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高小强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高小强

嘉兴正信水利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100

摘要:现今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建筑行业就如同一条疾驰的飞龙,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推动着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但伴随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是有其原因的,是我们理应去妥善处理的事情,不然对当前的工作和城市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同的地基有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技术,所以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使用正确的处理技术,去完美地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完成目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注意事项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地基类型与处理技术

1.1可液化土层

土层辨别是工程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地基类型决定了是否可进行建设等问题。可液化土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形成原因大致是由于某些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沙土等空隙间的水压力产生了变化,呈现膨胀态势,结果使得该土地的抗剪强度削弱。如果选择的地域是此类土层,要想建设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当遇到此类情况,就应及时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土层进行改造,以此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1.2淤泥质软土

淤泥质软土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土层,在这种地基上不适合进行建造。而且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类型。它的形成主要是在经过流水环境下的不断沉积,然后在一系列的自然原理作用下形成未固结的软弱细粒。所以据此我们可知它作为一种工程地基是远远不能达标的,不够坚固,易变形,可见其太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是一种含水量高而抗剪强度低的土层。

1.3永冻层

永冻层,指的就是持续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结冰点土层,形成的要素就是长年的低温,才能使土层长时间的受冻而形成,例如我国的新疆就是冻土常见区域,多年冻土的承载力虽有相对的大,也刚好符合我们进行地基处理的要求。在永冻层上作业的前提是处理和确保冻土地基具备长期的承载力。

1.4岩溶

岩溶指的是可溶性岩石,各种各样的奇怪状,例如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峭壁。岩溶地质相当难处理,虽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常见。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是采取置换、防渗堵漏等处理方式,用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1.5深覆盖层地基

深覆盖层地基一般都是位于河流流域,因为它的形成与其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河流在流淌的过程中,底下有着大量的碎石、泥石等,这些东西会随着不断的堆积,最终形成这样一个土层。这种地基不太稳固,也非常容易被渗透,后期处理相当麻烦。

1.6饱和松散砂土

饱和松散砂土的承载力不达标,也不属于稳固的类型,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出现错位、变形这一类的状况,自然不是施工建设的绝佳选择,危险性太高,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面对非常复杂的各类情形,所需要采用的处理技术仅仅只有五种,但是却能应对各式各样的情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2.1堤坝施工技术

第一,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质量一定要好,性能要强,如心墙要采用碎石;第二,工程中一项关键的任务就是做好防渗工作,因为很多土层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如采用砂砾石层筑坝,那么就必须建造对应的防渗墙。第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土地的温度变化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情况,如混凝土坝的施工,在进行浇筑这个施工环节当中,土层表面温度会呈现出“水流直下三千尺”般的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土层内部在剧烈的水化作用下,释放出了大量的热能,但由于不能快速散发出去,就导致其内部就像一个高温炉灶一样。内外混凝土存在的温度差会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2.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灌桩施工

(1)钻孔灌注桩:此种方法主要是首先在桩位上采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之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2)振动灌筑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将钢管上部和振动沉桩机进行刚性连接,在钢管的下部装有活瓣的桩尖,同时在钢管的上部位置设置加料口,通过振动所产生的力将钢管沉入到土内。

(3)打拔管灌注桩:此种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和桩尺寸相近的钢管,在钢管的端部位置套上预制桩后打入到土中,之后将钢筋骨架放入到钢管内部,然后浇筑,一边灌一边将钢管拔出来,通过拔管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混凝土振实。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

3.1锚固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通常来讲水利水电工程都在山区进行建设,而山区的复杂环境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应用问题,以及具体的施工建设安排。锚固方法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利用减少工程质量安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提高了施工建设的水平,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3.2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保证其工程的高质量才是第一要务,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设置中,应该保证不同做法的作用效果相同,维持一定的预应力管桩技术基础,在常见的注水方式基础上进行静压沉降的方式,通过桩机进行管道的装填工作。

3.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对待软土地基,我们得先了解它的一些特征,比如整体可缩量比较高,在外界环境压力的剧烈变化下,就会出现较大的压缩量。同时它作为一种较难开发的土层,也是由于其低承载力。根据可信的数据来源,软土地基的最高承载能力为50kN/m3,若将其与其他类型的地基作比较的话,就显得质量非常的差,无法满足工程的各项指标。在面对这样的巨大挑战下,为了处理这类问题,就应该运用居于世界前沿的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困难,强化土层整体承载力。(2)我们还经常运用到的一个模块,就是旋喷法。它能处理好地基加固及防渗透方面的性能,通过对土体及高压喷射水泥固化浆液的有效混合,实现旋喷桩的形成。(3)在灌浆法工作模块,其需要向软土地基的空隙内注入一系列增加凝固的物质,从而实现地基稳固性的增强。在填土模块中,通过对土工布垫的应用,实现地基侧向约束的增加,确保载荷分布的整体均匀性,从而使得地基平衡性提升。

4 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当中,只有经过复杂的工程设计安排,及时应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设计进行及时调整,才能够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其进行有效改善,才能够不断带动社会生活的发展,给以后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振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几种不良地基的影响及处理[J].低碳世界,2016,10:48-49.

论文作者:高小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高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