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动荡的阿尔巴尼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尔巴尼亚论文,动荡论文,局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阿尔巴尼亚政局持续紧张,局势几近失控;3月中旬以来,阿局势虽逐步趋缓,但骚乱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形势依然严峻,其前景不容乐观。
一
阿的这场动乱引发了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国内危机。其特点是:
(一)骚乱迅速蔓延,形成全国性浩劫。1月中旬,在首都地拉那暴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游行,并很快向南方蔓延,形成“暴乱”,并伴有严重的打、砸、烧、抢行为,一些地区的政府和民主党(主要执政党)办公大楼也被砸、被烧,抗议者高呼“打倒贝里沙”、“打倒梅克西政府”、“打倒民主党”等口号,并与当局派出的军警发生流血冲突。从2月5日开始,南部港口城市发罗拉和萨兰达等10多个城镇的群众陆续发起大规模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一些学生还进行罢课和绝食抗议,许多商店、企业、楼房和银行被烧被抢,贝里沙在发罗拉的休假别墅也被抗议者烧毁;示威群众还冲进警察局、军营,占据海军基地,从军火库中抢走大批武器弹药,甚至包括鱼雷快艇、小型战舰和坦克车等;北部地区也不断发生骚乱,3月上旬,地拉那陷入极度混乱状态,军事学院和市郊的军火库被抢;贝里沙的家乡——东北部地区的特洛波亚区以及相邻的库克斯等区的军火库也遭洗劫。到3月12日,骚乱进一步蔓延到与南斯拉夫接界的斯库台区和靠近马其顿边界的阿东北部地区。另外,全国多数粮库被抢掠一空,面粉厂和食品店关闭;各地监狱均遭破坏,无人看守,在押犯全部逃出,在社会上行凶作乱,抢劫、枪杀事件不断发生;大多数法院被烧毁或捣毁,所有卷宗都被焚毁。国际机场一度关闭,使馆区也成了不设防地区,上万居民,包括国防部长及其妻儿逃往意大利避难。3月13日,阿当局紧急呼吁西欧联盟进行军事干预,以“恢复宪法秩序和维护领土完整”,同时以阿是北约“和平伙伴”的名义,希望北约出兵协助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阿局势发表声明,对阿当局予以支持。阿这次内乱给社会带来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大量武器流失于民间,恐怖活动频频发生,迄今,全国的治安形势仍然极其严峻。
(二)党派斗争激烈,当局和各派政治力量难以控制局面。1.反对党组成反政府联盟与民主党政府对垒。今年1月30日,以社会党为首的、一直对民主党通过舞弊手段在去年议会大选中获胜不满的10个在野左右翼政党和组织,暂时搁置了他们的分歧,临时组成“民主联盟”论坛与民主党政府对抗,他们指出,贝里沙和民主党政府应对国内当前的紧张局势负责并引咎辞职,要求由有能力的各方面专家组成“技术政府”取代现政府,直至年内举行新的议会选举。2月8日,该论坛试图在地拉那发起和平抗议集会,但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2.民主党和执政联盟内部政见分歧激化。面对严峻局势,右翼执政联盟内部的离心倾向日益加重,在2月上旬分别召开的民主党议员团会议和民主党全国领导委员会执委会会议,以及该领导委员会的非常扩大会议上,一些民主党高层人士公开批评贝里沙内外政策中的错误,要求梅克西政府辞职,由“敢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新的民主党政府取而代之”;民主党议员、前副总理谢希甚至主张成立一个包括社会党在内的多元化“救国政府”。但经过激烈辩论,贝里沙驳回了有关要求政府辞职的动议。民主党议员、前议会公安委员会主席哈依达尔从亲政府的工会中拉出一批人马组成新工会,并在地拉那举行抗议集会,要求政府辞职,但遭到当局的暴力制止。参加议会的其他右翼政党也都对当局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与民主党拉开了距离。参政的3个右翼政党:共和党、国民阵线党和人权联盟党都提出了关于现政府下台、制定新宪法后重新举行议会选举的要求。共和党还宣布退出政府,主张通过新宪法后举行总统选举;国民阵线党则提出,总统选举应推迟到今年议会大选之后举行。4月4日,大约20名民主党议员联合签署了一项声明,正式宣布退出民主党议员团,批评民主党最高领导应对国家危机负责。声明指出,民主党如不采取措施,彻底更新,恢复信任,在议会大选中必然失败。3.民主党执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在各方面压力下,贝里沙不得不于3月1日作出决定,宣布梅克西政府辞职,并保证“决不任命反对派不赞成的人担任内阁部长”。3月3日,贝里沙虽利用民主党在议会中占有绝对多数议席的有利条件,在总统选举中联任总统(阿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但却遭到大多数党派的抵制,就连上述参政三党的主席(均为议员)也拒绝参加投票。3月6日和9日,贝里沙又两次与反对党磋商并达成协议,同意实行“民族和解”,“赦免反政府的反叛者”,在6月底之前举行议会选举。3月9日晚,贝里沙又进一步作出妥协,改变不与社会党合作的态度,任命社会党领导成员、前吉诺卡斯特市长菲诺为新成立的“民族和解政府”(又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总理,并于12日正式组成临时政府,担负起恢复社会稳定、控制财政和筹备6月大选三项任务。
(三)南部地区另立山头,迅速组成反政府武装力量。3月2日,阿议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紧急状态法”。在全国实行戒严后,阿南部地区的动乱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反政府“武装暴动”。3月8日,西南部重镇吉诺卡斯特(霍查故乡)被反政府武装力量控制,他们夺得大量武器;稍后,阿中部的培拉特、乔洛沃得、马拉卡斯特等区、市也被攻占。至此,反政府武装力量所占据的地盘约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最大的兵工厂落入了反政府武装力量手中。3月10日,阿南部各地反政府武装力量,联合成立了“救国委员会”,坚决要求贝里沙无条件辞职。他们继续挥师北进,到3月12日已抵达离首都地拉那只有60公里的克莱里镇。3月18日,反政府武装力量领导人、前陆军将领阿·戈齐塔在吉诺卡斯特会见希腊副外长扬·克拉尼季奥蒂斯后宣布,“救国委员会”和南方其他政治力量“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来解决这场危机”,但贝里沙必须下台,否则他们将选举自己的总统委员会和政府,戈齐塔同时还呼吁菲诺政府切断与贝里沙的一切联系。戈齐塔的主张遭到了贝里沙的断然拒绝。同日,在贝里沙的亲信、刚刚辞职的前国家情报局局长兼戒严部队司令加兹代的策动下,成立了以地拉那为中心、以中北部地区为基地的“全国救国委员会”。该组织号称拥有7万人的武装并公开支持贝里沙,与南方“救国委员会”抗衡,同时威胁菲诺政府,宣称如果新政府把南方“救国委员会”看作一方并与之对话,他们就不再承认政府的合法性,将“把它看作是本国和本地区所发生一切的罪人”。3月19日,菲诺在与所有政党举行会谈并预测形势之后表态说:“最后通牒的方式是无法接受的,我们主张对话”。3月21,南方“救国委员会”宣布他们愿意与新政府合作,但再次坚持要贝里沙下台,并要求“在国家政治讨论中拥有发言权”。3月27日,来自18个城镇的反政府武装力量代表在发罗拉集会,并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要求贝里沙辞去总统职务。
二
阿局势面临失控,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欧洲国家担心阿发生内战,继波黑战争之后在巴尔干地区出现新的热点,对欧洲现有的安全格局再次形成冲击。但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作出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一)欧盟要求阿以和平方式结束冲突,承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1月28日,欧盟议会主席向新闻界发表谈话,表示对阿出现的紧张局势“深感不安”。他呼吁各方放弃使用暴力,实现谅解。3月15日—16日,在荷兰阿伯尔多伦召开了欧盟外长紧急会议,决定向阿派遣顾问团和提供紧急援助,以帮助其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待(人身)安全条件具备时,再派遣“人道主义援助人员”。作为第一步,欧盟于3月17日派遣了一个11人的调查团赴阿,调查团由荷兰巡回大使让·当尚堡率领,由荷兰、希腊、意大利、欧盟委员会和欧安组织的代表组成。调查团在进行调查后,称其与阿政府“讨论了人道主义援助、财政问题和安全状况”,要求阿在得到援助之前,必须先改善国内安全状况,“创造一个确保援助不致落入别人之手的环境”。调查团在3月28日与贝里沙进行会晤后表示,欧盟支持阿“民族和解政府”及地方政权,“不承认南方武装抗议者组成的委员会”,并承诺立即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财政援助。
(二)欧安组织和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向阿派遣保护部队。3月上旬,欧安组织任命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为特使和调解人赴阿进行斡旋。弗于3月14日发表声明,说他将敦促欧安组织成员国考虑向阿提供军事援助,并得到了意大利、希腊、法国等国的支持。3月27日,欧安组织同意由部分成员国向阿派遣一支国际保护部队,但强调要与联合国安理会的行动保持一致。3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101号决议,授权部分成员国向阿派遣多国保护部队,负责守卫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及仓库等设施,协助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和帮助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这项决议是以14票赞成、1票弃权得以通过的,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等8个国家有意参加这支5000人的部队。3月30日,阿议会特别会议以97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决议,同意迅速部署由意大利率领的多国保护部队,为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提供保障。到目前为止,多国部队几乎已全部进驻阿各大中城镇,执行协助阿警方维持治安的任务。但由于民主党于5月13日在议会强行通过选举法,造成阿政治和解危机,意大利等国发出了要撤回多国部队的警告,迫使民主党与其它9党在菲诺提出的折衷方案的基础上,签署《政治契约》,达成政治妥协。
(三)美国和北约压阿当局作出妥协,采取不介入态度。1月18日,当阿动乱初起之时,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沃思便发表谈话指出,鉴于阿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美对阿局势的发展予以极大关注,对阿近期在“民主道路上的下滑”极感不安,美将重审两国双边关系,希望贝里沙总统对反对派作出真正妥协。1月27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再次发表声明,呼吁阿当局以不流血的方式,通过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对话,尽快解决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3月5日,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和美国驻欧洲部队最高司令朱尔万,在德国斯图加特与美国防部长科恩会谈时说,他将密切关注阿局势的变化,美国舰队正停泊在亚得里亚海,准备随时帮助美国人撤出阿尔巴尼亚。3月12日,美政府下令在阿工作的、无紧急公事或事务的人员及家属撤离。3月15日,美国防部长科恩再次明确强调说,目前华盛顿主要关心的是如何使美国公民从阿撤出,“除此之外,美国没有进行干预的打算。”3月27日,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宣布,美将不向阿派出军队,应由欧洲国家来帮助阿恢复秩序。北约也称军事干预不是目前的选择办法。
(四)俄罗斯试图确保欧洲大国地位,利用阿局势加强其对巴尔干事务的发言权。3月14日,俄杜马发表了一项“不许干涉阿尔巴尼亚内政”的声明,宣称对阿内政的任何武装干涉,都将被视作是对这个主权国家的武装侵略。同时,《俄罗斯报》发表文章,说“西方和美国一贯力图确立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军事存在”,美在阿“早已设立军事基地”,“将来如果再部署北约部队,势必会在巴尔干半岛出现一个巨大的军事集团”,还说,西方大国正在不失时机地利用阿发生的危机形势,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俄不应“等闲视之”。3月29日,正在波恩访问的俄外长在同德外长金克尔会谈时强调,他赞成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此必须实施联合国安理会批准通过的干预。但“我们反对进行武装干涉,反对把这个国家变成国际社会采取大规模武力行动的对象。”
(五)中国强调不干涉阿内政。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101号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在投票前发言说,阿尔巴尼亚问题有其复杂性,从本质上说,属于阿的内部事务。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因内部事务而引起的动乱采取行动,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但考虑到阿政府的有关要求和其尽早恢复阿局势稳定的迫切愿望,中国将不阻拦决议草案的通过。
三
阿之所以发生空前的动乱,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假集资活动破产是爆发危机的直接导火线。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制不健全,腐败之风迅速蔓延,近几年来,阿出现了一股许以高利率(最高达60%)的假集资热,特别是去年5月议会大选前后达到了最高潮,致使金融秩序极度混乱,发起注册成立集资机构的一些公司、单位及个人,宣传“快速致富”,诱惑民众,全国2/3的居民被骗,1/2的家庭直接受害,许多人不惜变卖房产、地产和所饲养的牲畜进行投资,全国损失资金达10多亿美元。相当一批假集资机构得到民主党政府某些高层人士的支持或纵容,为他们参与集资和获取高额利息创造了条件。假集资者在去年议会大选期间为民主党竞选舞弊提供了大量的经费。从去年11月中旬起,陆续发生一些假集资者拒付承诺的利息、携款潜逃,或将上亿美元偷运国外,或干脆宣布破产等事件,引起投资民众的极度恐慌,愤怒情绪激增,他们要求政府干预并归还集资存款,然而未能如愿,致使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激化,最终酿成全国性的社会大冲突,发展成大规模“武装骚乱”。
(二)党派斗争导致动乱更趋错综复杂。民主党上台执政后,奉行取缔共产党的政策,贝里沙对前劳动党(共产党)人实行高压政策,把社会党视作劳动党的后续党,称其为“红色黑手党”。1992年贝里沙任总统后,包括前总统阿利雅在内的全部前劳动党党政领导人,都被以各种罪名送上法庭,将他们长期监禁。1993年,社会党主席纳诺被指控犯有受贿、贪污罪而被判刑关押(今年3月16日被正式赦免释放)。社会党人对在去年的议会大选中失利一直极为不满,在这次动乱中,他们利用假集资案引发的反政府浪潮,联合其他党派,坚决要求民主党政府辞职,要求制定新宪法并重新进行议会选举。一些前劳动党人和社会党人在骚乱期间加入了阿南部的反政府武装,成为该武装力量的中坚力量。
(三)拜金主义严重污染社会,使动乱具有广泛的破坏性。在经济体制转轨实行私有化的浪潮中,公民人生观、价值观极度扭曲,个人占有欲望恶性膨胀,在过去几十年中造就和形成的社会主义公德和集体主义精神迅速崩溃;两极分化严重,梦想在短期内发财的欲望驱动大批穷人把自己仅有的钱财“拿去作风险投资”,一旦梦想破灭,失去生活保障,便铤而走险。在无政府主义驱使下,社会沉渣泛起,不法分子趁动乱之机,肆无忌惮地使用暴力手段,大肆抢掠和洗劫,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大灾难。
(四)军警肌体受到不健康风气的严重侵蚀。阿军、警队伍长期缺乏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纪律松懈,有令不行,许多高、中级军官和警官也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并身受其害。动乱期间,相当多的军、警官兵,或采取“逃跑主义”,或自动缴械,或“与反叛者联合在一起”,致使军营、弹药库、兵工厂等遭到哄抢,大量武器流失于民间,骚乱者得到军、警的“主动或被动支持”是导致动乱能够迅速升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四
从3月下旬开始,阿局势虽然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国内动乱的根本因素并未消除,多国保护部队进驻阿尔巴尼亚也不可能解决阿国内的根本问题,其前景不容乐观。
(一)潜伏着南北对立,分庭抗礼的可能性。目前,阿已形成南北对垒的局面,在南方“救国委员会”阵营中有不少前劳动党和现社会党的成员,他们坚决要求贝里沙辞职,但不完全拒绝与菲诺总理对话,探讨进行合作的方案。但北方支持贝里沙的力量也很强大,且贝里沙态度仍然强硬,数次发表声明拒绝辞职。从目前情况看,南北之间对抗的程度大于实行和解的程度,但也不排除在有关国际组织的斡旋下,双方互作让步,取得妥协,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联合执政的可能性。
(二)社会混乱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在动乱中,大量武器弹药被抢,据初步估计,约有近百万枪支散失于民间(相当于平均每3名阿尔巴尼亚人拥有1支枪),当局虽已组织特警部队维持治安,并下令收缴武器,但无法如数收回。不少黑社会分子和越狱犯持械行凶作案,不断给社会增添恐怖气氛,使社会不安定状况突出。仅在3月25日一天之内,在首都地拉那、发罗拉和科尔察市就有8名警察和4名平民被武装匪徒打死。
(三)经济面临崩溃,复苏须经艰苦努力。阿至今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通过改革摆脱闭关自守以及克服剧变所造成的后果,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初呈起色,但随着假集资案引发的动乱,使得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又落入深渊,其状况比1991年底剧变后的情况更差。生产遭到巨大破坏,预算赤字猛增,阿币列克对美元的兑换率已贬值10%,通货膨胀率已从去年的16.8%迅速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全国缺粮情况严重,欧盟给予的紧急援助十分有限,不可能长期维持阿国内的需要。尤为严重的是投资环境恶化,给今后引进外资带来诸多难题,在国外的50多万移民很有可能减少他们汇回国内的外汇数额(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约能汇回4亿左右美元)。上述一切将给阿的经济恢复造成重大障碍,西方经济界认为阿经济的复苏约须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