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敢于进入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_科技论文

中国企业应敢于进入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_科技论文

中国企业要勇于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自主创新论文,发展阶段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自主创新贵在自主。自主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自主创新贵在自主。自主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政府已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策

国家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要实现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这些都已纳入“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国家要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以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投资、土地、财税、环境、技术开发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技术,支持和鼓励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企业。

国家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将对重要产业的一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予以重点支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2006年要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基本建成知识产权的信息检索和分析平台。国家专利法将进行新的修改,使之更好地适应国情,进一步发挥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公众申请获得及使用专利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所有这些新的重大举措,都将使企业今后几年面临更为严厉的环保监督及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当然也将非常有利于企业走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之路,使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有力行动,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依靠科学,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和充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新的自主创新目标,作为企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并依靠自主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目标。

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指标:一是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这一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包括科技研发经费(R&D)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三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等项。其中前三项是直接针对企业的评价指标。总之,国家和有关部门将继续出台有关落实自主创新的措施。企业应认真对应,抓住这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些不利于自主创新的大环境,我们就很难改变在科技自主创新的竞争中的被动地位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都很重要,但更要靠科技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百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相当缓慢和被动,使得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模仿阶段。发达国家则在经济上、科技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巨大优势,各国间对关键技术的封锁不断强化,主要的关键性技术专利都掌握在美、日、德等国家和跨国公司手中,用购买和合作方式很难拿到,即使有一些转让也非常有限,不能存有幻想。同时,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虽然也在进步,也有突破,但总体综合水平差距很大,有的甚至要落后几十年,如不奋起直追,重点跨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而逐步缩小差距,势必将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使国际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来自国际社会的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反倾销调查等限制,多数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这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遏制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跟踪仿制多,重复引进多,再创新少,自主创新更少。由于经济实力所限,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面投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弊端,而热衷于广告投入,搞重复建设。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些不利于自主创新的大环境,我们就很难改变在科技自主创新的竞争中的被动地位。为此,必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等,企业要像我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实现的科技自主创新那样,做出长期努力,逐步攻克一批主要产业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和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三、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存在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快速起飞阶段,一定要对基础研究有持续和高强度的超前投入

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基础研究投入占R&D总经费的比例始终保持了较高水准,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很大进展。去年我国的GDP总量虽然排在全球第六位,外贸额排在第三位, 但国际组织在评价国家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时将中国排在第49位,工商产业竞争力排在第57位。主要差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拥有量、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效益上。在研发费投入方面,从总量上看,去年中国共投入了约186亿美元,略高于加拿大和韩国,但只是美国2846亿美元的6.5%,日本1353亿美元的13.7%。从增长速度上看,1993~2003年10年间,中国研发费投入总额由1993年的占世界第14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6位,但研发费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仅为1.31%,而以色列为4.93%,瑞典为4.27%,芬兰为3.49%,日本为3.15%,韩国为2.54%,美国为2.6%,德国为2.55%,法国为2.19%,英国为1.98%。

从企业占有知识产权上看,外国企业的强项主要在于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并持有大量专利等知识产权。在保有和新增技术专利方面:目前国际上90%的专利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国的跨国公司手中。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高达40多万件,美国达20多万件,德国达15多万件。IBM、杜邦、日立、西门子、 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发明专利申请有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当然,专利数量代表一种水平,但专利质量更重要,特别是重要产业关键技术专利的多少,更加代表其水平。

从重要行业的装备上看,根据我国科技部的一个报告,中国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的85%、石化设备的80%、纺织制造设备的70%、高端医疗设备的90%~100%都依靠进口。2004年,中国生产手机2.3亿部,彩电7300万台,DVD 1亿台以上,在规模上都处于世界首位,但这些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核心芯片全部都依赖进口,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从企业的科研费投入看,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经济普查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一成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056%。2004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有32924个,占总数的11.9%。在大中型企业中, 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8.4%。在开展研发科技活动的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国电子百强2004年研发总投入约为37.6亿美元,而IBM、诺基亚、三星公司年度各自投入都在50亿美元以上,海尔、华为、中兴通讯、TCL、海信、上海广电、联想、北大方正等国内走在前列的企业,与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企业R&D占GDP比例看,东软集团为15.72%,华为12.6%,是中国目前研发投入比例最高的少数几个企业。据对中国500强企业中的373家企业进行统计,R&D占GDP的比例平均为1.2%,其中大于8%的有7家,5%~8%的有18家,3%~5%的有37家。而美国的制药企业塞普柯拉为59%,生化基因公司为31%,法国的达索软件系统为29%,瑞士雪兰诺公司为25%。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上看,日本和韩国在引进与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资之比为1∶10左右,重点放在自主再创新方面,而中国在2003年则为1∶0.078左右。

虽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全面赶上的,但如不奋起直追,差距可能还会拉大。即使在一般技术上缩小差距,在关键技术上仍可能会扩大差距。

四、中国企业要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

我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应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 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间进行。美国85%的研发、60%的应用研发在企业进行,美国政府投入的经费在全部研发经费中占29%,企业占66%,日本则分别为19%和72%。80年代中期,日本在企业纷纷设立基础研发所,并不断增加投资。在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进一步研发、普及等过程中,民间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互相依存,先以引进为基础,进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企业为主”的科技发展格局。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都是自主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其他各类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我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应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主要是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既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又有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通过市场才能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应深刻地意识到,缺乏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就推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等都将长期处于劣势。

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充分体现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二是企业用于科技自主创新的人才、资金投入要加大力度,逐步提高并接近国际水平,发挥人才创造性智慧,并具有能形成合力和互动的企业文化;三是企业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中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所占的比重;四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将社会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自己企业的定型商品推向市场;五是企业主要领导人自主创新的胆识和科技开发的领军人才的作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既有数量更要有高质量);六是形成使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机制,主动快速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优势企业要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坚持引进项目、合作项目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嫁接式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实现接力式的再提高,逐步培育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

从我国当前发展进程看,要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几种主要形式。一是不同企业要按各自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定位,按照自身发展目标和技术研发实施计划,努力在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二是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要起领军作用。瞄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按照国家政策的指向,逐步开发、攻克和积累各自产业上自主核心技术,达到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水平。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带头多搞集成型创新,以发展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为主,广泛与其他企业特别是相关配套的中小型企业合作,针对主导产品,开发系统性的集成式的自主创新技术。三是有条件的优势企业要勇于攻克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都要与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设立研发中心,开发中长期的应用技术和有关的基础技术,用于发展潜在的市场需求。要有专业队伍从事研发工作,高素质人才是自主创新、科技开发的最重要资源。要着力培养和吸纳研发人才,特别要重视牵头人、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可以招聘外来人才,通过合作方式利用外部人才,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所需人才和相关的技术专利。要不断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在单项和综合实力上追赶和超越国外跨国公司。四是科研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专业性队伍,有独资开发科技产品的能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更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五是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市场千千万万商品需求,要着眼于技术进步上的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及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培育职工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现场生产活动中发现和改进实际问题,重视上下工序的互动,特别是在零部件生产和小商品生产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坚持引进项目、合作项目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嫁接式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实现接力式的再提高,逐步培育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

六、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它的有效开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个创意、一项发明、一项专利,往往会使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的步伐,将技术成果以专利形式推向市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能力,已上升为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征。

上海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开创专利技术的措施,对112家企业开展专利试点,确定宝钢、家化等25家企业为专利工作示范企业, 从培育、试点、示范三个阶段形成辐射效应。2005年1~8月,共申请专利22000多项,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企业职务专利申请15600多件。深圳市已提出,创新是未来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深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3%,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又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半壁江山”,并已形成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充电电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和生物医药的六大产业链,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在国内大中城市中领先。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专利申请最多的地区是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也会产生巨大效益。发达国家千方百计要保持专利、商标、版权、设计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多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15万项各类知识产权。 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共有150名专职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4000个外观设计。韩国三星公司在全球各地有17个研发中心业务,拥有3万多名研发人员,约占全部员工的1/4左右。IBM公司在2002年光是专利费就坐收17亿美元。

中国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上的独立。目前,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想方设法阻止中国获得可能有军事用途的商业技术,而国外跨国公司也不愿将先进技术卖给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中国。面对严密的法律制度及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手,中国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合法拥有能力及管理能力,并强化专业的法律知识等基础工作。否则在对外合作中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和学费。跨国公司以大量的资本投入创造出的先进技术使其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成为必然。即便在对外合作中的所谓“技术溢出”也十分有限,还是会以不能损害其知识产权为限。

七、企业科技创新需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做支撑和保证

要推进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科技自主创新对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集中各种资源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机制,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必须理顺各种关系,营造激发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发挥创造精神的良好环境。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越要加强科学管理”。

体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要消除影响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体制障碍。

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密不可分的。要推进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科技自主创新对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集中各种资源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同时,要勇于打破束缚企业科技创新的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真正有效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的新机制。要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结合,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效益。要改善组织管理,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要发挥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中尽可能集中优势攻克一些关键技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企业文化上克服和扫除影响科技自主创新的各种障碍。

八、要善于从国际科技创新发展中汲取经验

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多方的智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勇于跨入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新阶段

美国前贸易代表查·巴尔金斯基在其与爱·格雷塞尔合著的《创新的中国,自满的美国》一书中认为:用实际价格计算,美国政府在基础科学(除生命科学外)的投资已停滞了30年,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相对于GDP下降了37%,必须尽快加大投入。美国要保住世界技术领袖的位置就要不断努力。税收政策要大力鼓励创新,政府和经营部门应提高在研究方面的投资,特别是物理和信息科学方面的投资,要让更多的中小学校重视理科和技术课程。必须重新考虑签证政策以促进人才的补充,科技人才和工程师的签证限制应当放宽。

美国在科技领域有四道防线,一是针对个人身份的安全许可证制度,作为能否在高科技政府部门单位就业制度;二是无处不在的监控制度;三是企业监察制度;四是严格的出口商品许可证制度。严密防止技术外泄。

美国最近决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这一限制适用于所有美国在其境内外的企业,也适用于在美国的外资企业。预计高性能计算机、通讯设备、精密仪器、航空等应用技术和设备将成为限制出口的重点对象。专家预测:这些限制领域约占到美对华出口贸易的10%左右。同时将制定防止和限制外籍职员获取情报的新规定。类似这种封堵措施还会不断出现。

当前各国都把创新能力建设视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国家安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重大原始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美国提出,在信息、生物、纳米技术和认知科学等未来四大科技领域将会产生重大突破。

欧盟正在实施第六框架计划,提高欧洲整体的创新能力。欧盟认为如果不加大科研投资力度,2010年达到R&D占GDP比例3%的目标,可能很快会被中国赶上。因为近几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已大大高于欧盟,欧盟在2003年投入科研经费比美国少1/4。要想在争夺最佳科研市场的竞争中不掉队和在技术上不落后,在科研方面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

俄罗斯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了国家调控,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力争保持在某些科技领域中的现有优势。

日本5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新技术,到60年代达到顶峰,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到70年代,技术引进逐步减少。自主研发技术的比重日益加大。1980~1985年间,日本的R&D占GDP比率已达到2.6%,与美国、瑞典、德国大致相当。 日本政府对产业的研发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财政金融的补助金政策。政府向许多企业支付大量的补助金,大量的低息的国家资金经金融机构投入民间企业,确保企业研发所需进口设备等。二是对产业的扶植保护政策。通过非关税等各种方法加以保护扶植,如外汇优先分配,保证进口设备和技术引进所需资金等。三是独特而有效的行政指导政策。根据日本法律,政府各部门在许多方面拥有许可权、认可权、决定权、监督权,政府各官厅通过对民间企业的通报、指示、建议等形式对民间企业形成了潜在压力,保证对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四是日本高等教育重视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出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日本早期的研发战略是以应用研发为中心,后来随着水平提高将重点转向基础研发时,教育制度和内容也随之发生转变。日本更加重视企业内的技术教育,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保证职工拥有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日本在1994年提出“科技立国”,强调要告别模仿与改良时代,创造性地开发领先于世界的高科技。1996年又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采取增加预算资金、培育未来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加强科研设施和后勤保障,振兴有关科技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待遇等重大措施。2003年又推出《一日元小公司》政策,有好技术的投资者只要交1日元注册金即可办公司,一年后就出现了上万家这类小公司,政府各部门设有科技创新基金供科技人才和小公司申请补助支持。

韩国正力争成为亚太地区的科研中心,政府制定的目标是力争2005年科技竞争力达到世界第十二位,2015年要达到世界第十位。韩国三星公司从困境转为振兴的事迹令人深受启发。三星公司由1997年面临破产、走出困境到提升公司品牌,不断推出各种优势产品,由负债180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销售额达552亿美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9%,相当于52亿美元。拥有博士学位的员工由800多人增加到2400多人。被《财富》选为2005年度亚洲最具权力的商人——三星公司总裁尹科龙,带领三星跑步前进,一直坚持“技术是制胜的关键”,在逆境中不断加强产品技术研发的能力,强调三星有许多事情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并表示到2010年,按市场份额计算,三星将有20种产品位居全球首位。

印度的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已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进入新世纪后,各国科技创新的激烈竞争态势将更深入地展开。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成为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基本条件。

我国已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总之,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这决定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同时,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多方的智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勇于跨入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的结果,表明中国有能力进入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前列。各产业中都有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企业应当有足够信心,发扬这种“自主创新”精神,攀登各种产业科技高峰。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做出很长时期的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差距,才能逐步赶上去。

标签:;  ;  ;  ;  ;  ;  ;  ;  ;  ;  ;  

中国企业应敢于进入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