济型数控机床、多功能数控机床以及火焰切数控机床等。因此,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至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同时,该技术通过可操控的编程方法,实现了流程化的智能技术,即通过主轴箱的命令,进行了一套机械化的换刀技术、旋转技术等。帮助产业在机床操控的技术中实现了信息型、科学型、命令递进型的基本模式。如CJK6153型号的数控机床,实现了以CAD命令为核心的机床操作技术。其次,该技术的有效拓展充分确定了CAD技术和CAM技术的目标指向性的明确化,并将其更好地结合运用至实际发展过程中。进而实现数控技术趋于可视化操作,通过数据运算,使数据模型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拓展,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机电一体化在监控设计中的应用
在制造产业中,难免会涉及一些不可避免的事件,包括制造材料不足或设备零件存在运行故障的问题,进而会对制造产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全面流程的监控操作,并实现了重点步骤的细化规划与检测,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调整,保证了制造产业的安全性。所以,必须在制造过程中使用警告系统,并通过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检测与诊断,促使系统能够针对制造问题进行改进。如选择液压系统并利用相应的传感设备进行参数的诊断,若实际参数超过设备的临界值时,需要通过LED设备的屏显系统进行故障提示,引导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故障部位进行精准化整改。最后,需要将制造设备的各项元件的参数传输至调度台,通过调度台的检测报告进行数据对比。若存在明显异常,应拉警示意,促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3、机电一体化在传感设计中的应用
该技术需要在传感技术中进行拓展,并基于设备的基本元件进行信号转化,实现不同元件之间的工作分配和工作细化。因此,需要细化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利用传感器进行信号的整合,并通过传感器对数据的分析、比对过程实现产业信息能够充分联动整个制造过程当中。其次,一体化技术实现了集成性的数据内容,并通过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拓展,下达不同的命令。如在切削设备运用过程当中,该技术能够提高系统流程的传感精准度,特别是对于关键部位的温度、转速的检测过程中,能够利用该技术的优势实现数据的准确性,进而达到传感内涵。同时,该技术能够实现传感功率的计算,并通过调度站的规划与调整,达到设备的需求。最后,传感技术的拓展能够实现不同作业的精度提高,并在过程中细化对核心部位的环节检测,达到监控的目的。
4、机电一体化在动力设计中的应用
一体化模式能够促使制造设备的实际运营趋于规模化进行,并在过程计算出各项设备所需耗损的能耗参数和材料参数,实现了能耗的规划性应用。因此,需要拓展该技术与动力技术的应用方式,促使制造业的产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如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融入液压机的模型,并通过一体化模式的优化,达到液压计的速度参数得到优化拓展,进而实现了科学模式的转速和压力的系统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该技术能够将其转速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合理化调整,并根据设备所需求的最小能耗值进行细化,进而实现系统模式的监控途径,也有利于动力技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5、生产线的应用
5.1仿真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技术能够在基础建模中实现智能化的过程控制,并在过程中拓展仿真的价值。特别是该技术能够将管理、操作、调控技术进行整合,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相应的工期、产量、能耗的模拟值计算,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计算,达到最优化生产模式。同时,该技术能够将仿真技术与产业进行整合,促使产业在实际生产中实现可视化的仿真拓展,帮助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规划制造产业中所需要的流程和操作,进而更好地优化产业的生产效率。
5.2机械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将光电技术合理的拓展至实际操作当中,并在过程中实现了多元化制造技术的细化。如在饮料的生产线的应用中,该技术实现了生产可视化、操作可视化的模式,进而有效地彰显流程化产业的意义。同时,该技术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多元技术的宏观整合,包括与数控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智能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并通过动态实践的操作有效节约了制造的实践,达到了一键出入库的操作模式,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6、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的有效应用促使不同的制造产业能够实现学科性的技术整合,并通过及时性的网络资源获取,达到信息资料的快速性传递。特别是操作核心衔接了不同的智能体系化技术,并对不同产业的运营进行拓展,达到了基础模式的操作简化,进行实现工期的有效缩减。同时,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航天、建筑、军事产业当中,有效突破了人们对制造技思维局限性,并以全能的技术模式优化了各产业的操作价值。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趋势是新时代以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逐渐得到更多重视。如现在的机器人与数控机床,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体现。智能化是现代机械工程和传统机械最大的区别,智能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正是由于机电一体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实现自动报警、自动修复等一些比较先进的功能。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水平还会不断地提升。
2、微型化
微型化趋势指的是机电一体化朝着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微型化主要指的是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向着更小的微米和纳米迈进。由于这些产品自身的优势,体积小且耗能少,在很多的领域都能够灵活运用,有着其他产品不可比的优势。
3、网络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一旦有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投入使用,如果其自身有着较强的质量和功能,很快就能够广泛的应用到世界各地,网络的一些远程控制和终端设备的本身也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让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得到有机融合,这是机械生产技术开发中的壮举。这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将会在技术升级与革新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并促进机械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继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机电一体化在化工机械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7(06).
[2]刘苗.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
[3]熊小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方面的发展方向[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
[4]白晋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微[J].农家参谋.2017(16).
论文作者:张红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技术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产业论文; 操作论文; 模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实现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