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如何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校论文,加强对论文,浅谈论文,财务管理论文,校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已为世人所共识。武汉市1993年勤工俭学纯收入7779万元;勤工俭学开展面已达89.7%;上交学校办学经费3995万元,占学校预算外收入的24%。为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学校责无旁贷地要把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整体工作范畴。
加强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改善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作用。
校办企业、学校、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所形成的三级勤工俭学财务管理体系,不应该,也不能没有学校勤工俭学财务管理。
谈起学校勤工俭学财务管理,不少学校校长认为那只是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校办企业的事,大多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究其原因:一是片面理解“校企分离”,对企业不闻不问;二是视承包为万“包”灵药,以包代管;三是企业亏损或出现重大问题,“死”了才管才找“药单子”;四是“想吃螃蟹”又不知如何下手。
如何改变学校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现状?学校如何实施有效的勤工俭学财务管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有别于教学管理而有其经济规律。作为企业的举办单位和投资主体,学校应充分发挥类似于“董事长”的职能作用,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前(开办、承包、任期前),经营活动进行中(承包、任期中)和经营活动结束后(承包、任期结束、停办)等三个阶段实施财务管理。我们把这些管理工作归纳为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保证机制。
一、事前明确产权关系,保证校、企两权分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金制度的建立,校办企业投资者已由单一的学校,变为学校与单位,学校与个人,学校与外商以及多方投资的多元形式。投资方式也呈多样化,既可以用现金、建筑物、机器设备、材料物资等实物投资,也可以用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投资。
校办企业的资本金认定,事关学校的投资收益。新会计制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平衡公式,将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它清楚地表明,企业全部资产要么属于所有者的,要么是属于债权人的,企业产权关系非常明确。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及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权,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它包括实收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对校办企业的投资和资本金认定,应根据情况分别办理:
1.对新开办校办企业,学校必须依法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确认投资各方实投资本数额。按照会计法,在企业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委托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帐。
依照省教委和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对于合资企业,学校提供的房屋、建筑物、设备以及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为学校投资,成为企业注册资金。
2.对现有校办企业的产权界定。虽经1993年7月1日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但仍有必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下对校办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后认定。只有摸清家底,明确产权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者不拘一格地内聘外请“能人”,才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真正做到校企分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才能保障学校及其他所有者的权益,才能确保经营者的责、权、利。
二、事中进行检查监督,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在执行承包经营合同的过程中或任期中,学校有权按照国家《企业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定期(至少季度)向学校提供财务报告。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年度报告应由会计(审计)事务所审验,目前尚难以做到。学校可以请专业会计讲解分析财务报告,或者通过经营期中审计报告,借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盈利分配以及经济责任履行等情况。如发现违反承包合同的重大问题,或者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偷漏税款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避免积重难返,以保护学校利益。
学校往往把上交办学资金作为考核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交钱就好。殊不知,不少经营者往往采取增加负债或减少资本来上交学校,造成企业经营良好的假象。这些釜底抽薪的作法,严重者将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最终受害者还是学校,这类情况实际中并不少见。
三、事后的审计评价,保证校企双方的责、权、利
任期届满或承包经营合同期满,学校第一步应通过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企业进行审计,然后依据审计报告对经营者任期内的经营活动实施全面评价:1.完成承包经营任务的评价;2.经营资产完整与增值的评价;3.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遵纪守法的评价;4.对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效益的评价。最后按照勤工俭学政策或合同决定奖惩兑现。
另外,校办企业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学校应当成立清算机构。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要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目前大都把资产增值作为考核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少学校乃至企业经营者都误认为固定资产增加即是资产增值。新会计制度把企业资金来源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块,反映了资金的本身属性。而企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瞬息万变,会计处理上只需客观及时地反映资产的这种变化,无需从资金来源上相应反映其变化,固定资产只是资产的一种表现形态。固定资产增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假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等不变时。流动资金减少固定资产增加,表现为资产间的转换,资产总值不变。
2.假定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等和所有者权益不变时。固定资产增加,表现为资产总值增加,但其实质则为负债增加。
3.假定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和负债不变时。固定资产增加,资产增值,其实质为所有者权益增加。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考核企业资产是否增值以及增值多少,实际上就是判断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是否增值及增值是多少。更新观念,明确资产增值的判断,可以杜绝资产假增值,有利于校办企业的资本保全。
通过对周而复始的三个阶段财务管理工作的表述,我们把学校和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关系用下图表示:
(注:审计者——会计、审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勤工俭学审计机构)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学校在勤工俭学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程序。
学校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管,还要管好,关键在领导。首先要端正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认识;其次,对校办企业实行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的社会审计查证制度,因校制宜地探索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新路子。