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楼盖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刘显杰

南宁轨道交通4#线10工区项目部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在超大面积楼盖中无粘结预应力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内容涉及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程序的优化、耐久性处理等几项关键技术。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0 引 言

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就大面积楼盖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分为东西两个区,结构长206m,宽172.1m。为有效抵抗温度收缩应力,在 地下一层顶板、屋面层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筋采用 1860 级钢绞线,钢绞线结构 1×7,直径 D=15.20mm,面积 140mm2,伸长率 ≥ 3.5%,无粘结塑料皮厚度0.8~1.2mm,张拉控制应力为0.75,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张拉预应力筋,张拉施工采用应力应变双控。张拉端锚具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式锚具,均采用 DZM 系列锚具。按规范要求,锚具采用 I 类锚具:锚具效率系数ηa≥0.95,试件破断时的总应变En≥2。

该工程的基本特点有:

(1)超大面积、超长度连续预应力楼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在国内少见,后张预应力结构内力及变形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复杂。

(2)为解决超长超宽楼板混凝土的收缩问题,楼板设置了后浇带,预应力筋的二次设计、施工及张拉与施工流水相结合,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3)后浇带的设置数量及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预应力的张拉时间的设定对混凝土有效应力的建立影响较大,同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钢筋的设置、混凝土的养护等因素对无缝设计施工的影响也很大。

2 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2.1 预应力钢绞线固定

该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设计为多跨连续双向板,无粘结预应力筋需要配置成两个方向的悬垂曲线,无粘结预应力筋相互穿插,施工操作较难。所以在施工前应计算出各向无粘结筋各搭接点的标高并作比较,将标高点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的无粘结筋先放置,按此规律编出全部无粘结筋的铺设顺序。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通常是在底部钢筋铺设后进行,水电管线一般宜在无粘结筋铺设后进行,且不得将无粘结筋的竖向位置抬高或压低,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通常是在最后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开头就位并固定牢固,其垂直方向位置可用支撑钢筋或马凳控制,其间距为0.5~1m,无粘结筋的水平位置在图中用铁马凳固守好。在支座部位,无粘结筋可直接绑扎在梁或墙的顶部钢筋上;在跨中部位,无粘结筋可直接绑扎在板的底部钢筋上。

(1)锚固端的固定。预应力钢筋的锚固端一般设置于构件的端部或中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固端采用挤压锚具采取内埋式做法。对多根无粘结预应力筋,为避免内埋或锚固端拉力过于集中致使混凝土开裂,可采取错开位置锚固,分段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应设在板面的凹槽处,其锚固端埋设在板内。在预应力筋搭接处,由于无粘结筋的有效高度减少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在锚具附近的混凝土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引起的应变超出混凝土允许应变值时将产生裂缝,此时需增加一些非预应力钢筋来补足。锚固位于柱端时,应考虑锚具的形状和尺寸,避免与柱钢筋相碰。同时锚固端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开梁柱核心区,以减少对节点核心区的削弱。

(2)张拉端固定。张拉端模板应按施工图中规定的无粘结预应筋的位置钻孔,张拉端的承压板应采用钉子固定在端模板上或用点焊固定在钢筋上。无粘结预应力曲线或折线筋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端锚固点应有不少于 300mm 的直线段。凹口采用塑料、泡沫或木块等形成(见图 1)。

2.2 预应力钢筋张拉前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1)合理留设后浇带,避免在预应力开始工作前结构出现收缩裂缝。一般混凝土浇筑24~30h达最高温度(比入模 温 度高约30~35℃),此时水化热温差最大,10~30d 降至周围温度,此期间混凝土生15 ~25 % 的收缩,此为“早期裂缝活动期”。往后3~6个月,混凝土收缩完成 60 ~ 80%,可能出现“中期裂缝 ”。一年左右,混凝土收缩完成 95%,可能出现“后期裂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间距20~30 m,保留 40~60d(“早期温差”及至少30%的收缩已完成)。但后浇带间距小会造成施工时间过长、锚具使用过多,根据施工经验,采用早期张拉部分预应力筋的方法,后浇带的间距可为 50~80 m。后浇带留的时间最好为2个月,不宜少于6周。使得混凝土充分收缩之后再封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后期的收缩。

(2)减少收缩变形的约束力也就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由于约束产生的拉应力,拉应力减少到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不会出现裂缝破坏。解决约束问题可以采用滑动约束,基面可采用橡胶板,也可根据摩阻力系数为定值时,摩阻力由正压力决定的原理,可将滑动面做成向混凝土收缩滑动方向倾斜,将垂直压力分解为水平向滑动分力及与滑动面垂直分力,有效地减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向内滑动的约束力,可经过试验与计算确定倾斜角度,也可在橡胶垫板上涂硅脂等润滑剂,减少摩擦系数,以保证摩阻约束应力,低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

2.3 锚区耐久性防腐处理

(1)对于预应力筋张拉端外露锚具的情况,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保留在锚具外侧的外露预应力筋长度不应小于3cm,进行防腐后套上护套。

(2)在张拉端,应将预应力筋的外塑料皮距端头400~600mm先割断,待节点组装后,再将塑料包皮套穿在预应力筋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裸露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连。

(3)后浇带支模后采用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要求处理好接茬,混凝土振捣密实。

(4)对于张拉端外露的锚具,在支模后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3 结 语

该工程合理设置后浇带与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相结合,施工中严格控制材料、施工工艺要点,有效地杜绝了混凝土的裂缝,工程质量可靠,是一项成功的经验。为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板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的柱顶附加弯矩及柱支座约束力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用 滑动一铰接式钢支座,待预应力施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筑齐。滑动约束有利于减少收缩变形的约束力,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由于约束产生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减少到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不会出现裂缝破坏。为切实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施工中要加强张拉后预应力筋张拉端处理。施工程序的优化有利于保证预应力的效果,减小预应力损失。

参考文献:

[1] JGJ3 —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3] JGJ 92-2004[j]《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论文作者:刘显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大面积楼盖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刘显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