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政策是促进我国就业市场发展和帮助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引导和协调灵活就业形式对规范劳动市场制度、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试图以灵活就业形式的特征为着力点,阐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灵活就业的作用及突出性问题,并分析了改革和完善灵活就业形式的主要对策。
论我国的灵活就业形式
◎李银平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我国就业形式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经济、新技术经济、多边贸易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不断涌现,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的灵活就业形式。新经济格局下,我国的就业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灵活就业以及非正规就业的人员比例也在不断攀升,以新就业形态互联网技术服务为例,2018年互联网服务平台人员数量达到了598万人,比上年增长7.5%,其中共享经济的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配套服务人员达到7500万人,这体现我国就业供需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引发了就业关系复杂、就业保障缺失、就业扶持政策不协调等相关问题,为此我国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所以我们也要对灵活就业形式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改善就业结构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同时,强化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笔者试图以灵活就业形式的特征为着力点,阐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灵活就业的作用及突出性问题,并系统的分析了改革和完善灵活就业形式的主要对策,意在为灵活就业的发展及政策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一、我国灵活就业形式的鲜明特征
1.自主就业。
新就业形态下我国就业形式呈现出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就业模式,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就业创新理念也深入到了就业市场的改革中,涌现出众多的就业平台和就业组织,创造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就业途径,实现了自主就业的新格局。
2.应合市场需求。
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前提就是满足于市场对就业人员的需求,从我国的结构性改革和新兴市场行业发展来看,就业人员主要流向于建筑业、交通业、家庭服务业、互联网业、医疗业、以及创意业务,这不仅是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需求,同时也是就业市场环境的现实需求。
3.灵活性。
就业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也使得就业市场更具灵活性,从劳动力的供需关系来看,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并且工作时长及工作周期更为灵活多变,上岗就业的条件及要求也更为宽泛,如:地域、年龄、职业技能、性别、文化程度等,这体现出新就业形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笔者所在单位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今年6月份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旨在为退役军人搭建更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为退役军人充分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吸引55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前来应聘的退役军人认真填写个人信息,仔细询问用人单位情况,期待找到心仪的工作。此次招聘会共组织天柱钢铁、安佳门业、经开区企业等35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销售、物业、保安等就业岗位近千个。活动当天现场收到简历360份,达成意向260人。
4.渗透性。
我国高校就业一直接是国家较为关心的问题,从现阶段就业形势来看还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20万人,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市场化人力资源的发展,所以要采取灵活就业的形式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创业、自雇就业、技术服务等方式,增强高校毕业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促进灵活就业形态满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针对近几年当地品种品质退化、产量不高及抗性较差等实际问题,借助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玉溪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资金及玉溪育种重点实验室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自主选育[3-5]与合作引进适应当地栽培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期为当地农户在油菜品种选择上提供指导,为优质油菜品种的大力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玉溪大力发展油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灵活就业的作用
1.帮助劳动力转移。
就业市场的灵活性要求劳动力具有选择和流动的权力,为此我国也打破了僵化性体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制度,如:“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别”、“进城务工劳动保险制度”等,这相应的提升了就业市场的活力,但就业市场的结构还不够稳定,福利待遇和保障制度还存在不足,使得就业人员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央企国企在传统制度下会吸收大量的务工人员,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股份制的实施,企业吸收就业人员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而企业自身的人员也不愿意流动到其它行业,造成就业循环受到了限制,就业市场缺乏灵活性。
2.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除了上述弊端,不少企业招聘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部分客服人员能力素质无法达到既定要求,无奈降低管理标准、简化服务流程,这样因人设岗的做法本末倒置,不利提升企业客服水平。
3.为高校就业提供帮助。
互联网经济和新技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并且这种就业形态也在不断的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如: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的覆盖范围在不扩张,并且这种形态也在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创造了一些新职业和新岗位,如:“滴滴专车”,“外卖配送”等。
三、我国灵活就业形式的突出问题
1.就业市场缺乏灵活性。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们农村及乡镇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01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2亿人,仍有1.1亿农民工在本地工作,并且这部人群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在人力市场中缺乏相应的竞争力,而灵活就业形态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提升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笔者所在单位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摸需求、抓培训、促就业、强保障”工作模式。通过公开招聘和网上招聘平台等方式对接企业和退役军人,搞好最后一条龙服务。
2.就业关系复杂化。
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就业保护不平等的现象,主要是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计划经济下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工作相对稳定,并且薪酬待遇和福利标准相对高于社会群体,而社会就业群体很难有相对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同时,就业形态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过度安全和过度灵活的两极化也造成就业市场的保护性不足,这不仅限制了就业市场的流动性,也影响到了社会就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保障制度,笔者认为保障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临时劳动关系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就业人员参与失业及工伤保险,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雇佣条件,并且要把养老和医疗保险纳入到社会保险范围内,提升就业者的社会权益;其次,加大就业培训与岗位就业指导工作,通地专项资金支持与就业信息共享,提升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功能性;再次,积极探索就业补充性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工作及岗位的特殊性,为就业人员量身定造整体的就业计划及就业目标,促进就业形式更具灵活性;最后,加强就业配套制度的完善,如:住房保障、子女上学、贷款支付等。
3.缺乏相应的就业保障机制。
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协调困难的情况:就业多样化主要是指就业形态的变化,单一的用工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化就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零工服务已成为灵活就业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使雇佣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容易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困难主要指就业统计数据不准确,协调过程存在困难,因就业的稳定性、保障机制、合法性等存在缺失,企业用工的随意较强,造成就业市场及用工模式存在混乱,加大了整体就业协调的难度。
四、改革和完善灵活就业形式的主要对策
1.完善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
对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可以有: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及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之间的相互分类三种类型的六种业务。对于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其会计处理在新准则中都有相关的规定,以下通过粤信公司购入KY公司债券这一案例,分别探讨三种类型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方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的变化,中等城市产生了一些下岗困难人员,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需求非常强烈,为此国家也加大了失业保险的投入,以2017年为例,我国1--12月份社会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达到了891.02亿元,这给地方财政支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灵活就业形式可以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的同时,为国家节省了财政资金。
(3) 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Z对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规律为: 随着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围护桩最大位移逐渐减小,当开挖至基坑底部进行加载时围护桩产生的位移最小; 斜拱加载引起的围护桩水平位移增量最大值和最大值出现的深度,随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基坑应尽早施工并开挖至坑底,以减少斜拱桩基施工产生的大水平推力对深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
2.维护灵活就业的权益。
维护灵活就业的权益是确保就业人员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和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法律援助来确保就业人员的权益不受损失和破坏。同时,要加强灵活就业工会的组建与管理,把工会体系纳入到灵活就业的管理范畴,为就业者的权益服务提供全面的指引和保障。另外,要注意灵活就业发展趋势的变化,有针对性提供一些新的就业模式和岗位,使灵活就业形式得到常态化发展。
趋势三:环渤海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环渤海地区既有北京、天津,也有唐山、秦皇岛、营口、大连、烟台、东营、威海等沿海城市,还有沈阳、济南和青岛等北方经济中心,区域内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以湾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带动河北周边、辽宁南部、山东北部,继而辐射东北、华北地区,逐步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3.构建灵活就业服务体系。
灵活就业不仅依赖于就业市场的支持,同时也要构建相应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从异地社保、税金、房屋贷款、异地养老保险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服务。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就业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充分的对社会所需的用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规划、协调、公开,实现就业人才的精准对接。在创新行业中要加快并完善用工支付制度,确保就业人员的个人权益及劳动报酬不受损害。笔者所在单位就着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促进了广大退役军人稳定就业。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并举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提出建立信息平台,优先招录,鼓励到基层任职、公益岗帮助政策等。在积极扶持创业方面,提出建孵化基地,享受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创业基金等政策。
4.建立灵活就业的人才评价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人才在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对就业人才进行管理,笔者认为应建立灵活就业人才的评价制度,对有技术专长和管理专长的人员要进行详细的审核与评定,评定内容应包括: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从业年限、个人学历、个人成果及作品、参与重大项目实例等,同时就业人才评价也要结合个人对用工岗位的要求,如:能否异地工作、岗位待遇要求、工作时长及周期、保险及环境要求等,通过就业人才评价制度和岗位需求来对人才进行综合性的梳理及整合,全面而有效为社会提供技术性强的就业人才。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标签:就业形式论文; 灵活就业政策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 市场经济环境论文; 结构性改革论文; 改革和完善论文; 就业市场论文; 市场制度论文; 唐山市丰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