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次旦卓玛

关于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次旦卓玛

次旦卓玛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高级中学 857400

【摘要】高中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体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也被称之为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之内,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也是该时期内工作的主要任务与要求。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外界较多的思想开始涌入我国。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负面的思想,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少年的成长与人生的定位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中教育必须注重对青少年思想的矫正。只有严格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得青少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强健的体魄。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61-0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素质品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高中学校,除了要针对高中必修课程进行关注之外,更重要的需要相关领导引起对高中生德育方面的重视。只有探究出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德育教学方法,才能有效践行与实践德育教育工作,进而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高中生德育教学的现状

1 .1 德育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虽然国家大力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但是有些学校还是错误的认为教学才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标准单一,只是强调其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和名次升降。即使注意到德育教学的学校,也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应试教育带来的利益和短期效益,而使得许多常规的德育教育不能落实,无暇顾及,力不从心,从而使德育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社会环境中的功利主义造成德育在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被忽视,德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就谈不上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所触动了。

1 .2 高中生德育教学中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缺失

德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以便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绝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而要学生将德育教学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德育信念。但目前的德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注入式”的现象,教师讲的苦口婆心,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就是这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极易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刻板。

1 .3 德育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

德育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本应是最生动、多彩的。但是现阶段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却是课本上僵死的教条。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脱离,丧失生活的根基土壤。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学以致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这种教育方法下,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人。

1 .4 从事德育教学的师资人才不足

目前来看,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了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学工作,然而,这一课程却不像数理化等和升学紧密相关的课程在学校中受到重视,评价体系也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得从事德育教学的老师流失严重。

2 高中生德育教学方法的思考

2 .1 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德育教学中

传统的德育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强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内容载体,这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德育教学过程,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敢于挑战。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不少可以用作德育的题材,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当地自身的地方文化,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力求生动活泼,使得德育“润物无声”。

2 .2 使用案例教学,开展主体性教学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注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种教学运行模式,自然地调动了学生投入社会、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对问题进行论证剖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选取经典而富有时代性的事件为蓝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集体分析、讨论,它不同于讲授式的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一个主动寻求过程。老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向和讨论总结,而不代替学生自己的探究过程。这方面,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这个过程更加丰富。互联网为中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拓宽了视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老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讨论的话题和可展示的机会和锻炼的舞台,更多的让他们自己去找资料,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予以修正、总结,达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2 .3 鼓励适当的社会体验

德育课大多属于社会科学,理应走入社会“大课堂”才能得到更深的理解。高中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可以利用放假时间做一些适当的社会实践,比如参观博物馆、旁听法庭庭审等等。通过体验式的课程,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有可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传统德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冲击,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新时代的要求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德育教学的内容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内驱力,从而自觉克服世界观中的不良因素,有助于道德观念的接受、形成和保持。这样才符合当代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精神的时代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富.如何有效进行中学德育教育及其发展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2] 袁艳容.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

论文作者:次旦卓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关于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次旦卓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