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夏龙生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夏龙生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其技术水平能够影响到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本文首先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念,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要性后,识别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要点,并就当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典型应用展开分析,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旨在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是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更大突破的关键。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同样需要加强技术引导,推动技术向效益的转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强化对技术的科学管理与应用控制,才能更好地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取得更大的发展。

1 混凝土施工技术概念

混凝土施工技术,实则为建筑行业典型施工技术,具体是在施工中充分利用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通过合理的工艺手段达到某种设计目标,实现某种功能与价值体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稳定性高,能够整体提升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将钢筋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骨架,并通过筑模来灌入混凝土,最终塑形成为理想的结构。实施混凝土技术的关键,在于应坚持优化混凝土料中的各种原材料的配比,避免多种材料之间的配比失衡而影响整个混凝土最终的工程性能。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近年来的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为加强各种建筑结构体的可靠稳固性,增强水利坝体的牢靠程度,需要完全消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特殊性,充分掌握混凝土中的水泥、细砂、石子等原材料的特性,并科学结合钢筋结构框架来完成施工。通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水利水电施工的稳定性,优化各种原材料的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强化不同物料之间的优势性能关联,避免施工环节出现分层独立施工的情况,降低建筑物在后期应用中出现的建筑隐患与应用风险。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要点

3.1 施工方案的设计是首要任务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科学依据合理规划的施工方案完成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完成建设。因此,要求相关设计人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水利水电系统知识和工程建筑相关设计知识,将不同理论进行杂糅,才能最终确定满意的设计思路,指导完成设计方案。其次,设计人员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最大程度搜集信息,力争在设计中体现对施工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组织科学性的统筹考虑,降低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工程资料,做到环境和施工的有效协调,避免发生设计变动。第三,设计人员应该用好先进的BIM技术,放大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功能与参数化功能等,利用软件的先进性来诱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为质量把控作出积极努力。BIM软件还可用于开展碰撞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各专业是否存在交叉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

3.2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关键任务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应主要放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节。在施工现场,有关管理人员应正确行使职能,首先是加强现场从业人员的管理,注重结合具体施工实践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质量观念,确保从业人员都能正确认知和持续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在工程现场可以规范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其次是加强现场的材料与设备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的材料、机械化设备的配置要紧跟进度,配置到位,可从购采源头开始严格建立监管制度,强化质量关,并建立现场材料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管理职能。第三是加强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施工技术要点,能够加强质量把控,注重对混凝土配制、灌注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3.3施工质量的检验是重要任务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告一段落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重点管控施工质量。按照有关施工质量标准,从严从实地完成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借助无损检测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有效落实相关检测。如可引入数据筛选分析与三维仿真技术等,建立由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控体系。现阶段,一些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引入物联网技术、预警预判技术等高新技术,着重实时监测监控大坝混凝土浇筑、温度测量、监测等环节,将接收到的实时数据准确分析后通过智能化控制输出,可快速精准地衡量评价坝体质量,既能保障工程质量,还能在施工、竣工验收中提供数据支持,增强工作效率,同时还便于后期投运管理。

3.4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因素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需要时刻关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表现,着重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人员而言,应明确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和典型操作规程,掌握其中的顺序步骤,持续接受培训掌握必要的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标准,从而能够指导约束自己朝着更高的质量标准来推动施工建设。其次,对于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检验人员而言,检验的重点应始终放在施工现场的不同工作环节中。自身素质的提升还需要自己要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完成。随着工程量的增大,各种复杂因素都会随之出现,检验人员的技术不应是简单的经验之谈,如此便不能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得到精确科学的检验,检验人员应通过理论学习和操作锻炼来提升技术,接受企业安排的系统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现场管理人员而言,既要抓质量管理,又不能放松安全管理,同时要有紧盯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管理,要建立大局意识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当然,为了较好地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现场的人员素质,建设方或施工方应主动优化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合理调整奖惩制度,激发人员积极性,同时也规范人员行动力,最终实现整个工程的健康建设。

4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典型应用

4.1水闸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闸工程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点项目。若水闸质量不把关,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后期运营都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常规的水闸施工分涵洞式和开敞式施工,一般上,若场地空旷宽敞,可选择开敞式水闸施工方式;若场地狭窄弯曲,则选择涵洞式水闸施工。不同的选择方式,能够在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水利水电建筑作用。水闸建设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需强调:一是对水闸底板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应严格在底层铺垫混凝土,可提升上层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避免出现建筑体的下沉;二是混凝土浇注过程应全程关注力度控制,结合底板面积作出施工指导决策,若遇大范围水闸底板,则需要强化混凝土注入量,提升整体强度,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4.2大坝建设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分缝分块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坝建设属于主体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其中的阶段性工作较多,因此适宜采用分缝分块技术。分缝分块施工技术指的是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充分结合已施工固定的钢筋结构方向,按一定规则来处理方向与高度等问题。分缝分块施工技术中,可首先考虑错缝浇灌,这样能够节约使用浇筑混凝土,待浇水泥块较小,且无需考虑浇筑温度,但需管控用水量。其次可考虑通仓分块浇筑,此方式适用于处理浇筑面积广、长度长的建筑体,而且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体现整体施工的快速推动,减少外界不良干扰。分缝分块施工技术能够真正提升施工速度,保障施工效率,是优化施工时间的高效施工手段。

(2)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所应用的接缝灌浆施工技术,能够胜任较为隐蔽的工作环境要求,且在技术及工艺上的标准较高,施工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接缝顺序,且应时刻关注顺序的正确性,要形成连贯作业,先统一完成横向接缝灌浆后再转而完成纵向接缝灌浆。

5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案例

5.1工程案例

某水电站大坝工程属于正在施工建设的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拱坝建基面高程为470m,坝高峰值达到108.6m,整体结构形态为双曲拱坝,坝轴线长约为284.12m,坝顶厚4.5m,底厚20.1m,厚高比为0.18。大坝按16个坝段进行了施工责任拆分。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坝体进行浇筑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施工导流的影响,施工强度较大,浇筑手段较为单一,通过合理安排,能够达到工期的要求。

5.2混凝土浇注前的模板施工

大坝要完成混凝土浇注,需要积极通过模板组合搭建框架结构。在该坝体施工中,采用多卡悬臂模板的方式以便快速施工。闸墩墩头与墩尾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者木模板,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与光滑度。表孔溢流堰面和光滑连接段,按照施工设计曲线加工,制作有轨拉模,使用镘尺,做好收浆液抹光。对于坝体廊道侧,使用组合钢模板。对于廊道拱顶,使用混凝土预制模板。模板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样;清理基层;按照结构物尺寸,安装模板,使用5t仓面吊,来吊装模板。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把控,确保后期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5.3 坝体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混凝土浇注施工准备。坝体分出不同仓室后,立即建构对应独立的振捣器房,并在不同房内各自设置两台或高于两台的150规格的变频振捣器,或是布置四台100规格的变频振捣器。确定坝体的细部结构后,对该结构出的仓位可选用配置小型振捣器。按照施工设计方案来确定作业人员的配置,并严格按照相关浇筑技术规范来完成混凝土的下料、振捣等不同工序。

(2)混凝土铺料。混凝土入仓室前应先对基础面和老混凝土面铺上厚度约2至3公分的水泥砂浆,其强度应该严格控制,超过混凝土浇注角度。在开展基层混凝土覆盖的过程中,应坚持执行不产生初凝标准。待混凝土确定完成入仓动作后,可以开启各仓振捣器完成平仓,平仓工作也应严格落实混凝土平仓规范,确保达到预定要求。

(3)混凝土振捣。平仓工作结束后,开始启动规格100的2台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起始位置应安排在已完成振捣的混凝土层面搭接位置处,整个振捣工作应有序、合理、规范、稳定。其间注意控制好振捣间距,严格小于振动半径1.5倍。振捣器的端头部位应确保探入到混凝土层下7cm左右,这样可实现充分振捣,极大提升上下层混凝土的整合效果。振捣器使用应注意探入混凝土层要快插慢拔,这样可以减少因不良操作而导致的工程质量破坏。混凝土浇注振捣完成的过程中,不能忘记接缝处理,待浇筑结束还应强化冲洗,使得混凝土体表清洁性大大提升,特别是在开仓前一天就应结束最后一次冲毛。

(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及时给与补水养护,养护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浇筑后13-19h后。洒水应对准混凝土表及各侧面,要达到混凝土表全湿润的程度。在特殊天气阶段,应提前开始洒水养护工作,如气温升高、炎热干燥等季节。冬季低于5℃的低温环境中,应避免洒水养护,可降低因坝体混凝土内外温差大而出现质量问题,当然还应结合相关规范加强混凝土保温,如推迟拆模时间、利用遮挡物遮盖坝孔明洞等。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环境,为地方建设提供资源能源,建设意义重大。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应用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强化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设计,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能,加重施工质量的检验,优化工作人员素质,将是改善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应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东.水利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59.

[2]丁建彤,林星平.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J].混凝土世界,2011,(6):79-81.

[3]谢小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91-192.

论文作者:夏龙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夏龙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