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的影响观察——基于南京市某社区的调研论文_周晓艳

周晓艳

(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9 )

【摘要】目的 探讨新媒体平台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 年5月~2018 年5月通过新媒体平台宣教后进行接种的儿童 3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通过常规宣教来接种的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种及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监护人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对此次疫苗接种的知晓率以及接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红肿、皮疹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监护人对此次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借助新媒体平台可显著提升整体疫苗接种及时率、家长对疫苗知识知晓率以及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流动儿童;疫苗;及时率

根据有关资料,在南京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南京市接纳的流动人口子女人数达到了7.08万人,其中96.9%的处于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往往容易成为预防接种工作的死角,因此,要更加重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施情况。对于户籍儿童,一般来说,常规健康宣教,即儿童监护人与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手册或是面对面进行交流,或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方式,对接种预防的有关健康宣传。但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或是家属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如交际、家庭、工作等的影响,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认不足,有意无意地忽视,从而不能及时的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是网络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宣教,结果表明效果比较好。本单位从2016年开始主要借助QQ、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 月~2018年5月期间通过本中心新媒体平台进行接种的流动儿童3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通过常规宣教来本中心接种的流动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童131例,女童169 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3.3±1.2)岁。对照组中,男童152例,女童148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3.3±1.4)岁。纳入标准:均为适龄接种疫苗儿童;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或是精神疾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为避免侵权,引起相关争议,本研究涉及相关人员都为匿名,得到儿童监护人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儿童实行常规护理

在儿童进行接种之前医护人员与儿童监护人面谈,将疫苗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知识详细向监护人讲解,并将下次接种的时间告知患者。使家属了解到疫苗接种对儿童的重要性,并通过预留电话或者发放知识传单的方式提升家属及其监护人对疫苗接种的认知。

1.2.2对研究组利用手机,利用新媒体平台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

第一,建立新媒体平台。这包括: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平台既有各自分工,同时也相互连通。内容主要包括经验分享、专家问答、接种时间提示、支持查询等。第二,使用方法指导。在儿童结束第一次接种后,医护人员邀请儿童监护人关注本中心新媒体平台,并将具体使用方法详细告知儿童监护人。第三,知识查询。每周一由护士轮流对儿童监护人提供有关疫苗的接种种类、时间、国家相关政策等信息,同时将儿童疫苗接种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应对措施告知监护人。第四,定期更新。将专家或科室讨论得出的有关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在公众号上定期上传。监护人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同时主管护士和护士长主要负责回答家属或监护人提出的问题。第五,接种时间提醒。派一名护士负责确认与提醒接种时间。通过有效沟通,帮助监护人带领儿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预防接种。第六,经验交流。新媒体平台可以为监护人及其家属提供一个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交流、分享在育儿等方面的相关经验。

1.3 观察指标

①知晓率以及及时接种率:自制有关疫苗基本知识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儿在疫苗接种知晓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及时接种率分析两组儿童接种的及时性。②接种不良反应情况:研究对比两组患儿红肿、皮疹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监护人满意度: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研究监护人满意度。>90 分可判定为满意;80~90 分可判定为基本满意;<80 分可判定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 SPSS 20.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知晓率以及及时接种率比较

研究组对此次疫苗接种的知晓率以及接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3 两组儿童监护人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儿童监护人对此次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X2=28.110,P<0.05),见表3。

3 讨论

本文中所指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南京,跟随监护人在南京生活达6个月以上的儿童。研究结论表明,相比于户籍儿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较低,且一部分因为接种不及时等因素,导致儿童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本中心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有关接种的宣教活动,目的是为了促使监护人的认同和自觉,实现流动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保质保量完成接种,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借助新媒体平台可有效对相关疾病进行健康宣教,让流动儿童监护人更好地掌握有关疫苗接种知识以及强化对免疫规划的认知。

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对此次疫苗接种的知晓率以及接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儿童家属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获取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有了更多认知,从而也愿意采取行动,做好预约,按时带领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提升了整体疫苗接种及时率。研究组红肿、皮疹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可帮助监护人及家属了解到更多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科学有效的对儿童进行健康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组儿童家属对此次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媒体加强了家属与医护人员、与其他家属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家属对于接种预防的认知,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借助新媒体平台对流动儿童进行对预防接种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整体疫苗接种及时率以及疫苗知识知晓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包括流动儿童在内整个儿童监护人群体对于免疫规划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文忠; 蔡明慰.探讨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9)

[2]田鑫;周剑惠;林琳;王爽;程涛.吉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本地与流动儿童接种率比较[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9)

论文作者:周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新媒体平台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的影响观察——基于南京市某社区的调研论文_周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