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高考科学综合卷谈中学化学教学_高考论文

从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卷谈中学化学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科综合论文,中学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卷结构和特点

(一)按学科组成分析

各学科考试分布:表1

综合考虑理化生三门学科知识在整份试卷中的考查量,从各学科所占分值的角度来看,物理约占40%,化学约占37%,生物约占23%,基本满足4∶4∶2的比例。

(二)试卷特点

从试题内容和试卷编排的角度来看,今年的试卷特点可概括为:平稳过渡、强化基础、强调应用、小幅综合。

1.照顾考生习惯,保持试题稳定,以求平稳过渡。

由于今年是第一次在浙江等三省实施理化生三科综合能力测试,这中间有一个从分科教学、分科考试到综合能力测试的过渡问题,考生也有一个适应问题,因此,保持试题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试题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分科考试时的主干知识仍是本卷考查的重点, 但考点分布及赋分值有较大变化。以化学为例,综合测试卷所考查的,大多仍是往年分卷考试时的热点知识。如:酯化反应、同分异构体、电化学、pH值、元素周期律等等。

但由于综合试卷受题目总量的限制,且没有知识覆盖面的要求,与分科试卷相比,出现了两大明显变化:一是考点大幅减少。如:与化学有关的试题只有14小题,采分点也只有二十个左右;二是各考点的赋分值大大提高。如:选择题由原来的每小题3~4分,提高到了5~6分,且全为单选题;化学反应式提高到了每个式子4~5分;第28题的三个简单计算被赋17分。今年的综合试卷,在考点安排方面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特点:同一知识点的重复考查率大。如:酯化反应这一考点,在试卷中出现了四次;原电池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共有16分被安排在与这一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中。

(2)学科间综合以“拼盘式综合题”为主。在试卷中出现的5、 8、23、27、28等综合题,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程度上来看,除第8 题外,其余各题都属于“拼盘”性质的综合题。这种看似综合,实则用单学科知识可以分别作答的题型,尽管综合程度欠缺一些,但作为一种过渡,却照顾了考生的答题习惯,起到了稳定试题、稳定考生心理的作用。随着综合考试的推广和命题的日益成熟,“交融性综合题”的份量必会逐年增加。

(3)按学科次序编排试题。为照顾考生的思维习惯, 有意把同一学科的试题放在一起,综合题放在相关学科试题的结合部,或者与试题内容所偏重学科的试题放在一起。

2.强化基础,侧重考查“双基”

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把考查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测试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双基”。以化学为例:全卷纯化学内容83分,其中有65分用于考查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占78%,而且这些题目的落点都相对较低,属于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容易题的比重比以往分卷考试时更大,有一种进一步强化基础的态势。

3.在能力考查方面,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用于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有两大特点:一是给出的信息量足,二是所牵涉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甚至是常识,考查的着眼点是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第14题,这是一个有关粗溴苯精制的问题,比课本上介绍的方法要具体详细得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但仔细阅读题目可以发现,所给五步操作是全部选用,且不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只要对碱洗、水洗、干燥、蒸馏等操作原理真正掌握了,得出正确结论是不难的。该题考查的着眼点是学生对碱洗、水洗、干燥、蒸馏等各项操作的基本原理是否正确掌握,而并非粗苯精制实验本身。

又如:第26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中学阶段没有学过,而且大学也接触甚少的熔盐做介质的燃料电池,陌生度大。但该题在设置了这样一个陌生情境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出足够的信息——阳极反应式。这样,只要对电极反应的特点,以及电极反应与总反应式的关系真正理解了,得出正确答案是不难的。该题考查的着眼点,是学生对电池反应中电子守恒、物料守恒等基本原理和学科思想的学习情况,而并非电池本身。

再如:第27(2)题, 真正考查的只是对酯化反应机理(断键部位)的理解、硝酸结构对磷酸结构的迁移,用类比、换元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

第8题虽然是三学科的综合试题, 但它考查的着眼点仍然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甚至是常识的应用问题:动物的呼吸、碱液吸收二氧化碳、气压变化与水柱的变化等等。

4.学科间小幅综合

如前所述,今年综合试卷的综合程度不高,且以拼盘式综合题为主,交融性综合题少。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化学在综合题中的地位相对突出。这一点在表2中略有体现。如果从大考题的角度来看, 则化学的中心地位更加明显(见表3)。

在所有综合题中都有化学的成分,这与化学介于物理和生物之间,比较容易和物理进行综合,又容易与生物进行综合的学科特点有关,这一点,应在中学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5.学科交叉点或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的知识受到重视

学科交叉点知识或与其它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在试卷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这些知识中,有些并不是以往分卷考试时的“热点”。如:第5题考查了与化学、生物都密切相关的物质“尿素”;第23 题考查了化学、物理交叉知识“同位素的衰变”,还考查了与物理有关又在生物中有所应用的“射线”;第25题安排了一个用化学原理解决生物问题的实验;第27题考查了“纤维素”,并把题目设计成了由考查化学知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考查生物知识为主的递进式命题;第28题用到了化学、物理交叉的“气体状态”知识。

学科交叉或边缘知识受到重视,是综合命题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二、Ⅱ卷答题情况分析

1.与化学相关各题得分情况:表4 (说明:表中数据为抽样分析数据)

上表所统计的各题中,除第25题(以考查生物知识为主)外,其余各题均以考查化学知识为主。Ⅱ卷化学平均得分率为67.8%。综合测试卷Ⅱ卷的总平均得分为76.3分,总得分率为58.7%。

2.从答题情况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不同学科思想的交流融合

Ⅱ卷的得分率不到0.6,这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因为分学科看试卷,综合试卷比分卷考试的难度确是降低了。但三门学科合在一起得分率却如此之低,这说明什么呢?从表面上看,1+1+1<3,说明学生对综合考试不习惯;但从深层次看,却暴露出了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孤立、缺乏学科间知识的交流等问题;再进一步看,学生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教师的知识过于专业化,只能站在本学科的基础上组织教学,难以跨越学科,站在更高层次上,给学生以融合多学科思想的综合指导。

(2)勤于解题,却不能“吃透”原理,囫囵吞枣,熟难生巧

第26题有44.4%的同学得了0分,而这部分同学中, 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套用了碱的水溶液为介质的原电池反应式而导致错误的。如:把阴极反应式写成:O[,2]+2H[,2]O+4e=4OH[-], 把总反应式写成:2CO+O[,2]+4OH[-]=2CO[2-][,3]+2H[,2]O等;又如:有许多同学,一看到“燃”字就毫不犹豫地在反应式中加上“点燃”、“燃烧”等条件,另一些同学,一看到“电池”就赶紧添上“通电”、“电解”、“充放电”等条件,结果造成失分。其实,若对原电池反应原理掌握较好,平时注意比较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关系,该题拿满分是不难做到的。

造成第27(2)题、第28(3)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所掌握的相近知识过于具体、零碎,缺乏原理性指导,致使知识难以迁移。

(3)过分注重热点知识,对“冷点”过于漠视, 造成知识体系残缺不全

第27(1)题所要求完成的只是课本上的一个现成反应式, 但得分率却只有0.3,另有47.6%的同学得了0分,究其原因,是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中难得考查该类反应式,是真正的“冷点”知识,被师生抛进了“遗忘的角落”。

第23(1)题失分的原因也主要是被“冷”所误,原因之一, 是Fe、Co、Ni不是“热点”主族元素;原因之二,是由于“衰变”不是物理科的“热点”。

(4)求新求异,求难求深,却忽视了基础

从Ⅱ卷的失分点可以发现,由于最基本的知识掌握不实,或应该到位的基本规范不到位,而引起的失分相当可观。这与在复习过程中求新求异、求难求深,以为综合题必定思维层次高、难度大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解题时重答案轻过程,忽视解题基本规范的严格训练,训练时重难题轻基础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这里所讲的基础,还应包括数学演算功底。从失分统计来看,由于数据运算问题所引起的失分率相当高,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教师跨学科培训,让教师逐步学会融合各学科知识,贯通各学科思想

要适应综合考试,首先就得要能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科思想,而Ⅱ卷的高失分率,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因为现在的教师大多是比较“专业化”的,教师本身对非本专业学科也知之甚浅,更难说融合各相关学科知识,贯通各学科思想了。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要对教师进行跨学科培训。尽管教师和学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迅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及早对教师进行跨学科培训非常必要。

2.抓基础,不为难题所困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今年的综合测试卷显示出了一种回归基础、强化“双基”的态势。无论是单学科试题,学科内综合题,还是学科间综合题,考查的着眼点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给我们一个明显的信号,在教学中要狠抓“双基”,把学生从难题中解放出来。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减负”的需要,更是高考功能由选拔“尖子”向淘汰“弱者”转化的必然。

3.抓全面,不受热点所限

综合测试毕竟不同于单学科的分卷考试,有它自身的特点。首先,它考查的知识点不受知识覆盖面的限制,考查点的选择更加自由。因此,与分卷考试具有稳定热点不同的是,它的考查点可能会每年都有不同的侧重,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因为今年的考查重点是电化学和有机,明年的复习就把“宝”押在这两块内容上。要重视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不能留有盲点。其次,由于学科间综合的关系,以往的“冷点”有可能变热,特别是与其它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更要特别关注,对一些不在课本介绍之内,但属常识性的知识也应引起重视。

4.抓规范,争取“颗粒归仓”

综合测试卷受题量的限制,考点的高赋分值是必然的。这会给失误造成更大的损失,但同时也为客观地评卷带来了方便,至少它可以对答题规范性做出一个量化的评价。如:今年的第28(1)题, 在答案正确的情况下,根据答题规范程度的不同,所给分数分别是2~6分不等。答题规范与否,所得分数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一点应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

5.忌死记硬背,重透彻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合测试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综合性,而综合题考查的着眼点在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即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的考查。如果仅仅是在同一题目中把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那就不能称其为综合题。综合题需要考生融合相关知识点(可以是同学科知识,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才能解答出题目,这就要求考生能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要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找到这种联系,从大的方面讲,需要学生能融合各相关学科的学科思想,从小的方面讲,则需要学生对各种相关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这种帮助不仅仅是一味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应用中,逐步熟悉知识在不同情境的应用方法,还需要教师找到一整套具有自己特点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进行指导,而实施这些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能在自己透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过程展示给学生。

6.重视跨学科课题式、开放性问题及联系实际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今年化学试题的一大缺憾,是试题中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但第25题的生物实验,却结合了化学中的离子沉淀知识和对比实验思想。该题又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小课题式的开放性实验试题。这种综合多学科实验知识,课题式的开放性实验题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无论这种出题方式是否会成为今后实验题的出题方向,都值得大家去研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跨学科的开放性、课题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适当安排一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熟练地以化学视角和综合视角审视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切实提高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综合命题还处在探索阶段,今年试题中存在的诸如综合程度不够、个别题叙述不够严密等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但不管试题如何变化,我们都应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认真学习研究,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标签:;  ;  ;  ;  

从2000年高考科学综合卷谈中学化学教学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