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叶丽娜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叶丽娜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小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学校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现阶段,小学生的网民数量快速的增长,网络世界对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为小学生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成为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本文就小学生的特点入手,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策略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网络上传递着正能量,消极影响是网络上传递的色情,暴力以及虚假的信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不深刻,以及自控能力太弱,所以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制约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德育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非常少,所以通常对很多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网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比如关于外星球的信息,关于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知识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的科学常识,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也会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培养。

其次是小学生在作业上存在着很多困惑,一些难题家长也无法给学生讲解,所以小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帮,百度搜题等网站,解决教师在课内留下的作业问题。在网站上,常常会有一些励志的文章,比如某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考取了好的大学,这些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潜移默化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努力的学习。

(二)消极影响

当前的网络环境并不明朗,而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特别强,但是自身的是非判断能力却非常弱。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渲染色情,暴力,赌博,封建迷信的网站,会将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有害的信息传递给小学生,让学生弱化对周围现实环境的影响力,以及对于日常学习活动缺乏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精神空虚,缄默寡言,理想信念淡漠,行为习惯非常差。比如现阶段小学生的校园暴力层出不穷,屡教不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周围积极健康发展的学生,在某种程度还可能让这些积极健康发展的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小学生对于积极健康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又难以抵抗来自网络的消极影响,所以面对现阶段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必须要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首先是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为学生讲解德育教学的理念与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空洞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穿插着德育教育。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时常有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间中说闲话,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选择在班会课与学生讨论这种行为是好是坏。当教师把这种行为当成主题来对待,就会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这种行为到底是好是坏,这些闲话是不是非说不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且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就“网络带来的影响”开展班级主题辩论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网络为学生带来的影响。教师在参与学生辩论会的同时,记录下学生对于网络的看法,然后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告诉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自己要弄清楚自己是为什么上网,上网的目的达到之后是否对网络有所留恋并且接触到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然后教师立足于现实,教会学生分辨什么是非对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二)开展网络道德活动,创造良好的道德舆论气氛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比如学校可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校园贴吧,鼓励学生将自己关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留在贴吧上,或者是将自己存在的疑惑与心理困扰通过这个平台直接的表现出来。通过这些直观的留言和跟帖教师可以把握当前学生之间发生的重要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制止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此外,教师作为贴吧的管理员,可以时常为学生上传一些励志的视频,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其次通过校园网络,教师还可以开设一个家长互动论坛,通过家长将小学生最近的一些动态反应到论坛中来,教师一方面查看学生在贴吧中的发言,一边听取家长的反应,然后在课堂上观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

(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行为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究其本质而言,网络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行为的网络化。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学校应该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认清楚网络的实质。一方面学生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用昵称代替了自己的名字,在网络中就算是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会有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在网络中容易被舆论带偏而辨别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容易接触到很多落后有害的信息,这些信息腐蚀着小学生的心灵。

教师可以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教会学生分辨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并且通过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的分析信息,辨别是非。比如教师可以就网络上匿名人身攻击开展德育教育,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将人身攻击对别人带来的危害阐述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人身攻击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不正确的,学生不应该模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三、总结

网络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所以学校家长不必将网络的消极之处放大,制止小学生上网,反而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网络,使用网络。教师与家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自己的监督、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225.

[2]王芹. 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论文作者:叶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论文_叶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