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监护室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年龄≥60岁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 例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2例患者由于术后产生低心排综合症而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0.9%。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人;心脏外科;术后;气道;护理
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各种疾病,手术治疗是现阶段心脏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过程复杂,展开手术时常会对患者肺部造成牵拉挤压,再加上体外循环、麻醉和手术等因素,致使患者肺部顺应性大幅降低。患者术后,常会出现咳嗽困难,导致痰液滞留引发呼吸道并发症[1]。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呼吸生理变化包括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大幅增加,最大通气量显著降低,毛细血管与肺部结构均发生改变,对氧的利用效率降低,膈肌活动大幅减少等,因此行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我院在老年心脏患者手术治疗时,精心展开术后呼吸道护理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心脏手术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 30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8.5岁;手术治疗方法: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7例,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3例,冠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8例,左房粘液瘤4例,冠脉搭桥加主动脉瓣置换2例,冠脉脉搭桥59例。
1.2 结果 本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h者32例,> 72h者18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9例,肺部感染 5例。5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中1例患者气管切开1月后终因呼吸系统感染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患者中2例由于术后产生低心排综合症而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 气管插管时期呼吸道护理:(1)患者术后返ICU后,要对气管插管畅通情况、深度及位置加以检查,保证其位置正确且进行固定,对患者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观察胸部起伏,对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与否进行判断。(2)对气道进行湿化加温。为避免分泌液出现黏稠现象或造成痰痂,给予患者温热气体吸入,减少气道黏膜所受刺激,使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温度调节时,一般<37℃,同时应将气道口吸入气体温度控制在32~35℃。若患者分泌物有黏稠现象或带机时间较长,可同步进行雾化驱动氧吸入护理,促使痰液顺利排出。(3)吸痰技巧与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吸痰是对气管中分泌物加以清除的最有效方法,若操作不当,易造成患者心律改变或形成低氧血症。吸痰时所用吸痰管应粗细均匀而适中,外径值应为气管内径值的1/3,长度应比气管插量1/3稍大,注意吸痰时从深部起始,采用左右旋转方法进行后退吸痰。另外,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及时清除通气管道中的冷凝水,每天2次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4)体位引流:研究发现平卧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2],而半卧位有利于插管处分泌物的引流,能减少误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改善肺的氧合功能[3]。
2.2拔管后护理:(1)掌握好拔除气管插管指征,患者清醒且手握有力,自主呼吸 R < 25 / min,潮气量 > 6 ml/kg,SpO2 > 95%。复查血气 PaO2 > 70 mmHg,PaCO2 < 40 mmHg,pH > 7.35,可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和(或)鼻导管吸氧。脱机30—60min复查动脉血气分析。(2)拔除气管插管后,协助坐起,叩背,刺激患者咳嗽,促进自主排痰;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尽快恢复其呼吸功能。此时给予呼吸道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3)超声雾化吸入,每次 10 - 15 min,2 - 3 次/d。
2.3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时间过长,超过14 d 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特别是老年患者病情重,机体抵抗力低下,因而增加肺部感染机会。(1)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尤为重要,辅助时保持呼吸管道温度32-35℃,自主呼吸时用湿盐水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上,定时超声雾化吸入,每次30 min,4-6次/d。(2)加强气囊管理,注意气囊内压保持25-30cmH20。(3)掌握吸痰时机,双肺听诊到痰鸣音,适时吸痰。吸痰前注意改变患者体位和患者背部的扣击等物理治疗,增加痰液引流。对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把深部的痰液咳出到气管套管,然后在套管吸尽痰液。(4)定期痰液培养,针对性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
2.4术后康复训练: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肺部弹性较差,早期活动是患者肺膨胀与自主排痰的关键,气管插管拔除后,取半卧位,协助患者展开适度肢体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1-3d后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或离床活动,使其肺部功能及通气增强,对呼吸道并发症发挥抑制作用。
3 体会
在我们科室开展的92例老年心脏手术中,有风险,也有收获。对老年患者的气道护理,主要从术后呼吸道维护、术后康复训练等方面强化患者呼吸道护理,促使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成功率显著提升,对患者早期康复有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永珍,胡雁秋,卜丽芬.经右前胸小切口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327-3328.
[2]张丽芳,魏晓冬.平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医院内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92.
[3]蔡芬不同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06-607.
论文作者:张蕾,李珊,许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术后论文; 呼吸道论文; 肺部论文; 老年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