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标管理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管理,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施教程序,使95%以上的学生掌握教学目标,形成能力,获得最佳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管理是以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性学习策略”为理论依据,但其理论构架又不完全同于“掌握性学习策略”,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教学过程的可控性 教学目标管理就是先制定适当的、详细的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调整和矫正的教学控制系统。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目标具体化、行为化、操作化,教师可依之去设计教学程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从评价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检查教师自己的教学,同时,具体的教学目标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学系统只有成为控制系统,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切实的保证。教学目标管理正是这一系统可控性的具体化。
(二)教育对象的可变性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理论认为:“当提供适当的条件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上都会非常相似。”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的客观事实,并非永远不变,更不是个体所固有,而可能是偶然的、人为造成的,是家庭、学校、社会诸因素作用的结果“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这一观点,在承认学生在学习中个别差异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同时,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力,且大多数学生能学好,将学生视为可变的、动态的教育对象,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潜力,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三)教学目标的调控性 布卢姆认为,影响群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占50%;(2)学生的学习情趣占15%;(3)教师的教学水平占25%,三者的综合影响为90%,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若教学目标不能适宜每个学生,学习结果就会出现很大差异。
教学目标管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制定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初始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通过评价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矫正教学误差,使95%以上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二、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一)感知能力 高中生的感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他们观察事物时,更富有目的性,能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区分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的和偶然的现象等。但有些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也会出现粗心、马虎、不准确等现象。
(二)注意能力 高中生能比较集中和持久地注意他们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注意力更加稳定,更具有目的性,注意的范围也有所扩大。他们不仅注意那些具体的事物,同时也注意事物的本质和抽象的概念。他们的兴趣也相应的扩大,涉及的范围和层次也较为宽深。
(三)记忆能力 高中生已经较少单纯地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来记忆教材,而是更多地运用理解意义识记,力求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记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需要机械记忆的材料,也试图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帮助记忆。
(四)思维能力 高中生的思维活动已逐步摆脱具体的经验限制,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相应提高。他们不仅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揭露事物的本质,并能运用辨证思维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常持批判态度,为了论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资料,深入钻研,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他们在学习工作上不愿墨守成规,喜欢进行创造性。但在思维发展上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有些学生还不能自觉地对教材进行逻辑加工,对复杂的试题不会审题,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达到成熟阶段,喜欢钻牛角尖等。
三、实施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守:具体性、科学性、可行性、中测性、先进性的原则,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序,还要便于实施和检测。准确制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两个方面:(1)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目标。自学目标以阅读课文后学生能独立完成为标准,目标(2)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就能够完成为宜,切忌定得太高。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能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如《卤素》一节的自学目标是:
(1)卤素包含哪些元素?其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点?(了解、识记)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区别和递变规律?(了解、识记)
(3)什么叫升华和萃取?(识记)
(4)卤素单质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在各类反应中需要哪些不同的反应条件和产生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识记、理解)
(5)碘有什么特性?(识记)
(6)卤素有哪些重要的化合物?各有什么性质和用途?(了解)
指导学习目标是:(1)卤素单质为什么都是双原子分子?(理解)
(2)萃取剂应具备哪些条件?(理解、应用)
(3)升华、萃取及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有何实际应用?(理解、应用)
(4)从F[,2]→I[,2],其化学活动性有什么递变规律?为什么产生这种规律?怎样用实验证明这种递变规律?(理解、应用)
(5)怎样鉴别卤素离子?(理解、应用)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管理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以导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由单一讲练结构变为讲、练、阅读、议论、自学等立体结构。如,我将教学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练习(5分钟)要求独立完成。其内容为上节课必须识记的基础知识,并在课前将其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复习,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时间上都有充分的准备,为学习新课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还可以达到反馈矫正的目的。
第二阶段——阅读课文(10分钟)完成自学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边看边划,增强识记和理解,使学生在大脑里基本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脉络或体系。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据我多年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回家不读课文,仅2%的学生偶尔翻翻,因此,课堂上有计划的进行阅读指导,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关键。
第三阶段——讲授新课(25分钟)完成指导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逻辑性、综合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效益。讲述时语言要准确、简炼,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思维层次要清晰,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实验操作要规范,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如,讲授原电池的原理时,将课本的〔实验2-3〕改为投影放大的演示,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第四阶段——巩固新知(5分钟)。选用紧扣教学目标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现问题立即补救。题目应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力求做到循序渐进,使95%以上的同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五阶段——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检测和巩固达标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注意课外作业的布置(其要求与第四阶段相同),点拔和及时的批改订正。
(三)评价教学效果,矫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管理将教育评价按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通过这三类评价形成教学自我反馈系统。我将诊断性评价分散在每一课时的课前练习中,以便及时进行矫正回授,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把章节检测作为形成性评价,其考核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要体现教学重点,难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按难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针对性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使95%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并按照目标进行评价,总结其目标达成度和存在的问题,吸取反馈信息,及时帮助矫正那些暂时没达到目标的同学重新达到目标。
四、实施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管理的效果
我从90年开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管理的尝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