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园林绿化, 是以植物为主体的一项城市环境工作, 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面对城市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园林;管理创新
一、城市园林管理发展创新及在城市中重要作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园林管理水平有限,加之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园林管理必须做出更多的发展创新,才能实现更大的跨越,以此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为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大的保障。为了搞好现代化园林管理,就需要将传统的陈旧观念摒弃,不断探寻新的管理元素与理念,尤其应吸取世界先进城市园林管理的技术与模式,扬长避短,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元素在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中的作用。城市应定位为一个代表与体现历史、文化、荣誉等的标志,而园林建设又是城市的一大标志,必须对园林管理有准确的定位,通过对其井井有条的布置与设计,再给予合理科学的管理,从而充分体现园林的作用。
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与指标。这些年,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大量的工业工厂在城市中建立起来,加重了城市的污染,城市化建设对污染有着很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就需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降低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便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大力践行环保是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园林建设与管理当属城市化进程中,有力缓解环保压力的一大举措,以此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这都要求城市建设中应大力发展创新园林管理,以便满足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从而保障城市园林植被发挥其在城市中的积极作用,除了美化环境,还能减少污染,吸附灰尘,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园林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的管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社会经济的原因,如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有体制的原因,如主管部门追求政绩和短期效益;也有其他原因如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局限性,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缺乏统筹考虑等等,使得园林发展速度虽快,但效果并不理想。
1城市园林规划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城市园林规划要在大量科研分析和相应技术的基础上,使园林在整个城市拥有合理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国内园林的理论研究和技术运用同国外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国内虽有一些相关学者对城市生态和绿地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生态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科学的决策以及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尤其在我国目前城市用地紧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谨慎、科学的决策和实施,通过系统性的绿地布局、合理的种类配置,用有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不健全
(1)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在本质上仍未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管理的运行痕迹和框框,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机构很多职能的设置有背于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和精简高效的原则。
(2)园林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如: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园林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由于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使得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事件时有发生,随意伐木毁绿事件更是屡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园林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尽管已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但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市园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也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一些城市的园林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议程上排不上号,造成城市园林管理工作后劲不足。
3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许多城市对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往往是“见缝插针”式的绿化,缺少大面积、大手笔的规划,难以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再如城市园林过分强调草坪,缺乏高大乔木;树种选择偏重花色树形,忽视其他抗污染的树种。以及城市广场求大求气派,不从广场自身功能和市民需求出发,盲目追求景观,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
此外,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城市园林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短期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非立竿见影。因此口头上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可在实际实施中,特别是在与经济活动有冲突时,却往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把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三、创新城市园林管理的措施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转变职能,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本本质上的转变。将园林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原来的专业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让园林管理局在宏观的规划方面发挥作用,在行业建设方面起规范和引导作用。将由园林事业单位承担的建设施工养护等项目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天津市河西区园林管理局就是遵照这一做法,事业单位侧重专业管理,将企业则推向市场。
2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积极探索创新
管理手段很重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加强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更应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设立相关的网站,开通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透明信息政策。
3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建立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园林事业的园林项目、园林企业、园林市场不断增加变化,园林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够适应市场。市场千变万化,园林事业需逐步建立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当然,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现行的招投标模式出现了串标、漏标等,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改进,一定可以更好更公平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市场更健康更有序地发展。
4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而园林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园林的建设与专业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把员工素质、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根本大事来抓。要根据全社会的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给方面素质的培训,既要注重学校的培养,更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采取多方式分层次加以培养专业人才。
5提高群众意识,加强法制建设
城市园林建设不仅是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更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公共事业,没有社会和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因此要积极广泛地进行园林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园林绿化意识,努力把爱护园林上升为一种社会风气,使群众自觉执行。同时也需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从项目规划到建设到养护管理都应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行,并建立信用制度,进行信用等级的监督和评比。只有大力加强园林的法制力度,才能使城市园林的各项事业行之有效地进行。
结束语
园林管理发展创新,是城市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目前必须高度重视与改善的。但是,由于目前园林管理存在不足与缺陷,比如说植被布局规划方案欠妥、植被生理保护不足等,这些都使得在管理上的创新遇到了阻碍。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就应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在方法与技术上进行探索创新,以此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也能更好体现园林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寒英.知识经济时代的园林管理创新[J]. 时代金融. 2009(11)
[2] 邵美娟.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5)
论文作者:马光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 绿地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作用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