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亚绍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我院手术室接治的4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度226例患者纳入对比组,2016年度2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应用护理标识。对比2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39%,低于对比组的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高于对比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正确有效地应用护理标识,有助于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45-02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是手术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涉及的医护人员较多,且存在较大流动性,存在诸多潜在护理风险;一旦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逐步应用,不但可提升护理效率,还可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室2015年—2016年收治的477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手术禁忌证等患者,手术原因包括严重颅脑创伤、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疾病等。2015年度的226例患者纳入对比组,男125例、女101例,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43.7±3.1)岁,术后住院时间为3d~16d,平均(7.6±1.1)d;2016年度的2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男133例、女118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年龄(47.3±2.5)岁,术后住院时间为3d~20d,平均(8.3±1.4)d。2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方法、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即严格依照医院和科室制定的制度,开展手术室各项护理;研究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全面应用护理标识,具体操作:

1.2.1标识设计

手术室组建护理标识管理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科室护士组成,负责设计及印制护理标识,根据手术室日常护理需要,设计统一的、规范的护理标识,主要包括文字标牌、色牌、腕带等,再通过粘贴、悬挂等方法正确应用标识。标识内容须简洁明了、易辨认,且有针对性、完整性。

1.2.2标识类型

①警示标识。对于需要进行多种药物注射的患者,护理人员因该将提前做好的警示标识放在患者的周围,警示标识的内容应该对使用药物的名称、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内服或者是外用的药物采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进行标识,如果需要将注射器中的药物抽取,则需要做好合理的标识,有助于避免护理人员遗忘,并且凭借提示卡可以提醒护理人员核对相关信息。②患者标识。对每个患者都佩戴腕带,借助腕带进行护理标识,腕带上应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床号、入院时间以及科室等资料详细的记录,部分患者疾病情况比较严重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腕带进行标识以便于区分,例如红色代表重症患者、蓝色则代表普通患者。③环境标识。院内设有无菌区域,这个环境应该用绿色标识,污染区域则用红色表示。如果患者需要手术,而且属于感染性疾病的,应该在手术室门外利用醒目的隔离手术区字符进行标识,而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以及手术用品等都应该进行标识区分。④在院内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标识体系,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标识的相关培训,以免护理人员发生误认的状况。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手术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患者识别错误、导管事件、用药差错、坠床等。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针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治疗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39%,对比组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242例(96.4%),一般7例(2.8%),不满意2例(0.8%);对比组满意184例(81.4%),一般34例(15.0%),不满意8例(3.5%),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37)。

3讨论

护理风险在医院内比较常见,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导致了患者发生死亡或者是伤残的情况,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手术室中。手术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是帮助危重症患者以及急症的患者进行救治的场所,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非常复杂而且比较繁重,大多数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一旦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患者发生意外,造成了纠纷的发生[3]。在手术室内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液体的输注以药物的使用发生错误,体位护理发生失误导致发生并发症、接送患者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等,而且部分护理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手术护理记录错误或者信息不详导致意外的发生或者是其他意外导致的患者身体受到损伤等。因此在手术室内应该实施合理的护理服务措施,以此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标识的目的是警示和提醒,通过颜色的不同或者是文字的不同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警示的一种办法,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醒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可以特别的关注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护理操作更加的规范,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

通过护理标识患者设置身份标识可减轻手术信息核对给医护人员带来的负担,有利于及时抢救期患者,选择正确的术式,加强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保障意义,也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此外护理标识中的警示标识对临床选择药物有良好的作用,对减少风险事件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标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明显低于常规风险管理,进一步说明了护理标识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标识是基于新护理服务理念形成的新式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产生,其可针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做出应对。护理标识通过清晰、明确的标识,借助颜色提醒或文字警示,减少失误,避免出现护理差错,让护理人员可更为准确地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使患者感到满意。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多种护理标识,包括身份标识,主要提供患者基本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迅速、准确识别身份;并通过导管标识、设备标识更快更准确地开展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警示标识、用药标识提高护理质量。从结果看,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的对比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比组(P<0.05)。与李艳等人的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护理标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霞.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55-156.

[2]罗丽坤,罗秀绢.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5):12790+12792.

[3]刘越康,佘迎萍.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186-187.

[4]沈俏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9):120-122.

论文作者:刘亚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亚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