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发展规律概述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学发展规律概述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学发展规律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发展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通过对图书馆学有关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图书馆学是遵循着渗透律、加速律、重心律、周期律、和谐律和优化律等规律向前发展的。因篇幅所限,本文只简述之(除特别说明外,皆以中国图书馆学发展为例)。

1 图书馆学发展的渗透律

图书馆学发展的渗透律,是关于图书馆学内部各学科之间以及其他学科通过学科、理论、技术、方法等向图书馆学发生相关渗透,从而促进图书馆学发展的一种规律。

1.1 原理

“渗透律”发生的基本原理包括:

(1)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性和转化性。

(2)研究对象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3)研究对象属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4)研究对象功能上的相通性和一致性。

(5)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图书馆学“渗透律”的发生符合此原理,并且已具备了如下条件:①主条件(内因):A、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B、渗透的学科已成熟。C、供体(渗透的学科)与受体(图书馆学)相关程度大。D、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应用化趋势,导致图书馆学综合性、应用性加强。E、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客观条件(外因):研究者的素质良好,对图书馆学以及影响图书馆学发展的与图书馆学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科比较熟悉。

1.2 类型

(1)按渗透学科的性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科及边缘学科向图书馆学的渗透。如现代化技术和心理学等向图书馆学的渗透,分别生成“图书馆工作现代化”和“用户心理学”等学科。

(2)按渗透的范围分:A、微观渗透。学科内部之间的渗透。B、宏观渗透。学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渗透。

(3)按渗透的内容分:分别有概念、观点、理论、方法、技术等的渗透。

(4)按渗透的学科所属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分:A、同一学科中不同理论、方法的渗透。B、不同学科之间理论、方法的渗透。

(5)按渗透的方向分:A、横向(同层次、平行)的渗透。B、纵向(不同层次、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渗透。C、综合交叉渗透。

2 图书馆学发展的加速律

2.1 原理

恩格斯指出:“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是和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人口的增长同前一代人的人数成比例,而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1]

图书馆学发展史表明,它的发展总过程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加速过程,遵循加速律。尽管其“过程”有的在某一时域、地域或学科领域是减速的,但其总趋势是以加速方式前进的,是符合恩格斯的上述判断的。这里需特别说明,本文所指“加速律”中的“加速度”,并不是物理学中严格的量化概念,对图书馆学发展的这种“加速律”,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图书馆学发展的某些方面作一些初级数量的描绘和定性的说明,不能用数量把它绝对化。

2.2 类型

2.2.1 常态加速 即图书馆学按照加速律以正常的加速度发展。从整体上看,这是图书馆学发展中最基本的、常见的加速方式。形成其常态加速的原因如下。

(1)外因(条件):一是指图书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制度等因素对图书馆学加速发展利好。二是指图书馆学发展的内部环境良好。其中包括:

A.图书馆学知识载体加速增长。其一,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加速增长。据统计,1950-1989年,共创刊图书馆学期刊95种(期刊种数累加量)。其中,1950-1961年,共创刊14种,平均每年创利1.17种。1972-1978年,共创刊11种,平均每年创刊1.57种。1979-1989年,共创刊69种,平均每年创刊6.9种。这40年,尽管有的时期创刊速度降低,但总的趋势是呈加速发展趋势。其二,图书馆学论著的增长。据统计,从1950-1961年,共发表图书馆学论文1422篇,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114种,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28.5篇,出版著作9.5种。1979-1989年,共发表论文20033篇,出版著作470种。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821.2篇,出版著作42.7种。[2]一项最新研究显示,1979-2008年,我国每5年发表图书馆学论文统计如下:1979-1983年6483篇,1984-1988年13088篇,1989-1993年17367篇,1994-1998年32480篇,1999-2003年50568篇,2004-2008年77830篇。[3]另据CNKI统计,图书馆相关学术论文2007年12881篇。2008年14934篇,出版图书馆相关著作251种。[4]

图书馆学期刊和论著是图书馆学知识的基本载体,能较迅速、准确地反映图书馆学的发展状况。上述统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学知识增长的速度。

B.图书馆学教育加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图书馆学各层次研究人才,促使图书馆学知识创造者加速增长。这是推动图书馆学加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20-40年代,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有杨昭悊、洪有丰、姚名达、杜定友等10多人。到上世纪80年代,有图书馆学论文作者9000多人,其中发表15篇以上者88人,发表10-14篇者109人。此时期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主要有:皮高品、钱亚新、刘国钧、周文骏、白国应、彭斐章、黄宗忠、吴慰慈等40多人。[5][6]

C.图书馆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的有关政策激励,推动了图书馆人不断进行图书馆学研究。

D.图书馆学研究经费的不断增长。仅以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和全国文化事业为例,据统计,前者支出:1996年为826391千元,1997年为1098469千元,1998年为1237333千元。后者:2008年为248.04亿元,比2007年增加49.08亿元,同比增长24.67%。[7]以国际为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尽管科研经费增长速度不同,但总的趋势都是加速的。[8][9]这一点,世界各国大都是一致的。因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经济支撑,所以,科研经费的增长必然会促进科研成果的增加。图书馆学研究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都离不开一定经费的支持,而且其“科研经费”或上述“公共图书馆事业费”和“文化事业费”自然应包含图书馆学研究经费的。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其结果主要体现在科学论著的不断增加。如上述CNKI统计,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2)内因(动力):其一,图书馆学理论遵照组织规律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图书馆学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二,不断增加和发展着的各种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遵循相关性原理向图书馆学的不断渗透,促进了图书馆学加速发展;其三,图书馆学发展中一些学派、学说的出现以及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图书馆学界的不断争鸣和探索,从而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加速发展。

总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推动了图书馆学加速发展。

2.2.2 变态加速 图书馆学发展的速度,因某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短时期急剧增加,呈现出硕果累累和新知识倍增的局面,或在其总的加速过程中呈现部分减速。因篇幅所限,现仅举一例。根据17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统计,我国2005-2009年标题含“图书馆”的研究论文累积量分别为:2005年2051篇,2006年4277篇,2007年6233篇,2008年8510篇,2009年10786篇。从当年产生的论文量看,除2007年论文量(1956篇)略有下降外,每年的数量都保持在2000篇以上。[10]2007年为加速过程中的都分减速。但从论文累积量看,总趋势为加速。

3 图书馆学发展的重心律

科技发展史已经证明,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在某一时期或某一范围、某一层次是有重心的。当然,图书馆学也不例外。图书馆学发展的重心(主要以发表论著数量表示)是指在图书馆学发展中,某种(些)理论(学科)的发展在某一时期(或某一范围,某一层次)是有重心的,或其重心不断发生转移(更替)。这种“重心”规定、影响和支配着其他部分理论的发展,并对整个图书馆学或其中某学科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样形成的规律称为图书馆学发展的重心律。

3.1 成因

内因:(1)与图书馆学研究者有关。(2)与图书馆学内容结构有关。(3)与其他内部因素有关,如与期刊所设“栏目”内容引导有关;与学术会议导向有关等。

外因:(1)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形势有关。(2)与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和形势有关。(3)受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科技发展趋势影响。

3.2 重心律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3.2.1 带头学科及其更替 在图书馆学发展的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上,某种或某些理论、学科走在其他理论、学科的前头;另一种是走在前头的理论、学科通过自己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影响和制约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两种情况表明,确有一种或几种学科、理论处于带头地位、支配地位和主导地位,即重心地位。而且带头学科随时域、地域变化而发生更替。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读者(工作)”研究为重心,读者心理学、藏书建设等成为带头学科。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以“分类与编目”研究为重心,情报语言学、情报检索等成为带头学科。[11]以“读者学”和“情报语言学”为带头学科进行的研究,促进了图书馆学体系的不断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术”到“学”再到“学”、“术”结合,使以“物”为核心的图书馆学发展到以“用户”为核心的图书馆学。

3.2.2 研究(内容)重心及其转移 (1)微观方面。如学科建设方面:1949-1956年:理论基础;1957-1976年:对象、定义、性质;1977-1988年:理论总论。[12]又如,对近十年国内图书馆数据挖掘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显示,论文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其研究重心发生了多次转移:按论文主题分布所属学科:2000-2001年“图书馆管理”1篇。2002年“综合应用”3篇。2003年“用户服务”2篇,“综合应用”2篇。2004年“资源建设”7篇。2005年“图书馆管理”8篇,“综合应用”8篇。2006年“资源建设”10篇,“用户服务”10篇。2007年“用户服务”27篇,“资源建设”17篇。2008年“用户服务”33篇。[13](2)宏观方面。如国外近十年(2000-2010年)“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内容发生了三次重心(即论文数量最多)转移:第一阶段2000-2002年:文献较快增长。重心:理论构建。第二阶段2003-2006年:各年文献量较平均。重心:实践总结。第三阶段2007-2010年:文献量持续高速增长。重心: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共享等。[14]

3.2.3 活动中心及其转移 (1)世界。通过对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世界图书馆学(研究)活动(地域)中心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如下转移:德国(19世纪初,图书馆学诞生地,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学”,艾伯特首次提出“图书馆学体系”)。英国(19世纪20-70年代,形成并发展了图书馆学:爱德华兹全面论述图书馆管理学(原称“图书馆学”)、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格雷塞乐、雷丁格尔、米考尔初步建立图书馆学体系)。美国(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杜威首创“实用派图书馆学”并创办图书馆学校)。中国(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沈祖荣、杨昭哲、杜定友、刘国钧、李景新、程伯群等建立了较完整的图书馆学体系,并著有大量图书馆学论著)。印度(20世纪30年代:阮冈纳赞创造了“图书馆学五定律”。美国(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巴特勒创立“芝加哥学派”—“理念派”)。苏联(20世纪20-40年代:列宁、克鲁普斯卡亚、鲁巴金建立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理论等)。美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研究深度领先)。中国(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研究深度、广度及成果量皆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苏联、日本、英国、德国(20世纪70-80年代及以后:研究比较深入)。[15-19](2)中国。据我国30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统计,1999-2003年发文最多的是浙江大学图书馆195篇。2004-2008年,发文量最多的已转移至清华大学图书馆141篇。说明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图书馆学研究重心在1999-2008年十年内发生了地域中心转移。[20]

4 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律

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律是图书馆学(整体或某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从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发展环节或阶段,在某些特征上又复归到初始状态的过程,呈现出波浪起伏螺旋式上升和曲折前进的周期性循环变化的规律。

4.1 客观基础(原理、根据)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谈到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时曾指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个大的循环,“这是物质运行的一个永恒的循环。”[21]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串串循环,近似于一串串圆圈,近似于一条螺旋曲线。

图书馆事业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图书馆学作为研究图书馆事业的一门科学,也必然遵循周期性发展规律。

4.2特征和类型

4.2.1 重复性 重复在形式上是一种循环的表现,但本质上它又不是机械地、简单的重复,是发展、前进或后退。有了重复性,才能反映周期性。(1)稳态重复性(渐进性)。这是指图书馆学某一理论或某一分支学科在不改变原基本命题或基本体系的情况下,其内容或结构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应用不断扩大和调整。如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中,“要素说”的发展过程就表现出稳态重复性。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类型1)的周期性认识过程中,从“三要素”到“四要素”,再到“五要素”,完善了“要素说”。(2)变态重复性(突变性)。这是指对图书馆学某一理论或某一分支学科的认识中发生革命性变革,在某些特征上表现出的重复性变化。如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就是在“问题(提出)→解答(得到答案)→新问题(再提出)……”(类型2)这种周期循环的变化中进行的。从“要素说”到“矛盾说”、“规律说”,再到“交流说”、“知识说”、“资源说”,每一个“对象说”都是“问题”(“何谓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答案”。但这每一个“答案”都与前一个不同,不是补充与完善,而是一种变革。

4.2.2 前进性 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性是一个错误被抛弃、正确被保留的逐步前进上升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学的内容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封闭到开放的上升和前进的循环发展总趋势。如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三次高潮,使中国图书馆学得到飞速发展和繁荣,不断完善和前进。而这三次高潮都是在三次低潮之后形成的。[22]所以,中国图书馆学在20世纪是遵循着“低潮→高潮→低潮→高潮……”(类型3)周期性变化而发展和前进的。

4.2.3 完整性 图书馆学发展的每一个周期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变化过程。每一周期中每个环节既不能互移其位,又不能互相取代,而且缺一不可。(1)阶段性。图书馆学发展中的每一个周期,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阶段性循环。因为一个周期中,某些特征的每一次重复,就是对图书馆学的阶段性认识,就是图书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如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遵循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类型4)这样一个作为阶段性周期变化规律发展的。[23](2)连续性。如上述,图书馆学发展中的每一个周期,就是图书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的起点,就是上一阶段的终点,这个阶段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的起点。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连接起来并不断发展下去,形成了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律,从而促进了图书馆学不断发展。

4.2.4 普遍性 如上述,在图书馆学发展中,无论图书馆学内容的发展变化,还是研究者所在时域、地域之重心发生的变化,等等,都普遍存在周期性变化。就世界图书馆学发展总趋势而言,已经和正在发生“实用→理念→实用……”(类型5)和“具体→抽象→具体……”(类型6)的周期性变化。美国从杜威到巴特勒、谢拉,再到兰开斯特,走过了如类型5的一个变化周期。印度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发生了如类型3的周期性变化。[24]

4.2.5 特殊性 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律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它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又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1)周期变化方式(循环方式)的多样性。由于图书馆学各个方面在发展中所特有的矛盾性质不同,各个层次的发展运动规律不同,因而不同的发展运动形式具有性质上不同的周期变化方式。如上述各例,此不再赘述。(2)周期变化时间长短不同。不同领域(学科,时域,地域等)的图书馆学发展周期长短不同。如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周期为10年左右,[23]而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三次高潮,此周期平均为33年。印度20世纪图书馆学发展中也出现了三次高潮,前后经历了约70多年。[25](3)不同周期发展类型中内容的多样性。从上述几例可看出。(4)超循环性。在循环过程的环节上又存在着循环(即自循环),该循环过程就称为“超循环”。图书馆学某个领域在周期性发展中某个环节(阶段)又存在自循环的小周期变化。如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学派”形成的周期性规律:在“问题→争鸣→学派→新问题……”中(类型7),“交流学派”又分“文献交流学派”,“信息交流学派”,“知识交流学派”,其中每一个学派就是在“争鸣”这个环节发生的如类型4的一个小周期(自循环)或类型7的一个小周期(自循环)中形成的。(5)无限性。就图书馆学在某一阶段的发展变化的周期而言,是有始有终的,表现出特殊发展过程的暂时性、有限性,但就图书馆学整体而言,就周期的转化和延续而言,图书馆学发展的周期则是无限的。如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问题争鸣结束了,又一个新问题提出了,又要经过争鸣才能达成共识。如此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的进行,由此产生的一个个周期,充满图书馆学各领域,图书馆学也就在这无限的循环周期中得到逐步发展、完善、进步和成熟。

5 图书馆学发展的优化律与和谐律

5.1 和谐律

和谐是指事物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比例协调和结构有序。图书馆学发展的和谐律,是指图书馆学理论在本质上是向着更统一、协调的总面貌和总结构发展。和谐是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学的发展只有经过和谐才能达到优化。图书馆学发展的最佳结局是和谐进而实现优化。其表现为:

(1)图书馆学理论对统一性的扩大。和谐是一种“统一”。如经过对“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讨论,通过优化,除去不正确的观点,获得了统一性认识。又如对“图书馆学体系”的讨论,对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有了较统一的认识。如关于“门类结构”,大都赞同“理论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这种“三分法”。[26]

(2)图书馆学理论的对称性。“对称”原意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在图书馆学体系中,对各种“专门图书馆”研究的排列就具有对称性。

(3)图书馆学理论之间的相似性。如“应用图书馆学”中各分支学科的建立,大都是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向图书馆学的渗透,形成一些分支学科(如“读者心理学”)。因此,这些分支学科的形成机制具有相似性。

5.2 优化律

优化是加以改变或选择,使其优良。根据系统工程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尽管其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存在不优化状态,但其总趋势是向着最优化的目标发展的。这种优化现象和最优规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发展的优化律提供了客观的原理和根据。图书馆学发展的优化律,是指图书馆学理论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争鸣等方式使其经由变革和选择,在整体上向着科学、合理的最佳目标发展的一种变化规律。其表现为:

(1)图书馆学理论之间的选择和竞争。主要是通过争鸣、讨论方式,使图书馆学在某一领域或整体上达到优化。如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在建国60多年的曲折发展中逐步优化。

(2)图书馆学理论之间的归并。如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之“三要素”、“四要素”和“五要素”等合并为“要素说”。将“文献交流说”、“信息交流说”、“知识交流说”等合并为“交流说”。

(3)图书馆学理论形式的多元化。如图书馆学体系中各分支学科形成、发展过程和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中各种方法形成、发展过程,就是一种实现最佳目标的优化过程。[27]

6 结语

图书馆学发展的加速律、渗透律、重心律、周期律、和谐律与优化律是图书馆学发展的自组织功能之表现,是图书馆学发展的总趋势。“渗透”与“加速”过程中形成“重心”,呈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变化,经“和谐”过程达到“优化”。“加速”,“渗透”和“和谐”是实现有重心的周期性发展变化,进而达到“优化”的前提条件:基础和动因。“优化”是图书馆学发展的总方向和最佳目标。

标签:;  ;  

图书馆学发展规律概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