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向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进行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区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题。1994年8月建立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以来,我们在进行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特别重视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探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制定了《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德育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系统规划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依照我区提出的德育工作要“思想领先,内容贴近,形式开放,操作科学”的原则,坚持以集体主义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为保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逐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识,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情操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接受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的因素。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又是主渠道,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摸索课堂渗透德育的规律和经验,我们注重抓好科研工作,建立了学科德育研讨制度,组织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1500多次,并将优秀教案汇编成册,用以指导全体教师。要求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课,突出课文中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唤起学生爱国之情;要求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中学特别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一些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通过激情、明理、思辨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祖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历史地位,使爱国主义思想像涓涓细流,渗透学生的心田。
教改试验区成立以来,我们在政治课教学改革方面作出新的探索,使政治课教学从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死背书本、单纯应付考试的倾向,转到生动活泼的、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上来,推广经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的“现代少年课”,从而为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渠道。许多学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热门话题辩论、撰写时事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坚持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在艺术教育中突出海淀特色,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爱祖国首先要从爱民族、爱家乡做起。爱民族的文化艺术、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为此,我们在艺术教育中突出民族艺术的熏陶和了解家乡、爱恋家乡的教育。在我们编写的小学生音乐课乡土教材中,以《海淀是个好地方》为每个年级教材的开篇曲目。民歌,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我们收集了海淀地区流传的民谣、民歌和山后地区反映抗日游击队员艰苦斗争的歌曲、小调编入艺术教育的乡土教材。同时,以照片、录像资料等配合介绍地方高跷、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使学生受到乡情、民俗的感染,爱民族、爱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净化了校园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我们还请了30多位50年代曾在世界民族音乐会上获奖的老艺术家为全区音乐教师演唱民歌。这个音乐会使青年教师感慨:“民族音乐真了不起!”
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一二·九”合唱节等大规模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书法绘画、京剧、民乐演奏、手工制作等活动形式弘扬民族文化,带领学生走进民族艺术的殿堂,使学生为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近年来我区创办音乐特色校30多所,承办各类金银帆艺术团体10多个,多次承担国际交流和重要演出任务,许多学生掌握了一种民族乐器。在今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第五届合唱节上,我区以高水平的合唱艺术囊括了城近郊区小学、初中、高中全部一等奖共6个,展示了我区在艺术教育上的优势。艺术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三、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是实施教育的载体,相对于日常性的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来说,活动是强化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抓住“知、情、信、意、行”5个环节,设计系列活动,不断深化教育主题。
知——“爱”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史实结合,反差对比”的教育手段,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了解今天的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小学开展了以“播撒爱国主义种子”为主题的小学生“爱祖国十知道”系列教育活动。分别制定6个年级的“爱祖国十知道”教育内容,每年国庆节进行一次验收,6年完成60道题,列为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内容之一。这60道题目就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学生们心中,深深地扎根。
情——为了在了解祖国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爱国之情,我们开展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我与爷爷比童年”、“福利院里幸福多”、“看海淀新貌,畅想祖国未来”、“MADE IN CHINA——我们的骄傲”等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使学生受到近而实、活而深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适应中学生特点,我们开展了“社会主义好”、“党在我心中”等大型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团会、知识竞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走访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参观考察等多种教育形式,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信——在进行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他们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坚定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信念。我们在政治课中开展了“改革与我”等多种题材的演讲、征文比赛。关于:“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金钱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精神文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提倡雷锋的奉献精神,是否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矛盾”等问题都在学生中开展过激烈的争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引导、总结。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提高学生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信念,由此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意——人仅有信念不行,还要有实现信念的坚强的意志。我们有意识地创设磨练意志的机会。如,与驻地军队联合创办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和参加社会实践、劳动技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等。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克服娇气,自觉磨练意志。我们建立了“青少年生产劳动实践基地”,统一安排全区青年学生参加生产劳动,锻炼意志品质。我们认为,这对于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这一代青少年来说,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极为重要的一课。
行——一切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为品质上。我们不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在奉献中升华情感。如,农村小学少先队与生产大队联合创建了“10亩少年林”、“红领巾鱼塘”、“小果园”、“水稻试验基地”等,使少先队员在为人民做贡献的同时学到了生产知识,培养了热爱人民、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中学,我们倡导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一个团支部或一个中队救助一名失学儿童的"1+1"希望工程捐款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多种形式的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为社会献爱心。许多学校还坚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进而关心祖国和人类的命运,把爱国热情落实在行动上,在奉献中体会高尚,变得高尚。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开放式的教育。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道德意识,通过电视、电影和报刊等媒体影响着学生,这是不容回避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大的课堂。我们应从封闭的筑堤防范式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接受更为生动的教育,增强对社会上一些消极影响的抵抗力。如一些学校组织学生以“小记者”身份进行社会和家庭采访,进行“生活小区设计”,调查“人口变化与居民生活”等。这种活生生的教育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使教育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搞好“基本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落在实处的保证。近年来,我区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建设”方面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在全区中小学建立了严格的升国旗制度。明确要求每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庄重、严肃,必须确定升旗班,有经过训练的升旗手,校长要作“国旗下讲话”,讲话要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既要充满激情,又要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区教委每年召开升旗仪式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使每周的升旗仪式成为固定、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校校有升起的国旗,悬挂伟人和科学家画像,张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的学校设置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塑像和题词碑铭,一些学校校园内的“拥军亭”、“尊师阁”、“校训碑”和巨幅中国地图、国歌的壁挂,更是独具匠心,富有教育特色。
——充分挖掘区内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场所。我区已经建成各类教育基地400多个。现在已有59所中学、近1.4万名学生参加了盘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活动。海淀区南口青少年生产劳动基地常年向学校开放,可同时接纳300名学生参加劳动教育、三防教育、学军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有11所学校、2400名学生在基地锻炼。
——为使全区中小学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中有规范的教材,我们结合海淀特点,挖掘区内德育资源,编辑出版了《可爱的海淀》和《海淀名家》等乡土教材。介绍海淀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名人英烈等,以爱家乡为起点,引申到爱首都、爱祖国。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我们组织编写出版了《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这不仅成为我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教材,而且受到全市中小学的普遍欢迎。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抓住“理论进修,实践磨练,德育科研”这3条培养、提高德育队伍的方法和途径,对抓中小学生德育的干部、教师、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分别进行了培训,指导他们承担国家级德育科研课题,撰写德育论文,并通过区教委创办的《班主任论坛》进行交流,使他们在德育工作上提高认识,掌握理论,明确内涵,了解意义,为有效开展教育活动打下基础。
今后我们还要在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方面继续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形式,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