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治疗社区慢性病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邓纯贵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治疗社区慢性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纳入广西柳州市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对进行管理的56例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为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SAS焦虑及SDS抑郁评分、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48、12.040,P<0.05)。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生及护士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明改善,降低了致残及死亡率。

【关键词】心理干预;慢性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352-02

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不特指某种疾病,常见类型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内容之一,疾病特点包括起病隐匿、病程可长达数年、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易致残而出现后遗症,影响患者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1-2]。长期治疗导致医疗费用昂贵,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不良情绪会相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预后效果,因此采用积极干预手段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十分必要[3]。广西柳州市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进行管理的56例慢性病患者,分析心理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西柳州市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1月-2015.1月间进行管理的56例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在46~71岁,平均为(59.1±3.5)岁,疾病: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慢阻肺5例、冠心病8例;病程时间在2~10年,平均为(6.2±1.3)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45~71岁,平均为(59.8±3.4)岁,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9例、慢阻肺4例、冠心病8例;病程时间在2~10年,平均为(6.7±1.2)年。两组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1)为患者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重视社区黑板报、广场宣传栏等文化建设工作,定期组织社区慢性病专题讲座,要求患者携带家属积极参加。社区医生及护士深入社区进行家庭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带领患者共同学习慢性病基础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程度。(2)治疗间隙社区医生为患者解释药物药理作用、副作用、服药剂量、次数、时间等,强调服药注意事项,要求家属积极监督,做到不任意停药。(3)不断强化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告知病情稳定与坚持治疗密切相关,告知患者病情自我监测要点,不断提高患者遵医意识。生活指导:了解患者日常生活、饮食、运动习惯,提供科学指导,告知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对疾病复发的影响,为患者制定饮食与运动计划,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医患沟通时社区医生积极评估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结合户外活动、倾诉、音乐等方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4]。

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SAS评分标准:<50分表示情绪正常;50~59表示轻度;60~69分表示中度;>70分表示重度。SDS评分标准:<53分表示无抑郁;53~62分表示轻度;63~72分表示中度;>73分表示重度。评估患者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致残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不良情绪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3.讨论

慢性病高发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多见,慢性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原因,对慢性病患者除提供积极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因慢性病症状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为进一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文章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较好。

文章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致残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社区医生及护士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不断强化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知识掌握程度,为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建设知识基础。通过持续医患沟通、户外活动、生活指导等措施积极转移患者注意力,社区医生评估患者情绪现状,联合家属共同关心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干预,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遵医意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心态;通过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明改善,降低了致残及死亡率。

综上所述,社区医生及护士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明改善,降低了致残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丽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37-39.

[2]张友琴,韩金凤,冯晓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22-524.

[3]罗昭琴.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22-124.

[4]董婷,刘素珍,李继平,等.高血压病人对社区护士提供的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30):3804-3807.

论文作者:邓纯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治疗社区慢性病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邓纯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