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中医医院 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某看守所100名在押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名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思想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思想教育基础上,通过问卷获得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给予综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半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押人员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掩饰得分高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并掌握在押人员的犯罪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解开心灵枷锁,积极接受教育,有效维护看守所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51-03
看守所在押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大概20%的在押人员有心理疾病,70%的在押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1]。心理健康状况异常有可能诱发或促使犯罪的产生;反之,违法犯罪人员的犯罪现象,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刺激,也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常[2]。随着看守所管理的现代化,在押人员的心理及精神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掌握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矫治和心理干预,促使在押人员积极教育和改造,有效维护看守所的安全和稳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某看守所100名在押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其中,干预组男41名,女9名,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4.5±9.3)岁;婚姻:未婚者28名,已婚者15名,离婚者7名;文化程度:小学10名、初中23名、高中及以上17名;职业:无职业39名,有职业11名;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杀人、伤害等)24名,财产犯罪(包括贪污、诈骗、盗窃等)15名,其他类(包括贩毒、强奸罪、交通肇事罪等)11名;关押时间3个月~2年,平均(1.2±0.6)年。对照组男40名,女10名,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3.5±8.5)岁;婚姻:未婚者27名,已婚者14名,离婚者9名;文化程度:小学11名、初中22名、高中及以上17名;职业:无职业40名,有职业10名;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杀人、伤害等)23名,财产犯罪(包括贪污、诈骗、盗窃等)15名,其他类(包括贩毒、强奸罪、交通肇事罪等)12名;关押时间3个月~2年,平均(1.1±0.5)年。两组在押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犯罪类型、关押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能阅读并理解测试问卷表,具有良好语言沟通能力。③关押时间≥3个月。排除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关押人员。所有关押人员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思想教育,如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常规思想教育基础上,通过问卷获得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评定,分析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综合心理干预方法:(1)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查阅档案、谈话、行为观察和量表测试等渠道,定性定量分析关押人员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根据在押人员所涉及的案件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状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2)心理行为干预:关押人员普遍存在情绪偏激、环境适应不良、自控能力差等心理行为特征,掌握服刑人员的不同心理行为表现进行科学分类,针对性开展了“管控情绪”、“释缓压力”、“和谐相处”等心理干预,通过思想教育,促使关押人员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调控不良情绪和不良心理行为。(3)心理健康干预:针对关押人员常有的失落、孤寂和自卑等心理问题,用真情关爱感化他们,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发掘闪光点和合理情绪疗法等咨询方法,帮助他们解开心灵枷锁,培养他们建立健康心理,促使他们更好的接受教育和改造,尽快服刑期满回归家庭和社会[3]。
1.3测评工具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心理健康状况[4]。该量表由10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量表的计分采用五级评分制度:1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为精神质(P)维度、神经质(N)维度、内外向(E)维度和掩饰(L)量表[5]。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关押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因失去人身自由、原有的联系和信息都受到限制,被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和群体中生活,并且活动受到限制和监督,产生孤独、焦虑、恐惧和悲观等心理。同时,面临罪行被揭露将会受到刑法的惩罚,忧虑家庭、忧虑身体、忧虑前途和归宿、对过来失去信心等,情绪低落不稳定,精神萎靡不振,容易冲动,行为失控,或哭哭啼啼、或大声诉说、或威胁谩骂、或人身攻击等,存在各种各样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给看守所场环境和他人人身安全造成不安全和不稳定[6]。心理干预是指对心理疾患者,以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为指导,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7]。
本文通过了解和掌握在押人员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根据在押人员所涉及的案件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状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在押人员的心理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化解他们的心理症结,帮助他们解开心灵枷锁,促进他们树立健康心态,有效维护看守所的安全和稳定。研究结果在表1、表2中显示,干预组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掩饰得分高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纠正在押人员的心理问题,化解他们的心理症结,帮助他们释放压抑的情绪,促进他们树立健康心态,从消极心理状态中走出来,能够有稳定的情绪,主动配合刑事诉讼工作,积极接受教育改造,构建和谐秩序,保障看守所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广军,柴洪燕,赵约翰.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0):61-64.
[2]张斌,范文澜.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4):545-547
[3]许力新,刘小彦,范彦蓉,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6):1130-1133.
[4]杨玲,曹华,耿银凤,张燕,徐景,苏波波.社区服刑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6):555-557,558.
[5]齐素芳,刘晖,张天亮.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113-115.
[6]韦任起.综合性心理干预在服刑高血压人员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36):274-275.
[7]詹浙红.综合性心理护理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围治疗期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4):64-65.
论文作者:马文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心理论文; 人员论文; 看守所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状况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