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如何通过师生问答提高课堂效率
□ 胡慧娟
〔关键词〕 问答;心理课;提问
心理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如何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值得反思。有效师生问答需以良好的问题设计为基础,以有技巧的提问与恰当的回应为保障。我认为,有效的问题设计需贴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目标、具体化;有技巧的提问需考虑问题的提出时间及回答对象的选择;恰当的回应应做到倾听与共情、正面且有内容的评价、及时引导与追问。若三者教师均能做到位,那么,势必会带来有生机与情感流动的心理课堂。
一、问题设计要求
(一)贴合学生实际,激发课堂参与度
心理课上所提出的问题需贴合学生的实际,越接近学生真实的生活,越能让他们感同身受,越能调动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在一节“换个想法 换个心情”的课上,最后我会以本节课的情绪ABC 为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将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转换为合理的想法。我是这样提问的:“以下这些都是我校学生在平时的咨询中出现的不合理想法,请你们做咨询师,帮助他们转化这些不合理想法。”当学生听到这些想法是我校学生拥有的,他们会感觉这些想法很“接地气”,进而激发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课堂讨论参与度很高。
10日前后,江汉、江淮、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过程,其中江南北部和西部、华南西北部的局地大到暴雨。15日起,西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及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降水和降温过程。
(二)符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走“正道”
设置的每一个问题均需符合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设置的每一个问题的意义,以及预设学生的回答是否会符合期待,做好引导工作,才不至于在课堂上“走偏”。
心理课堂理应是开放、真诚、温暖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回答都是真实的想法,我们都应该给予正面的回应,关注积极方面,避免打击其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同时,正面回应时也不应只是简单的“很好”“非常棒”这些单薄的词汇,而应根据具体情境给予学生相应的积极评价。如在一节“高中生意志力培养”课上,我提出的问题是:“你曾经有过因为快坚持不下去而想要放弃的时刻吗?”学生的回答是:“有选择地坚持与放弃。”我的回应是:“非常好,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你很懂得取舍,或许取舍后的坚持会让你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因此,有内容的评价或许比单薄的评价更能激励学生。
(三)设计问题具体化,学生有“路”可走
提出的问题需可操作性强,即能直接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而不是无从下手。
如在“挫败助我成长”课上,原先我设计的一个问题是“请同学谈一谈最近经历的让你产生挫败感的事情”,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示无从下手,后来经过修改,将这一问题具体化,我要求学生写下:我最近经历的让我产生挫败感的事情是 ;我当时的感受是________;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或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这件事“________”。将这一问题分解后,学生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二、提问技巧
(一)提出问题时间:先于情境呈现
如心理课会用到很多音频素材,学生很喜欢看,那么,我一般会在看之前抛出几个问题,学生在观看时会更聚精会神,也会思考,而不仅是一看而过。在“换个想法 换个心情”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借用了当下网络最受欢迎表情包代表人物“权律二”的几张表情图片。之前我是先呈现图片,学生纷纷议论权律二是多么的可爱,氛围很活跃,然后提出问题“以上哪个表情可以反映你最近的状态”,学生顿时鸦雀无声,一时也不知道哪个表情可以反映自己的近况。相反,若是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这一组表情包,一方面,学生看完之后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至于看完之后班级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在看图片时课堂纪律也不至于那么混乱。
心理课上很多时候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我发现,先抛出问题比先呈现情境,学生代入感会更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选择回答对象:视问题而定
线性判别分析(LDA分析)是判断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与PCA相比,更加注重样品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及各品种间的距离,使不同类别的数据差异达到最大,进而反映不同辣椒品种的辣度差异,提高分类精度。 LDA分析图能较好地区分各类样品,见图4,除17151和17129这2个品种有极小重叠外,其余7个辣椒品种均无重合部分,说明其余7种是完全不同的辣椒品种。与PCA分析相比,LDA分析数据更为集中,分类更加明显,因此,在评定辣椒辣度及其种类应综合2种方法进行分析。
心理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无对错之分,都是学生真实的感受与想法,但由于课程设计、班级氛围、学生个性、教师风格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心理课堂上的分享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如何在有“先天缺陷”的条件下,让心理课堂保持开放、真诚、温暖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就我的经验而言,视问题而定。如果是讨论他人的问题,如“看了这则案例,你认为小凡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一般会让在课堂上表现不是很活跃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回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提高其自信心;如果是表达自我感受的问题,如需要自我开放的问题,我会观察哪些学生在积极思考,另外,在给他们时间思考的同时,私下询问某些学生的想法,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后,选择这些学生发言。
三、回应策略
(一)倾听与共情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的回答并不如我们期待的那么好,那么,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并及时追问,而不是急于否认、忽略学生的回答,然后另找其他学生回答,直到有学生说出我们想要的答案为止。
(二)正面且有内容的评价
如在“突破学习‘高原期'”课上的“我怎么来到了‘高原期'”这一环节中,我列举了几个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出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导致我们来到了“高原期”。其中一个问题是“小军的诗词鉴赏水平与现代文阅读水平都很高,但是文言文阅读水平有点差。每次统考和模拟考试,只要遇到文言文,他就头大。只要做到有关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与语句的翻译,他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思考,每次做这类题目,他都拿不到满分”。我预设的学生回答是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导致学习产生了“高原期”,也就是学习薄弱点未攻克。而课堂中,学生会回答到这个方面,但更多的是,他们认为小军有不合理的想法,即小军要求文言文要拿满分。一方面,可能是我设置的问题未突出“知识结构不完善”这一问题不符合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未理解我问的问题是什么。总之,问题的设计需符合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往“正道”上走。
(三)及时引导与追问
学会保持倾听与共情是最基本的要求,心理咨询时要求如此,心理课堂上教师的回应更应始终如一。课堂上的倾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与平等,共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认可的,从而带给学生继续说下去的自信与勇气。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最小显著法(LSD)进行检验。
当讲到导致焦虑产生的社会因素时,我问某位学生:“你认为现在社会是一个特别看重什么的社会?”学生答:“金钱、背景、权力、颜值等。”我预设的答案是:学历。这位学生的回答内容没有一个说到我预设的内容上。我没有急于否认这位同学的答案,而是通过及时追问,将他的回答引导到课程内容中来。于是,我追问道:“那么金钱、背景、权力、颜值,这些东西需要怎样来获得呢?”学生答:“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我接着问:“那你去应聘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努力的资格呢?”学生说:“靠自身的实力。”我又接着问:“好,那用人单位最简单、最直接地评判一个人有没有实力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学生答:“学历。”最终,学生说出了我想要的“标准”答案。
在HAART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以评价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产生病毒耐药性等,必要时更换药物以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成功。
言而总之,良好的问题设计是有效师生问答的基础,有技巧地提问与恰当地回应是有效师生问答的保障。若三者教师均能做到位,那么势必能够带来有生机与情感流动的心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2-0028-02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南京,2113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标签:问答论文; 心理课论文; 提问论文;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